• 科普中国
  • 2023年5月“科学”流言榜:“封口贴”能治口呼吸?人最多感染8次新冠? 2023年5月“科学”流言榜揭晓!封口贴能治口呼吸?非承重墙可以随意拆改?人最多感染8次新冠?真相>>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与编辑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支持。1.“封口贴”能治愈口呼吸流言:长期口呼吸会使孩子面部变丑,还会影响孩子发育、智商,可以通过“封口贴”进行矫正治疗。(图片来源于淘宝)真相:其实,口呼吸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多种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口呼吸的发生,包括鼻腔疾病(如鼻炎、上颌窦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等。这些疾病都会堵塞鼻咽部以及口咽部,导致上呼吸道狭窄,孩子只能用口呼吸来增加通气量。口呼吸症状若由疾病引起,是不会被贴在嘴上的胶布所“治愈”的,使用“封口神器”只会雪上加霜,导致缺氧问题更加严重,甚至出现窒息等严重后果。除了疾病引起的“阻塞性口呼吸”之外,还有一类由口腔、牙齿等问题(如下兜齿、门牙往外突等)引起的“习惯性口呼吸”,“封口贴”也只能起到帮助嘴巴闭合的辅助作用。无论儿童或成人,如果口呼吸长期不能得到缓解,还是应到专业的耳鼻咽喉科就诊。2.抽血检查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流言:抽血会抽走具有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也会移除对身体重要的物质电解质、维生素等。一个人病得越重,抽血检查就越多,这让许多人一直卧床不起,甚至提前死亡。真相:抽血不会伤身。一般抽血检查的血液量不会超过20毫升,而人体平均有4000毫升血液,且具有自动再生的功能,抽少量血液,并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虽然构成人体免疫力的主要细胞是白细胞,但在血液中红细胞的比例较大,而白细胞较少。一般献血200~400毫升会失去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2%,而在抽血后1~2小时内,失去的白细胞又会恢复原来的数量。因此,抽血后不会失去很多白细胞,也不会使人免疫力下降。3. 非承重墙可以随意拆改流言:房内的承重墙是不能拆的,非承重墙则可以随便拆,不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影响。真相:承重墙是指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它形成了整个房屋的骨架结构。承重墙被拆除后,其余建筑结构就要分担受力,产生安全隐患。但非承重墙也不是都可以随意拆改。拆除某些非承重墙其实也是有安全隐患的。非承重墙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墙体自重的支撑作用,另一个是具有抗震作用。就某一房屋来说,拆除非承重墙或在墙上打个洞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整栋楼的居民都随意拆改非承重墙体,就会大大降低楼体的抗震力。总而言之,在装修房屋时,尤其是在承重墙的改造上,大家一定要以一种更好更科学的方式去设计装修,莫让新房变危房。4. 哮喘患者都会“喘”流言:哮喘都会“喘”,没有喘息症状就不是哮喘。真相:对于哮喘,不少人还停留在电影、电视剧那些“气促、呼吸困难”的表现上。其实,这些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典型表现。当患者遇见冷空气及干燥空气等刺激时,容易哮喘发作。典型的哮喘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可伴有气促、胸闷或咳嗽。不过,临床上还有很多不典型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胸闷变异性哮喘,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隐匿性哮喘,没有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典型症状,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5. 喝柠檬水会长结石流言:喝柠檬水会长结石。真相:结石的成因很多,遗传、代谢、解剖结构和饮食都是主要因素,其中以饮食最受关注。从成分来看,体内的结石以草酸钙为主,饮食中的大量草酸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结石的生成,如菠菜、芹菜、韭菜等蔬菜中的草酸含量就很高,但这其中并不包含柠檬。与草酸遇到钙质形成难溶物不同,柠檬中富含的柠檬酸与钙结合后形成的四水柠檬酸钙,是可以微溶于水的。同时,柠檬酸在肠道内的微酸性特质,还能促进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吸收,对健康有益。6. “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流言:溺水死亡的人可以救回来,只要提起双脚倒立抖两下,水从嘴里出来后进行心肺复苏就能救活。(图片来源于网络)真相:溺水者的呼吸道内通常只有少量的水,水会被肺泡吸收,导致气体交换功能受损、肺部损伤和血液中氧气不足 (低氧血症)。倒挂控水并不能补充溺水者血液中的氧气,控出的水也大部分为食道和胃脏中的水。对于已经发生心跳呼吸停止的溺水者,及早开始心肺复苏术才能拯救患者。抢救溺水,要记住“一不做四做”。“一不做”指溺水者营救上岸后,一律不控水。网上那些倒背着溺水的孩子四处跑的方法,是绝对错误的,不可能将水排出体外,还可能让溺水者胃中的食物倒流,加重呼吸困难。“四做”是处理溺水者的四个正确步骤:第一,立即将溺水者救离水中,迅速判断是否呼吸、心跳停止。第二,拨打急救电话120,就近取来AED。第三,对呼吸、心跳已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仍应按ABC(开放气道—吹气—按压)的复苏操作顺序。如无呼吸、有心跳,则只吹气(每分钟12~16次),无须做胸外心脏按压。第四,如有外伤,及时处理,尤其头、颈部损伤。7. 人最多感染8次新冠流言:一个人不管多健康,多强壮,最多只能感染新冠8次,第9次人就没了。真相:一个人多次反复感染新冠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人而言,“最多只能感染8次”的说法毫无科学性,且再感染后普遍症状较轻。目前的观察研究均表明,新冠再感染后的症状会越来越轻。机体在首次感染后即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力,即使随着时间推移,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水平逐渐下降,再次感染后,身体通过回忆反应,免疫水平也能很快再次增强,杀灭体内的病原体。