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
  • 2021第十二届内蒙古农牧业机展览会开幕 2021第十二届内蒙古农牧业机展览会开幕 第十二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展览会与2021年3月26一28日在呼和浩特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农牧厅赵永华副厅长致开幕词。 作者: 2021/03/28 16:41
  • 乌兰察布市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3.15活动 乌兰察布市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3.15活动 乌兰察布市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3月15日在乌兰察布市凯达汽车公司举行3.15产品质量打假活动。 作者: 2021/03/15 17:08
  • 科技部鼓励年轻人在搞科研的同时写论文 科技部部长提倡!年轻人刚开始搞科研的时候,能够写论文就是好事 科奖中心 昨天 2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会上介绍了国家在改革科技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包括开展“四唯”清理行动、破除科技人才称号与评价结果简单挂钩的做法、为科研人员减负等。 图片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 图源:国新网 王志刚强调,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在整个创新驱动、在科技发展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各项研究的主体,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近年来,坚持这样一个思路,以科研人员为中心,依靠科技人员,服务创新主体,包括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具体就是构建以信任为前提、激励和约束并重的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分类评价,坚持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重大问题的实效来进行评价,同时也提倡小同行评价。 王志刚指出,注重科研人员的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要坚决扭转“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不良倾向,着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激励更多科研人员主动投身科研事业,潜心开展科学研究。并且根据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不同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对科研人员要营造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一些科研生态和服务的方式。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分类评价工作,以评价为指挥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来进行评价。 一是开展“四唯”清理行动。这里讲的“唯论文”,这个“唯”是因为把它作为唯一的标准了。论文本身是好东西,搞科研活动,在研究阶段,有新的发展、有新的规律总结的时候,当然要发表论文,把科研成果固化下来并且和同行进行交流。 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标准,就走向了问题的反面,走向极端了,所以这里强调的是“不唯”,但是我们还是提倡,年轻人刚开始搞科研的时候,能够写论文就是好事,高水平的科学家应该提供高水平的论文,但论文一定是自己科研活动的结晶。 二是破除科技人才称号与评价结果简单挂钩的做法。很多已经当了院士、当了教授的高水平科学家,实际上他们当初在做科研的时候,可能没有今天这些帽子。现在强调不“唯帽子”。 今后中国的科技、人类的科技都是要靠年轻人的,如果唯帽子,对人才脱颖而出是很大的一个约束,在这一点上,一定是看科研活动、科研成果,而不是看帽子,更不能简单挂钩。 三是为科研人员减负,要减轻负担,让他们专心搞科研,政府更多的是服务,而不是去干扰。推进科技计划表格精简,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繁,减少科技计划检查,促进科技信息共享。 作者: 2021/02/28 10:09
  • 我市2020年获批两家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 为加强我市科普能力建设,更好发挥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在科技创新普及和传播方面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经我局推荐、自治区科技厅专家评审、实地核查及公示,我市新获批2家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气象科普示范基地”是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气象局,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气象知识为主题的科普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绿康源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是依托内蒙古绿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蔬菜种植、户外拓展、研学教育为主题的科普示范基地。自2018年自治区科技厅开展科普示范基地申报工作以来,我市共获批场馆类和非场馆类的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5家,涵盖文物古物展示、气象知识、蔬菜种植等领域。 今后,科普示范基地将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发挥科普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为推动我市科普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 2021/02/24 22:38
  • 科技特派员在行动-乌兰察布农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科技特派员在行动-乌兰察布农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库伦苏木第一嘎查,是国家级贫困村,这里是草原牧区,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由于人口多,草场面积小,家畜过冬渡春的饲草料缺口大,主要依靠购买。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之前这里人均年收入不过两千元,一直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市农机科技特派员团队于2014年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在科技服务脱贫攻坚、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增加贫困户收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消除绝对贫困的道路上为当地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的科技特派员杨俊峰同志,在上任伊始,由于人生地不熟,一时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为摆脱工作困境,迅速调整思路,扶贫队员采取逐户上门走访,从了解牧民们急需解决的生产困难问题开始。 首先了解到剪羊毛已经成为当前牧区生产生活中的一个大难题。原因是年轻的劳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在嘎查的多数是老弱病残,劳动力严重短缺。科技特派员通过与市农机局协调,争取了五万元资金,为库伦苏木的牧民购买了十台剪羊毛机,破解了牧民手工剪羊毛的生产困境问题。 