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再获重要成果!“中国天眼”发现迄今轨道周期最短脉冲星双星系统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再次收获一项重要科研成果——发现目前所知轨道周期最短脉冲星双星系统,填补了蜘蛛类脉冲星系统演化模型缺失的一环。该研究相关成果2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官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介绍说,天文观测此前已发现一些脉冲星处于双星系统中,和其他恒星一起绕转。按照已有的天体物理学模型:如果两颗星的距离很近,脉冲星会吞掉身旁这颗恒星的物质,并使自身越转越快。因恒星初始质量较大,随着脉冲星蚕食恒星,两颗星的距离越靠越近,相互绕转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双星系统演化,恒星被大量蚕食后质量变小,脉冲星难以继续吸积并把恒星推开,其相互绕转的速度也就变慢。左:红色箭头指示M71E的位置,旁边是球状星团M71;右:来自FAST观测数据的M71E的平均脉冲轮廓和偏振位置角。爱好者高兴提供M71及附近星空的图片。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官网因为这种行为类似自然界中雌蜘蛛吞食雄蜘蛛供养自身的行为,天文学家就以两种蜘蛛的名字“红背”与“黑寡妇”来命名此类天体,统称为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到“黑寡妇”脉冲星-恒星系统的演化过程可长达数亿年。天文学界之前仅探测到分别处于“红背”与“黑寡妇”状态的系统,但并未发现这二者演化的中间状态,原因是在此阶段的脉冲星轨道周期非常短、两个星的距离非常近,对观测提出极大的挑战,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向“黑寡妇”系统的演化理论也因此尚未完全证实,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在本项研究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借助“中国天眼”的超高灵敏度和极强探测能力,研究证实了从“红背”向“黑寡妇”系统的演化路径,研究团队使用“中国天眼”探测到M71E双星系统,长期观测后确定这一系统两颗星绕转一周的时间仅为53分钟,自转周期4.44毫秒,是目前已发现的轨道周期最短的蜘蛛脉冲星系统,并确定其处于“红背”到“黑寡妇”系统演化过程的中间状态,命名为“华美寇蛛”脉冲星,从而填补了蜘蛛脉冲星演化理论的缺失环节。据了解,“中国天眼”建成运行以来,已发现脉冲星超过780颗,是全球发现脉冲星最多的天文观测大科学装置。同时,基于“中国天眼”发现研究“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阶段已经开启。 作者: 2023/06/23 09:26
  • 高温橙色预警发布!科学防中暑,该怎么做? 22日18时,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气象监测显示,22日8时至16时,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山东北部等地气温上升迅猛,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上述4省份共有1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6月23日0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6月23日白天,华北、黄淮等地将继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北部和东部等地最高气温有37~39℃,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此外,新疆吐鲁番和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和中部偏北地区等地也有35~38℃的高温天气,吐鲁番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炎炎夏季,烈日当头,中暑可谓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了。有人头晕头痛,有人恶心呕吐,有人乏力难耐……究竟中暑是什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暑相关的健康知识。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及无风环境中,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小心中暑了:1.先兆中暑: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耳鸣、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2.轻症中暑:体温升至38摄氏度以上,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等症状。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3.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其中以热射病最为凶险,它伴有多器官损伤,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热射病的突出特征是无汗、高热,并且神志模糊。怎样预防中暑?为大家奉上防中暑指南!最重要的是,一旦自己或有人中暑,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1. 搬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患者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 16~20℃,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 15~30 厘米。2. 量快速测量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如现场无法测量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如腋温或耳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应每 10 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3. 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并持续扇风,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4. 补快速补液。如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喂其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有条件的,可现场快速静脉输液,首选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用 4℃ 的更好,既有降温作用,也可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输液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如何预防中暑?1. 