因此,重复感染后症状并不会变得更重。另外,病原体在传播流行的过程中,通常自身也会朝着致病性逐渐减弱、感染能力逐渐增强的方向发生变异。如果确实担心反复感染的问题,60岁以上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可以进行疫苗和加强针的接种。去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医院,尽量全程佩戴口罩,回到家后及时洗手消毒。8. 可以因为痛经就切除子宫流言: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可以要求做子宫切除手术。手术后就再也不用受痛经和贫血的困扰了。真相: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式要根据症状轻重、年龄大小、有没有生育要求而定。一般来讲,医生会先用药物缓解,如果药物缓解不了,且还有生育的要求,医生会切除病灶。只有在症状特别严重,且没有生育要求,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子宫全切术。根据医生平时切除子宫或尸检的数据,35%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是没有症状的,但是有40%-50%的表现为月经周期的出血量过多,还有15%-30%会表现痛经。子宫腺肌病的治疗要根据症状轻重、年龄大小、有没有生育要求而定。医学伦理的基本要求有四个:第一,患者利益至上;第二,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第三,不伤害;第四,医疗资源的公平公正。其中第三点“不伤害”就意味着如果患者的子宫没有切除的指征,医生绝不会给患者切除。如果没有指征医生却给切除了,那这个医生就违反了医学伦理原则,也违反了医师法的规定,会受到很严重的行政处罚。9. 体重是衡量是否肥胖的唯一标准流言:判断自己是否肥胖,体重是唯一的标准,只要体重不超标就不算肥胖。真相: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人们常用的标准是“身体质量指数”(BMI)。它是用一个人的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出的。如果这个数值在18.5到23.9之间,就为正常体重,超出则属肥胖。其实,是否肥胖除了看体重高低,还要看体脂率。身体总脂肪量跟体重之间的比例称为“体脂率”,一般健康的年轻男性体脂率不超过20%,女性不超过30%。如果超过这个值,即使体重标准,也是体脂超标。在体重和体脂率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数值“腰臀比”,也就是腰围与臀围之间的比例。如果男性腰臀比大于0.85,女性大于0.8,那么就算体重正常,也有可能属于腹部脂肪堆积过剩,甚至达到“腹型肥胖”,这种肥胖给身体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10. 睡光板床可以治疗腰椎病流言:睡硬床可以治疗腰椎病,饱受腰椎病痛困扰的人最好选择光板床睡觉。真相:专家介绍:人体正常脊柱生理结构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如果床垫过于柔软,则不能提供适当的脊柱支撑;而床垫太硬,则会过度依赖肩、髋支撑,同样会造成脊柱扭曲;中软床(硬板床)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曲线,脊柱扭曲最小。但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硬板床”就是指硬床、光板床。其实,硬板床是相对于欧美人习惯的软床垫而言,硬板床不是指硬床,更不是光板床,在其硬板上还要铺若干垫褥。那么,如何把握床板上床垫的硬度呢?要记住“3:1原则”,即床垫不能硬到不变形,也不能变形太大。3厘米厚的床垫,手压时下陷1厘米,10厘米厚的床垫下陷3厘米,这样的比例软硬适中。然后,平躺在床垫上,伸手在脖子、腰部和臀部到大腿这三个明显弯曲的地方摸一摸,看是否有空隙。再向一侧翻转身体,用同样的方法试一下身体曲线凹陷部位和床垫之间是否有空隙。如果手能轻易在缝隙中穿插,就说明床太硬了;如果手掌紧贴缝隙,就证明此床垫贴合人体曲线。此外,选择床垫时除了参考软硬度和贴合度,还需要参考三个因素:性别、体重、年龄。女性适合有弹性的床垫,男性则相对较硬;身材纤瘦适合稍软的床垫,肥胖之人要睡硬一点的床垫;婴幼儿要选择中等偏软的床垫,儿童和青少年则不宜睡过软的床垫,以免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老年人韧带松弛,尤其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选用略微偏硬的床垫。当然,缓解腰痛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不要幻想换一张床或者换个床垫就能彻底解决。日常的保养和康复锻炼、避免过度使用腰椎、出现问题时积极应对,都是缓解腰痛的重要环节。(本期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新华网、科学辟谣、科技日报、科普时报、腾讯较真、科普中国、北京科技报、温州辟谣网) 作者: 2023/06/01 09:36
  • 趣谈:人类为什么不能合成维生素呢? 懂点生物的都知道人类因为用于制造维生素C的基因(“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gene for L-gulonolactone oxidase GULO)发生了严重突变,导致无法合成蛋白质GULO酶,也就无法制造维生素C。很多网友不解,维生素C不是对人非常重要嘛,这么重要的功能为什么就没有进化出来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丢掉这个东西对我们适应有利。而且不止人类,其他动物也存在不能合成维C的现象。今天就从合成维C这个功能开始来和大家聊聊。01,哪些动物不能合成维C呢?先列三个证据,由于缺乏人类这个基因的进化分析,所以我找到了一篇翼手目的研究论证了选择而非随机。蝙蝠也不能合成维C1,翼手目失去维生素C合成能力和灵长目不是一个时间。翼手目是在300万年前,而灵长目是5800万年前2,很多物种都出现,似乎并非是随机事件目前鸟类中的雀形目,动物中的豚鼠均出现了维C不能合成的现象。3,基因失活过程是一个假基因化,而且呈现选择压力。02,人类是何时丢掉这个合成基因的?我们本来能合成维生素,但是我们进化过程中,把这个东西给选择掉了。那我们何时丢掉了这个合成基因?答案是恐龙灭绝的那个时候。这是我们近亲们的比较,LGO也就是维生素c合成的一个关键酶失效的时间如下图所示。在大约为6300-6000万年前,早期灵长类分化出简鼻亚目(Haplorrhini)以及原猴亚目(Strepsirhini)两大类[1]。前者是我们的直系祖先,特点就是上嘴唇没有直接连着鼻子,所以可以做很多面部表情哈哈而另一类是这样子的很快的,前者随即丧失了维生素合成能力,而后者却保留有该能力。当然了,进一步,最早丧失了维生素C合成的简鼻亚目是5800万年前分化的,也就意味着, 我们维生素C的合成能力是在6300-5800万年前[2]。这是巧合吗?03,并非巧合!