在入户大排查中,他们了解到贫困户何永亮一直想垒一个羊舍和羊圈圐圙,无奈老伴瘫痪在床,自己患脑梗手脚不利索,还没钱雇人。 科技特派员们一合议,就把这户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切入口,通过市农机局扶贫责任人群体筹集落实建设资金4000多元购置了建材等。科技特派员们亲自设计家畜棚舍及畜圈建设方案;为了节省劳力开支,动员驻苏木督导组、苏木包嘎查干部和驻村科技特派员共10多人,在酷暑中大干20多小时,建成了一座崭新的羊圈和棚舍。老何了却了多年的心愿,感动的热泪盈眶。 科技特派员们通过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实际困难,与当地群众拉近了距离,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贫困牧民开始主动寻求扶贫工作队(科技特派员团队)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根据对牧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经济来源情况的调查了解,他们建立了社情民意档案。为脱贫攻坚工作,针对牧户的实际情况,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撑。 通过整理社情民意档案,发现牧民们反映最多的是牧区牲畜饲料短缺问题,尤其是越冬渡春季节,如若赶上黑白天灾,牧民只能含泪屠杀贱卖牲畜。 通过调查研究,科技特派员一致认为,应该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当地以及周边地区大面积的柠条灌木林等作为冬春缺草时期时牛羊的救命饲草。柠条青绿时期的枝梢和叶子可以作饲草是牧民们都熟知的,只是柠条多数生长在沙地或者沙丘,收获时小型机具行走不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特派员们经过多方考察最后从农牧业机械生产厂家引进一种可以把收割、揉碎(丝)、打包合为一体的先进机械,在一嘎查建设了一家饲料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当地及周边柠条林周期性平茬复壮,维持其生态林功效的合理平茬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当地牧户冬季就地就近购置饲草问题;并且将本地柠条粉加工由原来的简单粉碎升级为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揉丝打包加工,使柠条草粉的营养价值及饲喂适口性大大提高。 从这件事得到启发,科技特派员们联想到以前下乡时,农业上有非常让人头疼的农作物秸秆问题,直接焚烧或者就地弃置污染环境,应该也能加工粉碎做成饲料。 2018年8月,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当地成立了察右中旗玛拉沁农牧业机械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员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中心从企业赊回来一台雷沃1804拖拉机和一台柠条、秸秆揉碎(丝)、打包联合收获机。当年,从9月底到11月底这两个月时间纯收入突破10万元,令旗、苏木两级领导们刮目相看,为后续政府支持本经济实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特派员们通过引进新设备,转化新技术,一举解决了周边农作物秸秆和柠条粗老枝条合理开发利用“变废为宝”问题,不但提高了牲畜饲喂时的适口性,营养价值也大幅度提高。同时,也解决了柠条生态林老化函需科学平茬复壮问题和农区秸秆焚烧污染,显著缓解了牧区饲草料不足的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农区与牧区互动,农牧耦合。实现了低投入、高收入和牧区贫困户稳定脱贫。 截至目前,玛拉沁农牧业机械服务中心拥有雷沃1804拖拉机1台、2004拖拉机1台、青储打草机1台、土地深松设备1套,液压翻转犁1张,液压动力振动耙1张、秸秆还田机3台、自走式饲料收获机1台、残膜回收机1台、福田牌皮卡车1辆等设施设备,固定资产已突破170万元,收入上连年递增,2020年实现了纯收入100多万元。2020年建成占地17亩的柠条加工厂,建设规模包括1080平米的生产车间、800平米的机械库和修理间、5个1000吨的草台,储存能力约达到10000吨饲草库,投资100万元。彻底解决当地农牧民牲畜防灾、抗灾能力,降低因灾致贫的风险,增加了农牧民家畜饲养量。 该服务中心现带动第一嘎查牧民贫困户72户158人、第二嘎查贫困户78户165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并且推动了周边乡镇农牧民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农牧业生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科技特派员们始终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宣讲到户、到人,坚持与群众接访面对面,开展工作面对面,大大地简化了群众办事、反映问题的程序途径,将群众的家庭情况、地理位置记在脑中、埋在心里,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这一成功案例,生动地诠释了科技特派员,特别是特派员团队服务“三农三牧”,送新品种、新成果、新方法、新设备、新品种到生产一线,彻底打通了科技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作贡献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科技特派员们通过引进新设备,转化新技术,一举解决了周边农作物秸秆和柠条粗老枝条合理开发利用“变废为宝”问题,不但提高了牲畜饲喂时的适口性,营养价值也大幅度提高。同时,也解决了柠条生态林老化函需科学平茬复壮问题和农区秸秆焚烧污染,显著缓解了牧区饲草料不足的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农区与牧区互动,农牧耦合。实现了低投入、高收入和牧区贫困户稳定脱贫。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库伦苏木第一嘎查,是国家级贫困村,这里是草原牧区,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由于人口多,草场面积小,家畜过冬渡春的饲草料缺口大,主要依靠购买。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之前这里人均年收入不过两千元,一直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市农机科技特派员团队于2014年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在科技服务脱贫攻坚、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增加贫困户收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消除绝对贫困的道路上为当地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的科技特派员杨俊峰同志,在上任伊始,由于人生地不熟,一时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为摆脱工作困境,迅速调整思路,扶贫队员采取逐户上门走访,从了解牧民们急需解决的生产困难问题开始。 首先了解到剪羊毛已经成为当前牧区生产生活中的一个大难题。原因是年轻的劳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在嘎查的多数是老弱病残,劳动力严重短缺。科技特派员通过与市农机局协调,争取了五万元资金,为库伦苏木的牧民购买了十台剪羊毛机,破解了牧民手工剪羊毛的生产困境问题。 在入户大排查中,他们了解到贫困户何永亮一直想垒一个羊舍和羊圈圐圙,无奈老伴瘫痪在床,自己患脑梗手脚不利索,还没钱雇人。 科技特派员们一合议,就把这户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切入口,通过市农机局扶贫责任人群体筹集落实建设资金4000多元购置了建材等。科技特派员们亲自设计家畜棚舍及畜圈建设方案;为了节省劳力开支,动员驻苏木督导组、苏木包嘎查干部和驻村科技特派员共10多人,在酷暑中大干20多小时,建成了一座崭新的羊圈和棚舍。老何了却了多年的心愿,感动的热泪盈眶。 科技特派员们通过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实际困难,与当地群众拉近了距离,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贫困牧民开始主动寻求扶贫工作队(科技特派员团队)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根据对牧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经济来源情况的调查了解,他们建立了社情民意档案。