减少外出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以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2. 遮阳避暑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3. 及时补水夏日外出时,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适当饮用一些爽口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4. 注意饮食健康和卫生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酗酒、醉酒。5.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慢性疾病以及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你家,现在多少度____?综合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人民网等 作者: 2023/06/23 09:24
  • 2023,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 2023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近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突破40℃,让许多人“热到怀疑人生”。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事实上,被“炙烤”的不只我国,而是全球。研究人员表示,随着世界海洋温度的飙升和太平洋厄尔尼诺的到来,2023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地球正走向“未知领域”。此前,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是2016年,而本月的气温记录显示,2023年的气温可能接近2016年。欧盟地球观测计划——哥白尼计划的数据显示,气温峰值出现在6月9日,当时全球平均气温为16.7℃,仅比2016年8月13日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低0.1℃。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类驱动的气候变化仍在使全球升温,但没有证据表明今年这一进程加速了。除气候变化导致目前1.3℃的升温外,特定的变暖条件叠加,使得温度纪录屡创新高。几个月来,科学家一直警告说,由于世界各地一系列的海洋热浪,海面温度一直处于历史新高。6月11日,北大西洋的温度达到最高点——22.7℃,比2010年6月的最高纪录还要高0.5℃。导致海洋升温的厄尔尼诺刚来,年底才达峰值。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海洋如此热?在哥白尼计划成员Samantha Burgess看来,大气动力学变化导致信风减弱是最有可能的原因。在北大西洋,风力减弱可能减少了从撒哈拉吹来的灰尘数量,而这些灰尘通常能够帮助海洋降温。“海洋温度和空气温度在一年中的这个时间段飙升令人惊讶。迄今观察到的情况表明,2023年可能是最热的5年之一。”Burgess说,“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温暖’的海洋,而且空气温度也即将打破纪录。我们正处于未知领域。”同样是厄尔尼诺加上气候变化,但今年与2016年的高温表现却截然不同。2016年,气温峰值集中出现在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2023年,包括南极洲在内的多个地区都出现了高温天气。近几个月来,人们越来越担心南极海冰减少,因为今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仅为179万平方公里,创下历史上海冰面积最小纪录。尽管随着冬季来临,海冰正在缓慢增加,但是面积仍远低于平均水平,增长速度也比以往慢得多。 作者: 2023/06/21 15:10
  • 童年回忆,为什么“杀”很大 儿童节过去没多久,年中大促618又来了!一大波活动、购物打着“爷青回”的旗号,让小伙伴们齐声大呼“童年回忆‘杀’疯了!”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为什么想要“回到过去”?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击中了我们的“软肋”,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奉上了眼泪和钱包呢?图源:soogif1、“回忆杀”的作用机制当提到回忆时,有一个词与它联系紧密,而且我们常常将它和回忆不加明确区分地使用,那就是——记忆。从内涵及研究历史上来看,回忆是意识心理学讨论的课题,是一种将过去经历的东西唤回并再现的意识活动。在艾宾浩斯的《论记忆》中,他将回忆定义为带有过去意识和情景意识的再造,回忆的再造比记忆的再造更丰富。记忆则是机能心理学讨论的课题,不是意识活动,而是一种将过去经历的东西保存下来,从而使其有可能在以后被唤回当下的心理机能。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逐渐明晰,记忆是回忆的生理学基础,并且通过回忆活动表现出来。图源:签约摄影师/IC photo所以,“回忆杀”面向的是经历了同一时期、年代的群体,他们共同拥有关于这一时期文化和情感的“回忆”。精明的商家通过创造条件使引起回忆的要素出现,在不经意间把受众拉回到过去的年代,从而拉动消费。尤其当受众数量较多时,“回忆杀”加强了受众之间的心理联结和情绪共鸣,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人们不仅愿意为这一要素买单,也愿意为这一要素的诸多衍生物买单。2、回忆的作用和意义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和任务,可以将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前者是回忆任务的指引,目的是根据需要唤起特定的记忆内容,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是可以自控的。后者则是无预定目的的指引,是人们自然自发地想起某些经验。无论是哪一种回忆,通过合理的运用,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意义。图源:拍信创意第一,回忆能拉近与新事物间的距离。回忆所体现的是已经过去了的、既定的事实,证实了过往情绪、行为、认知的现实存在。当我们需要借助回忆认识新事物,学习新内容时,这类既定事实的存在可以提供一些积极帮助,减少学习成本。因此,在面对新任务时,如果能寻找到其与过去拥有经验的联结点,使经验连贯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学习的速度、提高效率。图源:拍信创意第二,回忆强化了共同体意识。