要是只有某个族群缺乏维生素C合成能力,我们可以用随机漂变建立者效应之类的解释,对于一大类生物,都缺乏,用偶然来解释,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信!!!其实前面给大家反复看到的时间节点,就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时间点。大部分人都知道,大概在6500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超级灾难,有人说是小行星撞地球,有人说是火山喷发,有人说是恐龙放屁,反正结局只有一个,恐龙(除了鸡之类)大部分灭绝了。恐龙的灭绝,最大的好处在于:笼罩在哺乳类头顶上的乌云彻底消失了。要知道,跟绝大多数人认识相反的是,地球上每一次生命的巨大改变,并非进化起作用,而是地球变化的作用。在天地的力量之下,生命其实很微小的,所以进化只是做了一点小贡献而已。如果没有奥陶纪大灭绝,寒武纪的统治者们会是地球的王,爬行类根本无法统治地球;如果没有白垩纪大灭绝,存活1.6亿年的恐龙依然漫步地球,哺乳类永远只是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哺乳类,从出现在地球,到登上地球的统治舞台,沉默了2亿多年。我们一直战战兢兢的在地球霸主恐龙的夹缝里求生存,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直到有一天,地球给了我们机会。那个恐龙时代只有老鼠大小的哺乳类,最终成长为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之一。当恐龙灭绝后,哺乳类赢来了人生的第二春,在沉积了2亿年后,哺乳动物开始大爆发。而大爆发的时候,给我们带来机会。04,并非偶然的进化事实上,进化上虽然有很多随机事件,但是,突变之后,**选择也是很重要滴。**如果我们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丢失后使得我们本身不利于生存了,那么必然会被淘汰,从而留下可以合成维生素C的猴子。那么维生素C的丧失有什么意义呢?1、被替代,减少了消耗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灵长类丧失维生素合成能力是与丧失分解尿酸能力同时进行[3,4]。大家经常去医院体检会知道有一项尿酸指标,这东西人体无法分解,经常大量食用海鲜肉类或者喝水少会导致尿酸高!尿酸是一种很重要的强还原剂,它可以发挥部分维生素的功能。而人类的尿酸酶基因失活的时间大致和维生素C失活一致。好处在哪里?尿酸可是代谢产物,而维生素C是合成产物。如果一个代谢产物可以替代合成产物,那么,人体何必选择去合成呢?对于高等灵长类而言,分别丧失了古洛糖酸内脂氧化酶与尿酸酶对早期灵长类适应变化的环境,以及保护机体降低癌变速率,延长寿命等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2、稳定后促进进化。请注意稳定后这三个字哈。维生素C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抗氧化,而当灵长类度过了最初的艰难时刻后,缺乏维生素C大大的加速了灵长类的分化。由于相对抗氧化剂的减少,导致机体内氧化自由基增多,于是基因突变更加活跃,最终推动了古人类从灵长类中出现[5,6]。至于如果灵长类缺了维生素C怎么办?吃呗,自然界那么多维C。如果吃不到怎么办呢?死呗,所以过去航海很不容易。进化就这么残酷,人类成为杂食性动物的优势之一,扩大了我们的食谱,不至于像太单一的某些生物因为食物链受到影响,所以大熊猫吃竹子,在山里活,而人类却可以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在青藏高原,在北极,更别提广袤的平原地带。我们身体不必事事亲为,合成所有的东西,比如必需氨基酸我们就不需要合成,这可比VC关键多了。如果我们把大量的精力和能量消耗在了合成这些东西上,那人类就别想着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了。这就是进化,进化从来不是走向高大全,而是走向最利于本身的传承。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策略。就像人类不能光合作用一样,这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的结果。最后,谈进化不谈选择那就是耍流氓!ref.[1]Pollock J I, Mullin R J. Vitamin C biosynthesis in prosimians: evidence for the anthropoid affinity of Tarsius[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1987, 73(1): 65-70.[2]Goodman M, Porter C A, Czelusniak J, et al. Toward a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primates based on DNA evidence complemented by fossil evidence[J].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1998, 9(3): 585-598.[3]Johnson R J, Gaucher E A, Sautin Y Y, et al. The planetary biology of ascorbate and uric acid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epidemic of 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Medical hypotheses, 2008, 71(1): 22-31.[4]Wu X W, Lee C C, Muzny D M, et al. Urate oxidase: primary structure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89, 86(23):9412-9416.[5]Bánhegyi G, Braun L, Csala M, et al. Ascorbate metabolism and its regulation in animals[J].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1997, 23(5): 793-803.[6]Challem J J. Did the loss of endogenous ascorbate propel the evolution of Anthropoidea and Homo sapiens?[J]. Medical hypotheses, 1997, 48(5): 387-392. 作者: 2023/06/01 09:35