为脱贫攻坚工作,针对牧户的实际情况,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撑。 通过整理社情民意档案,发现牧民们反映最多的是牧区牲畜饲料短缺问题,尤其是越冬渡春季节,如若赶上黑白天灾,牧民只能含泪屠杀贱卖牲畜。 通过调查研究,科技特派员一致认为,应该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当地以及周边地区大面积的柠条灌木林等作为冬春缺草时期时牛羊的救命饲草。柠条青绿时期的枝梢和叶子可以作饲草是牧民们都熟知的,只是柠条多数生长在沙地或者沙丘,收获时小型机具行走不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特派员们经过多方考察最后从农牧业机械生产厂家引进一种可以把收割、揉碎(丝)、打包合为一体的先进机械,在一嘎查建设了一家饲料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当地及周边柠条林周期性平茬复壮,维持其生态林功效的合理平茬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当地牧户冬季就地就近购置饲草问题;并且将本地柠条粉加工由原来的简单粉碎升级为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揉丝打包加工,使柠条草粉的营养价值及饲喂适口性大大提高。 从这件事得到启发,科技特派员们联想到以前下乡时,农业上有非常让人头疼的农作物秸秆问题,直接焚烧或者就地弃置污染环境,应该也能加工粉碎做成饲料。 2018年8月,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当地成立了察右中旗玛拉沁农牧业机械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员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中心从企业赊回来一台雷沃1804拖拉机和一台柠条、秸秆揉碎(丝)、打包联合收获机。当年,从9月底到11月底这两个月时间纯收入突破10万元,令旗、苏木两级领导们刮目相看,为后续政府支持本经济实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特派员们通过引进新设备,转化新技术,一举解决了周边农作物秸秆和柠条粗老枝条合理开发利用“变废为宝”问题,不但提高了牲畜饲喂时的适口性,营养价值也大幅度提高。同时,也解决了柠条生态林老化函需科学平茬复壮问题和农区秸秆焚烧污染,显著缓解了牧区饲草料不足的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农区与牧区互动,农牧耦合。实现了低投入、高收入和牧区贫困户稳定脱贫。 截至目前,玛拉沁农牧业机械服务中心拥有雷沃1804拖拉机1台、2004拖拉机1台、青储打草机1台、土地深松设备1套,液压翻转犁1张,液压动力振动耙1张、秸秆还田机3台、自走式饲料收获机1台、残膜回收机1台、福田牌皮卡车1辆等设施设备,固定资产已突破170万元,收入上连年递增,2020年实现了纯收入100多万元。2020年建成占地17亩的柠条加工厂,建设规模包括1080平米的生产车间、800平米的机械库和修理间、5个1000吨的草台,储存能力约达到10000吨饲草库,投资100万元。彻底解决当地农牧民牲畜防灾、抗灾能力,降低因灾致贫的风险,增加了农牧民家畜饲养量。 该服务中心现带动第一嘎查牧民贫困户72户158人、第二嘎查贫困户78户165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并且推动了周边乡镇农牧民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农牧业生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科技特派员们始终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宣讲到户、到人,坚持与群众接访面对面,开展工作面对面,大大地简化了群众办事、反映问题的程序途径,将群众的家庭情况、地理位置记在脑中、埋在心里,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这一成功案例,生动地诠释了科技特派员,特别是特派员团队服务“三农三牧”,送新品种、新成果、新方法、新设备、新品种到生产一线,彻底打通了科技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作贡献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作者:农村科技科 郝帅供稿 兰云峰审稿 作者: 2021/02/23 09:01
  • 农业农村部:在233个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 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文透露,截至2020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升,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效果明显。 文章还指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举措,力争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经过5年的实施,截至2020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升,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效果明显。 图片 经科学测算,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40.2%,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40.6%,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各地加快集成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探索工作机制与服务方式,为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利用率提升打牢基础。 一是投入品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进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2020年有机肥施用面积超过5.5亿亩次、比2015年增加约50%,高效低风险农药占比超过90%。 二是科学施肥用药技术加快推广。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已占三大粮食作物施用总量的60%以上;加快推广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节肥技术,机械施肥超过7亿亩次、水肥一体化1.4亿亩次。 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精准科学用药,及时准确预报病情虫情,推广高效植保药械,推行达标防治、对症用药、适时适量用药。2020年绿色防控面积近10亿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41.5%、比2015年提高18.5个百分点。 三是专业化服务提升施肥用药效率。肥料统配统施、病虫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减少个人施肥打药跑冒滴漏,提高用肥用药效率。全国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达到9.3万个,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1.9%,比2015年提高8.9个百分点。 图片 四是抓好示范带动减量增效。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每年在300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在233个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在600个县建设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在150个县开展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同时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县”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集成推广节肥节药技术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县引领作用,带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图片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科学施肥用药水平。