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就提出了“集体回忆”这一概念,杨·阿斯曼、保罗·康那顿等人也对其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当我们身处社会中时,每个人都与其他人产生各式各样的联结,社会因此得以延续和维持。即使处于同一时期或同一群体的人素未谋面,借由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再现相应的资料产生联结,也能触发潜意识中的共情和归属感,自然而然地形成共同体,从而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适当地借用共同回忆,迅速拉近交往的距离。图源:拍信创意第三,回忆也是治愈的过程。美国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教授克雷·罗德里奇及其团队在进行对照试验后发现,适当的“怀旧”可以使人情绪变好,缓解孤独、无聊与焦虑,且身体感觉更为温暖,也更乐于向其他人传递温暖,研究者将此总结为“温暖效应”。所以说,适当的回忆会使个体更富乐观与自信,使人更有“人性”,也能有助于环境适应,疗愈过去未尽的遗憾和缺失。3、科学对待“回忆杀”除了游戏,当人们在面对动漫、影视剧等多种形式的“回忆唤起”时,一些人成为回忆的坚实拥簇者,觉得过去的一切都好,而一些人则认为回忆一文不值。那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对待回忆呢?图源:自己拍的首先要学会辨明回忆的真实性。有时候我们对明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却非常肯定,并且能从记忆中撷取的现象,叫作“虚假记忆”。大脑记忆的信息受到社会环境、诱导性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会自动组合重构,令我们相信自己脑海中存储的记忆是完全真实准确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会选择性地摘取其中感受愉悦的部分放大而无视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容美化回忆,尤其是不断反复强调回忆中的某一类情绪或情景时,会加重虚假回忆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在谈论回忆时,需要尽量谨慎地看待并思考它对于当下的意义,不做盲目的比较。图源:拍信创意其次,要避免过分沉溺或完全逃避回忆。研究者发现,长期沉迷怀旧的人群,可能会因为过度沉迷而逃避现实。而完全逃避回忆的人,则可能具有较低的自我恢复力和自尊,不能帮助个体感知生命的意义、应对死亡威胁。因此,我们需要保持适当的回忆频率,平衡回忆与现实,避免在回忆中过度内耗自我,关注“当下”的生活和“我”的价值,恰当地利用回忆作为经验,指导现在的行为,不过度聚焦过去,不完全脱离存在。图源:拍信创意我们的青春不会因为游戏下架、偶像结婚、潮流淘汰而结束,也不会因为动画翻新、游戏重置、老歌重唱而回到过去。在掏腰包为回忆付费,抽纸巾为过往拭泪的同时,更应该把握好可接受的程度,让回忆成为助力我们前行的燃料。作者:飞行小猪,教育专业博士。审核专家:黄河供稿单位:重庆科技馆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2023/06/21 09:35
  • 保护骨骼,最该补的不是钙,而是它!后悔知道得太晚…… 经过若干年钙片广告的不懈洗脑,全民补钙的观念已深入骨髓。在补钙大军中,中老年朋友是永远不会掉队的群体,补钙防骨折是很多中老年朋友长年坚持永不动摇的信念。然而,绝大多数中老年朋友都不知道,真正有助于预防摔跤、骨折、失能的营养素,并不是钙,而是——蛋白质。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1.我们身体的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且身体的肌肉含量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2.年轻的时候,体内肌肉重量约占总体重的 50% 左右,从 30 岁左右开始,我们的肌肉含量平均每 10 年减少 3~8%。从 50 岁左右开始,我们的肌肉含量平均每 10 年减少 5~10%,大约等于每年减少 400 克。到 75-80 岁时会减少到只占总体重的 25% 左右。3.伴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含量降低和体脂肪率上升是同步发生的,且肌肉含量的降低会影响我们的代谢速度,换句话说就是:更容易长胖。伴随着肌肉含量的减少,骨骼肌的力量也在降低。要想对抗伴随年龄增加的肌肉量减少,需要保证两点:足量的膳食蛋白质摄入+合理的增肌运动。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吸收不佳,会导致有效“留下”的蛋白质不足,从而影响肌肉的合成。我们知道肌肉是帮助身体维持稳定性和协调性的重要“器官”。当肌肉量少、肌肉力量弱的时候,一旦遇到磕碰,很容易因为肌肉支持力量不够或协调平衡能力差而增加摔倒的风险,进而导致摔伤。如果刚好骨矿物质密度不足(也就是大家说的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就会很高。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也就是说,不论补多少钙,如果老年人蛋白质营养状况差,肌肉量及力量薄弱,“骨骼安全”就会如履薄冰,就像在建筑工地不戴安全帽,或者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一部分肌肉衰减严重的老年人甚至可被诊断为“肌少症”,这种疾病会增加老年人摔倒、失能,甚至死亡的风险。数据表明,中国社区肌少症的患病率为 8.9%~38.8%,男性高于女性,80 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可高达 67.1%。为什么会这样?到底如何才能做到足量补充蛋白质?今天来详细说说。01导致老年人蛋白质营养状况差的原因有哪些?1.衰老,机能退化伴随年龄增长,很多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齿缺损、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这些都会导致总体食物量摄入不足和/或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量不足,以及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度下降。2.疾病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胃炎、心力衰竭、慢阻肺、慢性肾病等,会让很多老人不敢吃或吃不下富含蛋白质的肉蛋鱼虾类食物,而这类食物往往是补充蛋白质的最优选择。很多老人甚至全素饮食,以为这样有利于预防或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饮食中豆制品类的摄入量又差强人意……而且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等疾病,本身就会导致肌肉损耗。老年人中常见的认知功能减退,也会导致包括蛋白质在内的饮食摄入量不足。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3.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保健品,向来是主攻老年群体的。