  • 儿童应急|安全锦囊,是六一儿童节最好的礼物! 六一儿童节就快要到了,每个小朋友都满心期待着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希望在这一天拥有无穷无尽的快乐,留下独一无二的美好回忆!然而我们都知道,快乐的前提是安全,只有把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个平常的日子中,才能让这个特别的节日更加平安、快乐而难忘!小朋友们应该怎样确保日常安全呢?交通安全、运动安全、居家安全都不能忽视,接下来跟中教应急一起学习吧!最后,中教应急提示,儿童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让我们关注日常安全教育,共同筑牢儿童安全的屏障,让所有孩子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儿童节! 作者: 2023/06/01 09:34
  • 吃糖让人快乐?吃甜食对眼睛不好?这份甜蜜的流言,到底有几分真? 添加糖,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给人类带来热量的同时,也埋藏了一些健康的隐患。添加糖是指额外添加的游离糖,例如蔗糖、白糖、果糖等,当然也包括含有这些糖的食品和饮料。关于添加糖网上流传的许多说法:添加糖吃多了会致癌、孩子吃甜食孩子更容易近视、无糖食品不含糖能随便吃……这些说法是真是假?一起往下看吧↓01流言:吃添加糖能补元气,让人快乐?分析:假的。吃添加糖可能会产生短暂的愉悦感,同时也会增加抑郁的风险。糖分进入身体后会激活大脑中的愉悦及奖赏系统,给人带来愉悦感,但这种感觉并不会持久。研究发现,受糖分摄入引发的胰岛素分泌、能量代谢等因素影响,吃糖后一段时间身体不仅不会变轻松,反而会更加疲劳,大脑反应也会变迟钝。糖分在内体还会消耗B族维生素,而维生素B1、B6、烟酸缺乏时都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递质平衡。此外,国外人群追踪研究还发现,每天喝含糖饮料的人患抑郁风险明显增加。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02流言:吃甜食对眼睛不好,会让孩子更容易近视?分析:假的。适量吃添加糖或甜食,并不会对视力造成损伤。糖尿病之所以会影响视力,是长期过高的血糖引发全身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发生病变,视网膜的毛细血管闭塞后会导致自身缺血缺氧。而新生成的毛细血管过于脆弱,容易自发破裂、出血,进而造成视力下降,这属于是糖尿病并发症。对于正常人而言,摄入含糖食物后,身体会迅速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多余的糖会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待有需求时释放,并不会对血管和视网膜造成损伤,更不会诱发近视。但是,不建议摄入过多甜食。03流言:添加糖吃多了就会得糖尿病?分析:不准确。添加糖吃多了与糖尿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是人体自身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引发的,与饮食、遗传、自身免疫、环境、生活方式都有一定的关系。过多的添加糖摄入可能会增加胰岛功能负担,导致血糖得不到稳定的控制。同时,过多的添加糖摄入还会造成肥胖,后者则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尽管如此,并没有证据表明过多的糖分摄入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04流言:吃添加糖会让孩子多动?分析:假的。糖和多动症没有必然联系,二者缺乏生理学上的证据。多动症学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发生于儿童时期的,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其病因包括遗传、神经生理学因素、轻微脑损伤、神经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其他因素,这其中并不包含糖。早在1995年,国外开展的一项双盲试验就证明,吃糖并不会影响儿童的行为和认知能力。而由吃含糖食物引起的血糖一过性增高,可能会导致口渴、尿频、疲劳或易怒,但并不会引起多动症。也有专家认为吃糖可能属于大脑奖励机制的一部分,多动症患儿可能会爱吃糖,却证明不了吃糖会增加多动症风险。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05流言:无糖食品不含糖,随便吃?分析:假的。无糖食品并不代表真的没有糖,更不意味着没有能量。无糖食品中可能也有添加糖的存在。根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食品标签标“无糖或不含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这就意味着300毫升饮料中,只要添加糖的含量不超过1.5克,仍可标注为无糖。此外,即便无糖食品中确实没添加糖,但其他原料中也可能含有糖或能量。例如无糖月饼的原料包括淀粉和油脂,前者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而油脂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能量。故而,无糖食品也不可无限量的吃。06流言:添加糖吃多了会致癌?分析:假的。糖与癌症发生之间并无确切证据。尽管有研究显示过多的含糖食品和饮料摄入,可能会增加患胰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但这个过程需要多少糖的参与,需要持续多长时间,并没有确切的说法。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在评估了糖摄入与健康的关系后认为,添加糖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后者会增加多种慢性病和癌症的风险,但是并不能直接证明糖与癌症存在直接关联。07流言:吃糖对大脑好?分析:假的。过多的添加糖摄入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尽管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但是过多的添加糖摄入会升高血糖,使大脑的关键神经元活性降低。有研究认为,长期大量吃添加糖,还会使脑容积不断缩小,思考和记忆能力下降,反应变得迟钝,难以集中精神。此外,食用果糖还会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胰岛素在大脑中会抑制脑细胞的正常活动,使得大脑神经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08流言:吃添加糖多会导致白血病?分析:假的。吃添加糖与白血病发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现已证实的可能发病因素包括病毒、放射、化学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四方面。