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方案,制定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发布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氮肥施用定额,印发化肥农药科学使用技术手册和宣传挂图100多万份,指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掌握化肥农药减量的关键技术,避免过量、盲目施肥用药。 组织开展“百万农民科学用药培训行动”,每年培训种植大户、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的技术骨干和农民带头人300多万人,带动小农户提高科学施肥用药水平。 图片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举措,力争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把化肥农药减量化作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区域、技术路径、主要措施。 二是依靠科技支撑。组织开展绿色投入品研发创新,推广应用新型肥料和高效低风险农药。优化施肥用药模式,推行定额施肥,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模式,构建绿色种植制度。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建立健全稳定投入保障机制,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 四是搞好宣传引导。开展科学认识化肥农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主题宣传,大力宣传化肥农药作用,普及科学施肥用药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 2021/01/22 19:55
  • 科普 | 如何防范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这些事记得要做好!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感染者”进入大众视线和生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吗?我们该如何防范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带来的传播?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明确指出:无症状感染者是指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情形:一是经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就是说,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始终无症状,就是一个病毒携带者;也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成为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吗?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发病前1~2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可见,无症状感染者是具有传染性的,尤其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在发病前的1~2天和发病初期传染性相对较强。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仅采样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或IgG抗体阳性,始终无相关临床症状,也不发病,与重症病人相比,其排出的病毒传播能力弱很多。 无症状感染者是如何被发现的? 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途径被发现: 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发现一些这样的人;在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在开展的主动检测过程中,发现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在新冠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进行主动检测时可能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在对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的人员主动检测时,可能会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如何防范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很少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在人群中具有隐匿性,难以被发现,存在着传播风险。因此,要防范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最基本的做法仍然是: 做好自身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 不聚会不聚餐、不扎堆不聚集,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讲究文明礼仪。咳嗽喷嚏捂口鼻。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加强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尽快前去附近正规医院就诊就诊检查。 (来源:健康内蒙古官微) 作者: 2021/01/20 18:29
  • 开展2020年度自治区级科普示范 基地实地评审 开展2020年度自治区级科普示范 基地实地评审 12月15-16日,受科技厅委托,市科技局组织相关专家到内蒙古绿康源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四子王旗气象科普基地等进行实地评审。 评审专家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内蒙古绿康源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和四子王旗气象科普基地的科普面积、科普传播方式、向公众开放天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评审。申报单位的负责人也对科普示范基地的运营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最后专家强调,科普示范基地要充分发挥其科普示范作用,为共同推进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切实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推动我市科普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作者: 2021/01/18 11:32
  • 创新创业·筑梦集宁 创新创业·筑梦集宁 第一届集宁区创新创业沙龙会12月30日一31日在集宁区宏星院集团二楼举办,本次主办方是乌兰察布市就业服务局.集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方:集宁区劳动就业局,内蒙古宏星院。 作者: 2020/12/31 08:46
  •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布病防控 作者: 2020/12/21 15:02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