很多老人花了大把银子购买各种补品,且不说这些补品是否正规靠谱安全,单就营养成分而言,绝大多数不含蛋白质或含量极低。虽然部分产品会宣称自己富含xxx蛋白质,但是,从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不难发现它们是真的“名不符实”。另外,很多老人依旧有“重医疗、轻营养”的倾向,不知道预防才是健康的基础。这也是导致老人们蛋白质摄入不足的原因之一。4.生活方式不佳很多老年人存在体力活动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涉及肌肉锻炼的抗阻运动不足。还有一些长期饮酒和/或吸烟。长期的酒精摄入会导致肌肉Ⅱ型纤维的萎缩,而香烟会减少蛋白质的合成并加速蛋白质降解。02老年人需要多少蛋白质?怎么补?跟年轻人不同,老年人的蛋白质合成效率下降,需要比年轻人更多的蛋白质进行肌纤维的合成。65 岁以上没有肌少症的老年人,每公斤体重需要的蛋白质的量平均比年轻人多 0.2 克,即 1.0~1.2 克/公斤体重。例如,同样 60 公斤的老年人每天的蛋白质需要量比年轻人要多出 12 克,相当于一两多的瘦肉或者三百多毫升牛奶。而存在肌少症的 65 岁以上老年人,每公斤体重需要的蛋白质的量,要比没有肌少症的老人再多 0.2~0.3 克,即 1.2~1.5 克/公斤体重。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当然,日常生活里,作为非专业人士的群众,不可能每天拿个计算器噼里啪啦加加减减食物里蛋白质的含量。因此,我们只需要大致了解家里长辈们一天需要吃多少“符合要求”的高蛋白食物就行。我们日常饮食蛋白质的来源,主要分两大类:1.动物性食物,包括鸡蛋、牛奶、禽畜肉、鱼虾贝蟹等,总体吸收利用率高于植物蛋白质,尤其是鸡蛋牛奶,因而被归类为“优质蛋白质”。2.植物性食物,主要来自粮食(比如大米白面杂谷类等)、豆类(比如大豆、豆腐、豆腐干、豆浆、杂豆等)。其中来自大豆类食物/食品的蛋白质是植物蛋白质中吸收利用率最高的,也是植物蛋白中唯一的优质蛋白质。坚果、蔬菜、水果也会提供一点点蛋白质,含量没那么高且吸收利用率很一般。中老年人受到前面提到的生理及疾病因素的影响,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往往不足,这是导致咱们国家中老年人饮食蛋白质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对 65 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饮食要求中,有以下几条,需额外关注:保证足量优质蛋白质每日食物种类安排:每天至少摄入 ≥ 12 种食物;早餐宜有 ≥1~2 种主食、1 个鸡蛋、1 杯奶;中餐和晚餐宜有 ≥2 种主食,1~2 个荤菜、1~2 种蔬菜、1 个豆制品。如何保证老年人获得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吃足量的肉,包括: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天天喝奶。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以考虑饮用低乳糖奶或者吃酸奶,建议每天 300 克鲜牛奶或等量的奶制品;每天吃大豆及豆制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具体实施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 1234 摄入法”:图片来源:作者提供此外,还要额外注意的是:1.对于体重偏重的老年人,需要在增加体力活动、适当减轻体重的前提下,在上述 1234 的基础上每天多吃 1 份豆制品、或 1 份奶制品、或 1 两瘦肉(首选鱼虾禽肉)。2.提供等量蛋白质的奶制品换算关系:100 克鲜牛奶 = 100克酸奶 = 12.5 克奶粉 = 10 克奶酪。3.提供等量蛋白质的豆制品换算关系如下图:图源:网络除了蛋白质,还要鼓励长辈们多吃一些深色蔬菜、水果和豆类。原因在于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 C、E、类胡萝卜素、硒等抗氧化营养素,可以减少因为氧化应激导致的肌肉损伤。而对于牙齿缺失较多,或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影响食物选择、进食量以及营养素消化吸收的长辈们,除了食物加工得尽可能细碎软烂,减少咀嚼和消化负担,还可以通过补充膳食营养补充剂来弥补饮食摄入的不足。也可以去大医院的营养科,遵营养医师或临床营养师的建议合理选择诸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蛋白粉等作为三餐之外的补充。03老年人如何增加肌肉力量?运动!饮食只是维系肌肉的一半,包括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是另一半。我们身边 65 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绝大多数都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除了戒烟控酒,还应当减少久坐,增加包括有氧、抗阻、柔韧、综合功能练习等多种形式的体力活动。比如游泳、太极、瑜伽、健身操、原地蹬地跑、太极柔力球、乒乓球、羽毛球、弹力带练习、能让呼吸频率加快+微微出汗的快走,以及覆盖推/拉/拽/举/压等动作的强度适中的练习,像站立推墙、站立提踵、 爬楼梯、平躺蹬腿、靠坐推举、手洗衣服等。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5 岁以上老年人,不论有无慢性疾病困扰,都应该每周不少于 150~30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 75~150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两种强度运动的等效组合。其中要包括:每周 ≥2 天的中等或较高强度包括所有大肌群在内的肌肉力量训练,及每周 ≥3 天的平衡和力量训练,以增强身体机能和防止跌倒。如果将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增加至每周 ≥300 分钟,或高强度有氧运动增加至每周 ≥150 分钟,或两种强度运动的等效组合,还能带来更多健康益处。当然,这 30 分钟可以拆分,不一定要一气呵成,但是最好每一小段运动都能持续 10 分钟以上。此外,最好每周能有 2 到 3 次抗阻训练。最后,想要提醒的是,其实很多中年朋友也存在肌肉不足、肥肉太多的问题…… 作者: 2023/06/20 09:25