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喝含糖饮料,或食用代糖会导致白血病的说法均系误读,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临床证据表明吃糖与白血病发生、进展存在关系。科学健康吃糖应如何做?科学吃糖既要认识到糖给身体带来的益处,同时也要明白过多摄入糖的危害。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只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可以了。其中,控制总量是前提。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推荐,每日糖的摄入量应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此外,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和血糖异常等特殊人群,还应适当降低食用含糖食品的频次。如果喜欢甜味的食物,可以通过天然含糖的食物加以替代,例如水果、蜂蜜等。结论吃糖产生的愉悦感是短暂的,每天喝含糖饮料的人患抑郁风险反而会增加;对于正常人来说,适量吃甜食不会损伤视力;无糖食品中可能含有添加糖,其原料中也可能含有糖,所以不能随便吃;吃过多的添加糖可能会使大脑功能降低;糖与糖尿病、癌症、多动症、白血病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 作者: 2023/05/31 09:30
  • 血管多强,生命就多长!做好这8件事,让血管老的慢一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阮磊2023年在医院公众号发文介绍,人身上大大小小的血管连起来约有10万公里,血管将血液、氧及营养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血管健不健康直接与心肌梗死、脑卒中、颈动脉狭窄、动脉瘤、血栓等疾病有关。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衰老,与此同时,生活压力、坏情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血管健康、加速血管老化。45岁后尤其要关注血管健康。01这些表现提示血管可能不健康1、突然出现意识不清,持续时间大约为几秒钟至几分钟,提示可能出现脑血管狭窄。2、跑步、爬楼梯等运动后觉得胸闷或胸骨后疼痛,像有一块石板压在前胸,提示可能供应心脏的冠脉狭窄。3、双臂血压差值超过20毫米汞柱,提示可能出现上肢血管狭窄。4、走路时突然出现下肢疼痛、无力或麻木,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提示可能出现下肢血管狭窄。02做好8件事血管老化慢一些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医师汪奇发文介绍,只要做到以下8件事,就可以让血管的老化慢些再慢些。1、关注血脂水平避免长期高胆固醇饮食非常重要,包括动物大脑、动物内脏、蛋黄等都要少吃。每年体检关注血脂水平,把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非常重要。2、控制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明显加快动脉硬化的进展,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需要定期监测血压水平。高血压一方面与遗传因素相关,也与压力、熬夜、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一旦发现血压明显升高,应当尽快诊治。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3、控制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就好似把全身的脏器泡在糖罐子里,会导致大、小血管弥漫性的斑块形成,造成严重的动脉硬化疾病。长期控糖治疗非常重要,要诀就三句话:管住嘴,迈开腿,吃好药。另外,也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4、戒烟吸烟是诱发动脉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尼古丁可以诱发血管内皮反复收缩,导致内皮受损,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引发早期冠心病等动脉硬化疾病。戒烟是最经济的血管保养措施,同时也要避免二手烟。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5、增加有氧运动适当运动对血管保养至关重要,运动可以增加心血管储备能力,缓解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年龄与心血管能力,选择跑步、游泳、骑车、挥拍类运动等。每周至少运动3~4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为宜。6、保证良好睡眠尽可能保持正常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打鼾过程中有短时停止呼吸的人,一定要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能。研究表明,打鼾可能与高血压、房颤、动脉硬化、猝死等有关。7、适当减轻压力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也是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因此,要做好自我调节,工作生活有张有弛,适当控制情绪,遇事不要太冲动。8、控制体重以腹型肥胖为代表的代谢综合征,容易加重心血管负担,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较早地发生动脉硬化。减重是规避这一危险因素的有效手段。总之,动脉硬化是人体正常老化的一个过程,甚至从少儿时期就开始发展,就和我们的皮肤长皱纹一样,不可阻挡,但也并不可怕。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延缓这一进程,避免血管老化得太快,防止血管严重阻塞。 作者: 2023/05/31 09:14