  • 每天吃1个猕猴桃会发生什么?皮肤会变好?便便会顺畅? 猕猴桃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完美水果,酸甜可口,食用方便,只需对半切开,用勺子轻轻一挖,干净又卫生!在水果中,猕猴桃的营养价值真的不错,建议你多吃猕猴桃。如果每天吃一个将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01猕猴桃和奇异果是啥关系?很多人看到水果店标签上的“奇异果”“猕猴桃”,就会有些发懵。它俩长得差不多,有啥不一样?到底是不是一种水果?超市里的奇异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其实,奇异果就是猕猴桃,它是猕猴桃出了国之后改的“洋名儿”,属于商品名。我国是世界猕猴桃的起源中心,目前全球发现猕猴桃种类 66 种,其中有 62 种原产于我国。人们最早发现的猕猴桃是绿心的,后来也有了黄心和红心猕猴桃。绿心猕猴桃在我国很常见,主要有海沃德、秦美、翠香、徐香和贵长等品种。绿心猕猴桃,在我国最常见,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黄心的猕猴桃常见品种有金桃、金艳、华优、金圆、黄金果等。其中,“黄金果”是新西兰科学家利用北京植物园和广西植物研究所收集的种子选育出的猕猴桃品种,果肉呈金黄色,细嫩多汁,味道香甜。切成两半的黄金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红心猕猴桃有红阳和东红,“红阳”是世界首个红肉型猕猴桃品种,由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与苍溪县农业局选育,属中华系早熟品种,中心果肉呈黄绿色,带有红色,汁多味甜。红心猕猴桃,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甭管猕猴桃的颜色是啥色儿,它们的营养都很丰富,喜欢吃哪个就选哪个,只不过相对来说绿心在我国最常见,价格也最亲民。02猕猴桃最厉害的营养是什么?要说补维生素 C 的水果,猕猴桃必须当仁不让!它的维生素 C 含量高达 62 mg/ 100 g,是橙子的近 2 倍,更是苹果的 21 倍。不同品种的猕猴桃维生素 C 含量会略有差异,常见品种中维生素 C 含量最高的是翠香绿心猕猴桃。数据来源:参考文章 [1]我国一般人群维生素 C 的推荐摄入量为 100 mg/天,这么看来,基本吃 1~2 个猕猴桃就能满足一般人群一天的维生素 C 需求。这么优秀的水果,怎么能让人不爱呢?03经常吃猕猴桃对身体有哪些益处?美容护肤:猕猴桃富含维生素 C,自然会对皮肤健康有益。皮肤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维生素 C 可以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皮肤的弹性,减少皮肤皱纹的产生。另外,维生素 C 也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能帮助身体清除多余的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反应,对保护皮肤也有帮助。保护牙龈:如果饮食中缺乏维生素 C,会出现胶原蛋白合成障碍,导致创伤愈合慢,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从而导致出血。常见的就是牙龈出血、松动,严重还会导致牙龈萎缩,甚至牙齿松动、脱落。每天吃 1 个猕猴桃,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C 摄入,能帮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口腔。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预防便秘:猕猴桃的膳食纤维含量在水果中比较靠前,不溶性膳食纤维为2.6 g/100 g,是苹果的 1.5 倍,更是香蕉的 2.2 倍。不溶性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机械运动,促进粪便排出体外,预防便秘。如果是几乎没有毛的猕猴桃,也完全可以清洗干净后把皮也吃掉,能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骨骼健康:猕猴桃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之外,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K,二者都对骨骼健康十分有益,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维生素 C 缺乏会引起胶原合成障碍,可致骨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而维生素 K 可以促进钙沉积于骨骼,“领钙入骨”有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并抑制破骨细胞,对预防骨折有明显效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最后,要提醒的是,如果买的猕猴桃比较硬,可以在室温下跟苹果、香蕉混合存放,可促使猕猴桃变软、变甜。如果买的猕猴桃已经稍微有些软,建议放入冰箱 4℃ 冷藏保存,能减缓果实进一步变软,延长保存期限,也能更好的保留维生素 C。 作者: 2023/06/20 09:23
  • 科学家像酿啤酒一样造牛奶,会让牛奶更好喝吗? 关注健康的人都知道,常喝牛奶是好事。不仅能补钙,还能给身体提供优质蛋白质。但有些人却不能喝奶,要么不耐受,要么会过敏,很是让人头疼。有没有办法既能让牛奶变得更营养,也能满足更多人的饮用需要呢?您别说,这个办法还真研究出来了,那就是用3D打印和发酵技术做出来的人造牛奶,今天就带您了解一下它究竟是什么样。利用酵母制造牛奶从牛身上一滴滴挤奶,这是几年前延续下来的方式,只不过正在被新科技所改变。那我们究竟是如何脱离养牛的束缚,直接获得鲜奶的呢?用简单的化学试剂调出来的那不叫奶,不营养也不安全。想知道具体怎么做,必须先了解一下奶。所谓的奶,就是动物的乳汁,一种由雌性哺乳动物乳腺分泌出的白色或略带黄色的液体,这里面87% 是水,剩下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我们通常说的奶基本上就是牛奶。模拟牛奶的关键,就是制造出和它成分一样的液体。科学家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最终还是将视线聚焦到了一种古老的方法上,就是酵母菌发酵。再简单点的说,就是利用酵母制造与牛奶营养素类似的液体,听起来是不是匪夷所思呢?其实这里是汇聚了古代人类的智慧,也有新技术的应用。配图来自图虫网之所以会选择酵母发酵也是有原因的。有熟悉酵母菌的朋友都知道,它是一类真核生物,主要用于酿造生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酱油、酒、醋、面包等食物,它都是其中重要的发酵菌之一。用它制造牛奶,不仅因为方便培养,更关键的它的基因已经很明确,也是基因克隆实验中最常用的受体细胞。我们可以把其他生物基因转移到酵母身上,然后通过基因表达获得想要的蛋白质和其他成分。有科研团队就曾通过基因改造酵母制造出抗癌药物——长春碱。3D打印又有新用途说回人造牛奶的制造过程是这样的。先是找到了一种叫做Buttercup的酵母菌株,将已经获取到的奶牛DNA序列,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然后将这些基因序列植入到这些酵母菌株之中。第二步是将这些酵母菌加入到玉米糖浆等植物糖中进行发酵,进而获得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这两种蛋白就是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第三步将这些蛋白质从酵母和剩余糖中分离出来,再经过过滤、纯化、干燥,最终制成纯蛋白粉。最后一步,将蛋白粉与水、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性脂肪和糖类按照天然牛奶中的比例进行混合,就这样一杯新鲜的人造牛奶就诞生了。我说起来确实简单,不过这里面的科技含量确实比较高,例如蛋白的提纯就比较费时间。有人会问,那这种实验室里造出来的牛奶,和天然牛奶相比会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呢?其实,单纯从口感方面差异其实并不大,因为口感这事主要与成分有关,既然主要成分一样,那口感也自然相近。不过,确实人造牛奶应会缺少一些饲料中天然存在的风味物质,如果仔细品肯定还会有些许的不同。从营养成分上来看,天然奶中主要的营养素这里面都有,而且还会添加一些想要的成分,比如对健康有益的母乳低聚糖。当然了,也可以删减一些不想要的,比如造成乳糖不耐受的牛乳糖。至于二者的不同点,人造奶的保质期更长一些,而天然牛奶的组分则更加丰富一些。当然,现阶段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造牛奶成本太高了,相信未来肯定会便宜的,想要尝鲜的人还是再忍一忍吧。不过,也有不少人对这事表示了担忧,觉得虽说减少饲养牛羊,确实较少了一定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但却也对传统农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个人觉得科技总是有两面性的,各位看官还是慢慢往后看吧。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作者:张宇审核:陈然(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 副研究馆员(科学传播)/高级工程师)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 2023/06/20 09:21
  • 为何小小蚯蚓会出现在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中? 近期,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出部署。大河网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在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中提到,严厉打击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据悉,这是蚯蚓首次出现在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中。为何电捕蚯蚓会成为耕地“不可承受之痛”?来一起寻找答案。科普丨蚯蚓是土壤质量是否健康的“晴雨表”土壤是农业之本,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蝶变离不开对优质土壤的保护。而大量蚯蚓被电捕,则将带来严重后果。事实上,在2月1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正常情况下,疏松肥沃的旱地土壤中会有较多的蚯蚓,所以蚯蚓本身也是土壤质量好坏很重要的一个生物指标。有数据显示,林地、果园因蚯蚓的作用,形成的土块团粒达170吨/公顷,且氮素可增125公斤。“蚯蚓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别看它体型瘦小细长,对土壤的作用却非常大。”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博士李超说,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环境,凭借其“钻洞”本领,能给土壤“疏筋松骨”,提高土壤储水保肥和通风透气能力,防止板结。同时,当植物凋落物掉落于土壤表面时,会成为被蚯蚓啃食的“大餐”。“这可比植物残体自行分解的速度快得多,分解后的植物残体转化为蚯蚓粪便,可直接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李超说,一块土地的蚯蚓数量多少是土壤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蚯蚓数量越多,说明土壤越肥沃、越健康。“只有地里存在蚯蚓,这块地才能活起来,没有蚯蚓的土壤,就是一块死的土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孙振钧认为,蚯蚓的有和无,是判断土壤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指标也将成为能否建设成真正的高标准、高质量农田的衡量标准。现象丨蚯蚓为何遭“灭绝式”捕杀?蚯蚓在我国的药材记载之中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药材,俗称“地龙”,是制作中药“地龙干”和西药“蚯激酶”的主要来源,主治伤寒热结、小便不通、风热头痛等。同时,蚯蚓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根据中国药用蚯蚓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蚯蚓的需求量达到了400吨,但是到了2020年,这个需求量却增长到了675吨。有业内人士称,药用蚯蚓需求量将在2025年前后突破1000吨,这也让蚯蚓的价格暴涨。据媒体调查,“地龙干”在上海、广东等地每公斤能卖300多元。而从近年来地龙产地供应商的数量来看,排名在前10位的是贵州、广东、浙江、云南、湖南、湖北、江西、河北、江苏、河南。由于蚯蚓养殖无法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收购蚯蚓的价格还在逐年上涨,一些常年收购的加工户这两年已跑到四川、云南、贵州去开发新产区。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受蚯蚓制成的“地龙干”价格飙升等因素影响,在部分地区出现电捕野生蚯蚓现象,不法分子利用“地龙仪”“电蚯蚓机”等仪器设备,对野生蚯蚓进行“灭绝式”捕捉。而这种行为会导致蚯蚓数量急剧下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农作物产量,而且有关仪器设备多为非法改装改造,存在安全隐患,可能致人触电身亡。为保护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必须严厉打击电捕野生蚯蚓行为。行动丨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蚯蚓有了“保护伞”针对电捕野生蚯蚓的行为,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林草局、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通知》,部署各地核实整治在农田、森林、湿地、草原及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电捕野生蚯蚓,以及非法收购、加工野生蚯蚓问题。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依据职责加强监管,整治非法捕杀、收购、加工野生蚯蚓乱象。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有关线索以及当地相关规定,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市场等交易场所监管,及时下架处理野生蚯蚓捕杀产品设备,净化网络市场环境。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发生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受相关利益的驱动,近年网上出现了多种购买“电蚯蚓机”的渠道。不少人开始做起了捕捉贩卖蚯蚓的生意,从南方的广东省到北方山东、河北等省份都有电捕野生蚯蚓从业者活跃在城镇、乡村。随着一号文件的发布,大河网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电蚯蚓”、“地龙仪器”等关键词发现,已经无法搜索到相关设备。