  •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便秘呢?5个方法帮到你! 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有很多,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女性拉屎的难度真的比男性要大。同样进厕所蹲坑或坐马桶,女性通常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一点中外皆然。有研究专门分析了1995年1月至2014年4月发表的与中国人便秘相关的论文,发现:中国女性便秘的患病率比男性高40%。[1]而荷兰的一项调查结果,更显示:女性发生便秘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2]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便秘呢?今天来详细说说。01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便秘1.生理差异从生理构造上讲,女性的一些特征更容易让大便滞留在体内。有研究发现女性的结肠比男性更长(155cm vs 145cm)[3],也就是说,食物和排泄物在结肠停留的时间更长,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会被结肠吸收更多的水分,让大便干结。女性特征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可抑制平滑肌收缩,减慢肠蠕动,因此女性的胃肠道转运速度也比男性慢。[4]走得慢、路又长,自然大便就不容易走出来了。2.盆底肌功能失调盆底肌功能失调与便秘是一对相互影响的难兄难弟。由于怀孕等原因,盆底肌功能障碍在女性中高发,据估计可影响多达50%的育龄妇女。在尝试排便时,骨盆底肌肉反常收缩或放松不足,容易引发排便困难。而排便困难又会导致蹲坑时间延长,需要更高强度的用力,腹压增大,后者会进一步加重盆底肌功能失调。[5]3.女性更不愿意使用公厕相比男性,出于对清洁度、便利设施可用性和隐私保护的担忧,很多女性并不愿意去公共厕所或者被长队拦在外面,不得不采取憋尿、憋屎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增加大便在体内滞留时间,让大便更大、更干结而不易排出,还会因过度使用盆底肌,导致盆底肌功能失调。这些无疑都会增加便秘的风险。02如何缓解便秘?1.改变饮食习惯缓解便秘首先从改变饮食习惯做起,主要有三点:1)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可以增加肠蠕动我们知道膳食纤维进入身体后不会被消化道消化吸收,它们会跟食物残渣混合成便便,让便便变柔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更容易被畅快拉出。这里推荐几类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全谷物,如全麦面包和意大利面、燕麦片和麸皮片谷物;豆类,如扁豆、黑豆、芸豆、大豆和鹰嘴豆;水果,如带皮的苹果、橙子和梨;蔬菜,如胡萝卜、西兰花、青豆和羽衣甘蓝;坚果,如杏仁、花生和山核桃。2)补充足够多的水分,可以软化大便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但想要解决排便问题,离不开水分的帮助。如果水分摄入不足,便便可能干结在肠道里,很难排出。3)便秘期间还需要避免或者减少以下食物:乳制品:奶酪、冰淇淋和其他乳制品的钙含量很高,具有高结合特性,可能会导致某些人便秘。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比如鸡蛋、红肉等,消化慢,胃肠道排空就慢,对于便秘人群不友好。类似的还有油炸食品,同样消化慢;加工零食和甜点,水分低、脂肪和盐含量高,同时也缺乏膳食纤维,都属于不友好的食物。2.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减少食物通过大肠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消化道的整体效率。建议在餐后1小时开始锻炼,锻炼形式和强度不限,可以是散步、跑步、游泳、开合跳等。3.进行排便训练可以尝试把每天排便的时间固定下来,给肠道一个习惯性的信号。这个时间可以是早餐后15到45分钟,在吃东西后排便更容易。在训练期间,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一旦产生便意就可以立即去洗手间,排便时试着放松你的肌肉,或者坐马桶时把你的脚放在脚凳上,有利于排便。4.使用非处方药或者保健品可以使用某些非处方药或者保健品,比如膳食纤维补充剂、矿物油、大便软化剂等,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泻药。这里提供一点个人经验,使用矿物油时,尽量买胶囊剂型,直接喝真的很难喝,容易倒胃口。5.必要时及时就医便秘绝大多数时候都不需要担心,但是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出现这 4 种情况,要及时就医便秘如果持续不缓解,或者3天以上未排便便秘是突然发生的,之前从未有过伴随有大便出血,和或恶心、呕吐、腹痛有结肠癌家族史,同时新发便秘最后,大便正常的次数是一天3次至三天1次,偶尔出现便秘也不必过于恐慌,调整饮食+适量运动,放松心情,一起健康的拉屎吧! 作者: 2023/05/30 10:00
  • 别不当回事!这6种小病,很多人拖成了癌...... 癌症不是一日就长成的,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很多癌症有癌前状态,有一些良性病变其实是恶性肿瘤的“前奏”,如不重视,任其发展下去,有可能演变成癌症。小病不治成大病,所谓大病者,其中之一就是恶性肿瘤。以下几种“小病”不重视可能拖成癌症。1、慢性炎症①反流性食管炎增加食管癌风险。②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据估计有3%~5%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史20年,发生癌变者12.5%,30年时达40%)。④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慢性乙肝和丙肝)是原发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也是危险因素。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⑤慢性胰腺炎,可损伤胰腺实质,反复发生可使胰腺癌发病率上升。⑥胆道系统慢性炎症,是胆囊癌胆管癌的危险因素。长期慢性胆囊炎引起的磁性胆囊,22%存在胆囊癌。西方国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癌最重要的危险因子,8%~40%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合并胆管癌。⑦膀胱感染(寄生虫、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增加膀胱癌风险。⑧前列腺的慢性炎症,可导致细胞过度增殖以修复病变组织,易形成感染相关性癌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患性病或前列腺炎病史的患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明显增高。⑨包皮阴茎头慢性炎症,是阴茎癌的发病危险因素。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表明,有慢性支气管炎者,肺癌发病率高于无慢性支气管炎者(几乎2倍)。