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通过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蚯蚓等土壤生物保护,进一步明确打击滥捕野生蚯蚓等野生动物的适用依据及法律责任。普法丨电捕蚯蚓,4被告被判赔偿20余万元2022年,贵州毕节一起电捕野生蚯蚓案,由于案件类型新、确定损失数额难,甚至惊动了“国家队”坐镇指挥。2022年初,一伙两男两女组成的所谓“药商”悄然进入贵州省毕节市一个叫梅花村的地方,这伙人走村串户,将“地龙仪”免费发给村民并传授使用方法——只要到野外连接上电瓶,把地针插在土里,就能轻易捕捉到蚯蚓。他们以每斤3元至4元钱的价格收购后,用专业机器将蚯蚓杀掉,洗干净、晒干,然后以每斤95元的价格,通过快递发往安徽、福建等地出售。2022年8月26日,这起电捕野生蚯蚓民事公益诉讼案正式开庭。检察机关诉请法院判令4名被告连带赔偿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17.7万余元、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3.8万余元,承担鉴定费1万元,并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当庭宣判,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在此期间,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委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本案造成的野生动物资源损失和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出具专家意见,移送毕节市检察院作为证据提交法院。办案单位还委托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鉴定意见,对刘某军等人造成的野生动物资源损失和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进行确认。前景丨由人工养殖代替电捕,或将“蚓”出一条生态循环产业链“电捕蚯蚓”出现在省委一号文件,表明河南已高度重视土壤生物多样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既然蚯蚓有广阔的药用市场,那么用人工养殖蚯蚓来代替电捕蚯蚓是否可行?“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有些地方开始兴起人工饲养蚯蚓,但因市场需求大,人工饲养还不能满足市场对蚯蚓的需求。”李超认为,未来国家以及相关省份会进一步加强野生蚯蚓的保护力度,蚯蚓饲养规模将会大幅扩大,“蚓”出一条生态循环产业链。而在实践中,河南沁阳王庄村已经给出了答案。2021年沁阳怀庆街道盘活闲置土地,打造以蚯蚓养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2021年10月,在经历了7月洪水和8月疫情的洗礼后,蚯蚓养殖基地一期6座大棚陆续建成。10月4日,第一批“太平2号”蚯蚓种苗成功引进。同年11月,一期10座大棚全部建成投产。2022年,蚯蚓基地开始出货。预计10座大棚年收入可达100万元左右,为王庄村增加集体经济6万元左右,基本实现“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村繁荣”的幸福路。 作者: 2023/06/20 09:16
  • 如何做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三伏天里说起最受欢迎的水果西瓜一定榜上有名冰一冰,吃一口简直是夏天最好的安慰如何挑到一个“保熟”的瓜?怎样吃西瓜更卫生?隔夜瓜到底能不能吃?西瓜应该在什么时间吃?这么多西瓜品种到底该怎么选?关于吃瓜的那些事儿今天咱们一一道来夏季如何安全地吃瓜?关于吃西瓜最常见的问题是西瓜一次性吃不完怎么办?如何让西瓜安全过夜?安全食用西瓜要记住几点首先切西瓜时要用专门切水果的干净刀和砧板吃不完的西瓜要尽快用保鲜膜包裹好放进冰箱这样可以把西瓜和冰箱中的其他食物隔离开避免二次污染另外西瓜在冰箱里的冷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2小时当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如何正确吃瓜?以下建议收藏!目前,市场已经出现了许多品种的西瓜,同为西瓜,但各品种的外观、颜色、大小都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些瓜都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又该如何给孩子挑选西瓜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早佳8424:这里的数字是有特殊含义的,84是年份,早佳8424的生日便是84年,是1984年由上海市原南汇区农业专家育种成功的第24组良种,至此便找到了“24”的由来,因为它是第24组良种。早佳8424具有皮薄,汁多、甘甜、爽口的种种优点,不仅好吃,早佳8424还特别贴心,拥有着适中的个头,种种优势将早佳8424推上了瓜界热门,近年来已经成为西瓜中的"王牌",深得吃瓜群众的追捧和喜爱。主要特点:瓜瓤颜色较浅、甚至会呈现粉红色,皮非常薄,不抗裂,但口感比较甜!麒麟瓜有不同的产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和云南一带。海南产区:口感相于云南产区口感要淡一点,糖度不会太甜,因为海南产区昼夜温差小,糖分较难积累。云南产区:口感甜度较高,云南温差相对大一点,比海南产区的瓜甜度高。果肉色度除受产区影响外,也与种植管理,采摘熟度有关,浅一点,深一点都挺正常的,种法不一样,果肉颜色也会不一样。黑美人西瓜是常见的西瓜品种,在我国多地都有种植,其中以宁夏银川、广西南宁、海南万宁、陕西渭南以及福建地区集中种植。黑美人西瓜的外形为椭圆形,瓜皮是暗绿色接近黑色,皮薄瓤红,果肉肥厚,甜度比一般的西瓜要高许多,所以咬一口甜美多汁、很是爽口。甜王西瓜是夏季比较畅销的西瓜品种,国外以菲律宾、缅甸等地为佳,国内大多生产在山东、河南、辽宁、陕西等地,由于品种优异,产地种植没有过多的要求、限制。甜王西瓜以甜度高而称为“甜王”,糖度可达到14度左右,而普通的西瓜品种甜度只有6—10度左右,外形为短椭圆形,切开后能看到大红瓤,吃起来清甜水润,汁水四溢,但有个缺点是容易出现“中空”的瓜瓤。宁夏富硒又名“宁夏硒砂瓜”,因富含硒元素而命名,主要产自宁夏中卫香山一带,每年7月份上市一直能吃到10月下旬,在种植期瓜农会在瓜地里铺上小石块,因此硒砂瓜又被称为“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硒砂瓜比一般西瓜个头都要大,通常在20到30斤左右,最大的特点是甜度高,瓜心含糖量高达18%,就连靠近瓜皮的部分都十分甜,吃起来甘甜多汁,还富含各种微量元素,是夏季值得品尝的优质瓜。新红宝西瓜属少籽大果型高产品种,生长势较强,是引进自台湾的西瓜种。新红宝的果实呈长椭圆形,果皮呈淡绿色并带有网状花纹,果皮的厚度约1cm,果瓤为红色,西瓜籽比较少,汁多味甜,质脆爽口。早春红玉是杂交一代极早熟小型红瓤西瓜,皮薄籽少,瓤色鲜红,肉质脆嫩,甜而多汁,质细无渣,质脆嫩爽口,中心含糖量12.5%以上。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还含有钾、磷、钙、镁、硒元素及维生素E、维生素B1、等营养元素,深受大家的青睐。特小凤是改良西瓜品种,原产我国台湾,90年代后引入大陆。外观优美,果皮很薄。切开的时候显露出黄色的果肉,让你一时怀疑自己是不是买成了哈密瓜。它有着西瓜独具的甜味和多汁,这种品种的西瓜建议大家切开了就立即食用哦。上面了解不同品种的西瓜,那么如何给孩子挑选一个可口的西瓜呢?一看形状:质量好的瓜形状比较匀称,而空洞瓜、偏头瓜、裂瓜等畸形瓜则往往质量较差。二看瓜皮:尽量挑选表皮光滑的瓜,手指用力按瓜皮,若瓜皮坚硬、光滑,这个瓜就是新鲜的。而花纹清晰、纹路明显的是熟瓜,表面有绒毛、光泽发暗、纹路不清晰的则是不熟的瓜。三看两端:两端匀称、脐部和瓜柄部凹陷较深的瓜通常口感较好,而脐部和瓜柄部位凹陷较平的则口感一般,至于脐部、瓜柄部位又尖又粗的,口感往往不好。四听声音:一只手托住西瓜,另一只手轻拍西瓜,若能听到“嘭嘭”的声音,说明成熟度正好,若听到的是“当当”的声音,则表示西瓜未成熟,而“噗噗”的声音,则表明西瓜熟过了,也就是俗话说的“娄了”。五掂重量:同样大小的西瓜,重量轻的成熟度好,有下坠感、很沉的瓜是生瓜。此外,如果用一只手托起西瓜,另一只手轻轻拍打,托瓜的手有震动感,则说明瓜是成熟的,否则不是生的就是成熟过了头。另外,小编还给各位提个醒,虽然西瓜清热解暑,但不宜多吃。尤其是肠胃不好的孩子,更不要吃冰镇的西瓜。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感觉现在自己是个合格的“吃瓜群众”了呢?快去市场挑选一个吧!内容来源:转载自“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 作者: 2023/06/19 10:25
  • 菜心不是青菜,但小白菜是青菜……这些菜名我搞不懂! 每当你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是不是总会遇到菜太多,不知道哪个菜叫什么名字的情况呢?我们平时在菜市场上能看到的蔬菜中,约有50%~67%的蔬菜都属于一个属——芸薹[tái]属,它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菜市场的统治者了。芸薹属的植物又分为白菜型、甘蓝型和芥菜型三大类,它们也各有各的特点。白菜型在芸薹属蔬菜里,我们最熟悉的蔬菜应该是白菜型了。白菜型的蔬菜没有刺激性的气味,叶片浅绿色,花鲜黄色,吃起来口味也较为清淡。你会把上面这个蔬菜叫做什么呢?小白菜、上海青还是油菜?它可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能遇到的名字最多的蔬菜之一了,然而它的中文正式名却是青菜。很尴尬了有没有,难道不是所有绿叶蔬菜都叫青菜吗?既然说到了“小白菜”这个名称,那“小白菜”指的又是谁呢?在大多数情况下,“小白菜”这个名称都是一个统称,所有的“白菜”在小的时候都能被叫做“小白菜”。通常我们吃的小白菜是来自于这样一个臃肿的白菜。白菜外围的叶片挡住了阳光,使得内部的叶片缺乏光照,叶绿素合成量减少,这是内部叶片看起来是黄白色的原因。同时内部叶片也缺少纤维素的合成,这是白菜内部“菜心”好吃爽口的原因。芸薹属这个名字里,薹字的意思是植物抽出的用于开花的茎。白菜型的蔬菜中也有两种是专门用于吃薹的,它们是富含花青素的紫菜薹和广东人爱吃的菜心。下面这个蔬菜又叫做什么呢?叫它萝卜肯定没错了吧!然而它并不是萝卜,它是一种根用的白菜,叫做芜菁[wú jīng]。它和萝卜最大的区别在于萝卜的含水量较多,吃起来是脆口的;而芜菁的口感则是像土豆一样是绵软的。在北方地区很少能见到芜菁的身影,因为它适合在高寒地区进行栽培,在藏区既把它当做蔬菜也把它当做饲料。甘蓝型芸薹属蔬菜的第二个类型是甘蓝型。甘蓝型的蔬菜有较轻的刺激性气味,叶片蓝绿色而有白霜,口味比较浓郁,花黄白色。甘蓝型蔬菜的祖先是野甘蓝,看起来就是一种开小黄花的野草。野甘蓝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所以甘蓝型的蔬菜基本上都是在欧洲培育而成的。甘蓝型的蔬菜充分体现了芸薹属蔬菜的易变性,基本上人类想吃哪个部位,就能培育出相应的蔬菜。第一种是叶用型的甘蓝,比如皱叶甘蓝。皱叶甘蓝叶片卷曲,叶面积大大增加,这意味着可食用部分也大大增加了。还有一个观赏品种叫做羽衣甘蓝,我们经常能在花坛里见到它的身影。不少吃减脂餐的朋友可能会吃羽衣甘蓝,但羽衣甘蓝的叶片很有韧性,真的不好吃。人们也利用甘蓝型蔬菜叶片韧性大的特点培育出了另一些蔬菜,比如结球甘蓝。结球甘蓝大概在南北朝时期由海路传入中国,当时的人们看见它具有蓝色的叶片,并且吃起来有甜甜的口感,所以给了它“甘蓝”的名字。结球甘蓝在各地也有着各种不同的名字:卷心菜、包菜、莲花白、大头菜等等。结球甘蓝的“大头”是由顶芽发育而来,还有一种蔬菜的球状体是由腋芽发育而来,它就是抱子甘蓝。抱子甘蓝在西餐中出现较多,但抱子甘蓝生吃味道较冲,因此一般不用做沙拉,而是经过烤制之后食用。叶子可以有这么夸张的变态,那花序的变态在甘蓝型蔬菜中肯定少不了了。花椰菜也是甘蓝型的蔬菜,只不过之前提到的蔬菜的球状体都是有叶片构成,而花菜的球状体是没有发育的花序。如果等花菜长大之后,它的花序会散开来并且从中抽出菜薹,最后在顶端开花。花菜家族里也有颜值爆表的罗马花椰菜。罗马花椰菜长得像是数学中的分形结构,每一个小的侧芽都可以看成是更大的侧芽的复制品。还有一种我们较为熟悉的花菜就是西兰花了。西兰花比花菜的发育要较晚一些,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西兰花上的每一个小球都是一个花蕾的幼体。还有一种变态的情况就是变态的茎了。中国人在甘蓝型蔬菜的培育过程中也做出了一些贡献,我们培育出了芥蓝。芥蓝的茎的下半部分较粗,这也是它的主要食用部分。芥蓝是甘蓝型蔬菜中唯一一个开白花的,其余的甘蓝型蔬菜开出的都是黄花。想象一下我们往芥蓝的茎里吹气,让它的茎鼓成一个圆球形,我们就得到了苤[piě]蓝。苤蓝和之前提到过的芜菁的区别在于,苤蓝的叶柄是从球状体的中部长出来的,这说明这个膨大的部分是它的茎而不是根。甘蓝型蔬菜中最重要的一种要属欧洲油菜了,我们平时所见的大片油菜花田的组成个体就是它了。在每年二、三月份,可以采摘欧洲油菜幼嫩的茎食用,叫做“青油菜”。芥菜型芸薹属蔬菜的最后一个类型是芥菜型。芥菜型的蔬菜一般不能直接食用,因为它们通常有着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吃起来要么太苦要么太辣,一般都经过腌制之后食用。芥菜的种子可以收集起来榨油,但在中国,芥菜种子的主要作用是磨碎之后用作芥末。芥菜的种子有着微辣的口感,这也是真·芥末的由来。我们现在更为常见的芥末通常是由山葵等植物做成。叶用的芥菜里较为常见的是大叶芥菜,它的叶柄较为发达,吃起来有一种淡淡的苦味。而雪里蕻[hóng]的味道就太冲,只能腌制之后再食用。雪里蕻是我们通常吃的酸菜的主要来源。当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菜品里面,酸菜的主要来源也不尽相同。酸菜鱼里的酸菜基本上都是雪里蕻,而酸菜猪肉炖粉条里的酸菜则是用大白菜腌制的。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根用芥菜叫做大头菜,大头菜的腌制成品在北方被叫做咸菜疙瘩,而在南方则被叫做大头菜。这个看起来有一点点密恐的家伙叫做抱子芥,在一些地方它也被叫做儿菜,中间大的部分是“爹”,周围小的部分是“儿”。这些“儿子”都是由腋芽发育而成,和之前提到过的抱子甘蓝是一样的道理。这一种菜可能95%的人都吃过,但是90%的人都不知道它活着的时候长什么样子。它就是“榨菜”,正式名叫茎瘤芥。榨菜的制作使用的是茎瘤芥的茎,在腌制过程中需要反复压榨将其中的水分除去,这也是“榨菜”名字的由来。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芸薹属植物的名称感觉更加混乱了呢?下次再去菜市场的时候,可以好好表现一了呢。 作者: 2023/06/19 09:1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