其他如肺结核病史、肺炎和肺气吸等都和肺癌有一定的关联。3、胃肠道息肉有大约15%~40%的结肠癌源于结肠多发性息肉,其癌前期病程约为5~20年;腺瘤可以癌变,直径小于1cm者癌变率低于2%,直径大于3cm癌变率超过40%。而如果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25岁时恶变率为9.4%,30岁为50%,50岁以前几乎100%恶变,中位恶变年龄为36岁。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4、结石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是胆管癌胆囊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胆囊结石和胆囊癌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7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直径超过3cm的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癌风险上升10倍。膀胱结石可能增加膀胱癌风险。5、白斑性病变口腔黏膜白斑或红斑是口腔癌的风险因素。外阴白斑可能是外阴癌的风险因素之一。6、溃疡性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发展为胃癌。口腔溃疡经久不愈要警惕口腔癌。任何部位的溃疡如果经久不愈,都要提高警惕。 作者: 2023/05/30 09:59
  • 你好,我是杂交稻种子,有话对你说 作者: 2023/05/30 09:13
  • 低碳水饮食会让人秃头和变笨?一起来了解真相 说起碳水化合物,大家应该不陌生,很多人减肥喜欢把“少吃米饭就是减少碳水化合物”挂嘴边。那么,“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能减肥”“长期低碳水饮食会秃头”“低碳水饮食会让大脑变笨”等说法到底是真是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真相吧!图片来源:版权图库01流言:碳水化合物只有谷物类分析:错!碳水化合物不只有谷物类,豆类、坚果、水果、蔬菜等都包含碳水。碳水化合物是一个大家族,按照碳水化合物的分子大小,可将其分为简单碳水化合物(即单糖、双糖)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即寡糖、多糖)两类。简单碳水化合物(例如果糖、蔗糖等)广泛存在于各类含糖饮料、果汁、蜂蜜和食品添加糖中,是人们日常获取糖类的一大重要来源。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膳食纤维等。其中淀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主食的最主要成分。而膳食纤维主要靠粗杂粮、植物性食物等提供,例如谷物类、豆类、坚果、水果、蔬菜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经常吃全谷物、豆制品,谷薯类总推荐量250-400克,拆分为薯类50-100克,谷类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在50-150克。建议粗细搭配多样化。02流言:长期低碳水饮食会导致秃头分析:不准确。长期低碳水饮食可能导致急性休止期脱发,但饮食正常后发量会渐渐恢复。休止期脱发指的是人受到某种生理、情感创伤后,承受较大的压力,短期内体重变化较大,使很多本来处于生长期或退行期的毛发提前进入了休止期,造成大量脱发。休止期脱发通常不会在受刺激后马上出现,而是在2~3个月后才会有大量落发的情形。这类脱发一般是暂时性的,只要刺激源消失,脱发会渐渐停止,发量也会渐渐恢复,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出现脱发明显的情况,可以回想一下两到三个月前,有没有经历过精神上的压力、身体状况的改变等。图片来源:版权图库03流言:长期低碳水饮食,大脑会“变笨”分析:正确。如果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严重不足,大脑会出现各种负面状态,导致情绪不稳、记忆力下降。碳水化合物经过分解之后的“糖分”是维持大脑运转的唯一营养素。葡萄糖是大脑的唯一能量来源。如果糖类供应不足,大脑会感到疲惫、头晕、失眠、易怒。如果由于减肥或其他原因,碳水化合物严重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脑供能不足,出现老忘事、反应慢等“变笨”的情况。04流言:低碳水减肥法能减肥分析:特定条件下可以,但副作用明显。《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通常指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0%,脂肪供能比≥30%,蛋白质摄入量相对增加,限制或不限制总能量摄入的一类饮食。短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可用于控制体重、改善代谢。但多用于短中期体重控制,其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进一步研究。尤其以生酮饮食为代表的极低碳水模式,原本用于控制癫痫发作,后来被广泛传播成为网红减肥法。这种方法短期减重明显,但很多研究发现其长期效果并不比其他减肥饮食好,且副作用明显。因此,不建议大家盲目采用极低碳水饮食减肥,更不要长期采用这种方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脂肪并称为三大营养素。正常饮食中必须把这三种营养素搭配合理,三者平衡才能使能量供给达到最好的状态。减肥的关键在于你的摄入量少于你的代谢量,只有长期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才会把人吃胖,管住嘴、迈开腿还是减肥的基本手段。图片来源:版权图库05流言:低碳饮食就是不吃碳水分析:错。低碳水饮食是少吃精制碳水和含有大量添加糖的加工食品,并不是不吃碳水。天然、富含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是健康的,而去除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则是相反的。碳水化合物并不是我们的“敌人”,与其将碳水化合物视为“好”或“坏”,不如专注于增加整体和多样化的碳水化合物选择,少吃精制碳水和含有大量添加糖的加工食品,多吃纤维丰富的天然食物,膳食纤维可以长时间保持饱腹感,有助于健康消化,帮助减轻体重。如果本身饮食结构合理却还想为了减肥而“低碳饮食”,可能只会适得其反。单纯的低碳水减肥不可取,尤其是长期低碳水饮食,会引发身体出现诸多疾病。如营养不良、抑郁、记忆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肝肾功能损伤、掉发、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低碳饮食减肥,最长时间不要超过3个月,且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结论低碳水饮食是少吃精制碳水和含有大量添加糖的加工食品,并不是不吃碳水;长期低碳水饮食可能导致急性休止期脱发,但这类脱发是一般是暂时性的;长期低碳水饮食大脑会感到疲惫、头晕、失眠、易怒,导致记忆力下降;低碳水饮食多用于短中期体重控制,其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进一步研究。作者|胡忠东 副主任医师 注册营养师 健康管理师审核|钟 凯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文章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引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作者: 2023/05/29 09:18
  • 全国爱发日丨90后都脱发了…拯救发际线,看你是真脱还是假脱? 最近几十年,脱发人数迅速扩大,并且脱发人群越来越低龄化。甚至有医生表示,接诊脱发人群中的一半都是90后。新闻截图(图源:人民网微博)面对梳子上一把一把的头发,还有那悄然退后地发际线,各种价格不菲的生发液都用了个遍也不见效果,真是让人苦恼不已。脱发图片(图源:新浪微博)掉发≠脱发头发的生长分为三个阶段,即生长期、休止期和退落期。正常人有83%-91%的头发处于生长期,7%-15%处于休止期,2%处于退落期,脱发可以分为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天掉落的头发在一百根以内都属于是正常现象,超过一百根时则需要注意掉发的时间长短。因为在一段时间内高强度工作、休息不好、饮食不健康等原因会导致短时间大量掉发的现象。但如果大量掉发现象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两个月,那就是脱发了。鉴定脱发总共分三步:1、在保持头发通顺的情况下,将五指张开插入头发根部;2、将手掌与头皮贴紧,并拢手指后,向外梳理头发;3、反复几次后,若只掉发3~8根并且没有产生痛感,那么很有可能是脱发,就需要多多注意了。脱发原因这么多,你中了哪一个?脱发的原因总的来说有遗传基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精神状况以及外界环境五大因素。1.遗传基因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开始脱发,这也许是因为遗传。决定人是否会发生脱发现象的基因与性别有关系。男性脱发是显性遗传基因控制,女性脱发是隐性遗传基因控制。假设导致脱发的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则父亲脱发的基因组有AA、Aa两种,不脱发的基因组是aa这种情况;母亲脱发的基因组只有aa一组,不脱发的基因组有AA、Aa两种。如果父母都有脱发的现象,那么生下的孩子基因组构成有Aa、aa两种情况。如果生下的是男孩,有四分之三的概率会脱发,如果生的是女孩,则有四分之一的概率会脱发,由此可见,女生比男生更不容易脱发。基因组合(图源:作者自制)父母不脱发或是父母双方有一方脱发也可以照着上面假设的基因组计算一下,由于男女在脱发这个现象上遗传的基因性质不同,所以孩子是否遗传到脱发现象并不可以完全依据父母是否脱发来进行简单的判断。2.生活习惯熬夜导致的长期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包括长时间注视电脑、手机而造成的视疲劳等,这些都是缩短头发生长周期的主要原因。吸烟及过度饮酒除了对器官有所损害,还会扰乱内分泌系统,进而对头发的质量产生影响。在对头发的护理上面,经常会出现“过度洗护”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因为头发短总是会随意用凉水冲洗一下,其实过于频繁的洗护也会出现脱发的情况。这是因为我们头皮分泌的油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头皮表面环境,隔离开外界的不干净物质,过度频繁的洗护会减少头皮分泌出适量的油脂,进而产生脱发现象。3.饮食结构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头发生长需要四十多种营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现在有很多人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化,零食代替正餐等情况越来越多,挑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都会影响头发的生长。当身体里的营养物质不足以供给头发正常生长需要的时候,人体就会产生脱发现象。4.精神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尤其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上班族,当承受的压力过大时,人的精神会长期处于紧绷状态,甚至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及抑郁现象。这时候人体就会释放出一种激素“皮质醇”,这种激素会导致人体内油脂分泌过盛,导致脱发。5.外界环境当人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比如受到辐射、重金属、化工物质等物理或是化学性因素,都会影响到头发的生长。除此之外,频繁地去理发店做头发是损害毛囊最大的因素,这也会严重影响到头发质量。怎样避免脱发呢?1、遗传导致的脱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植发,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但是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2、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长时间打游戏、玩手机;3、饮食结构也要调整,营养摄入要均匀适量,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像豆制品、牛肉、鱼肉之类,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身体里的维生素;4、平时工作中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将工作和生活分开,劳逸结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多放松自己,缓解精神压力;5、尽量减少烫发、染发、打定型膏等做法,也不要过度洗护,更不要用低质量的洗发用品,不要长期接触对人体有危害的物理、化学物质。(图源:百度图片)最后,希望每个有脱发困扰的朋友都能重拾乌黑浓密的秀发…… 作者: 2023/05/29 09:17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