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法规
  • 重磅消息!国务院最新规定: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和新兽药临床试验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制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 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 国发〔201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取消25项行政许可事项,下放6项行政许可事项的管理层级,现予公布。另有5项依据有关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制定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方式,确保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自本决定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各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向社会公布事中事后监管细则,并加强宣传解读和督促落实。 附件 : 1.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共25项) 2. 国务院决定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共6项) 国务院 2019年2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作者: 2019/03/14 11:05
  • 粮补”政策敲定!2019年平均每人607.64元!直接打卡,补贴到户! 【补贴资金年年上涨!到底有多少钱能够落在咱们农民的手里?专项资金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农民看的见摸不着!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2019年中央财政直接补贴资金,三补合一后,这些钱直接打卡,补贴到户!这样的好政策,农民都应该欢呼雀跃,大力拥护!】 2019年是中国农业的 产业革命元年! 2019年是中国农业的产业改革元年!这个观点我们今天放出来,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有意识的去关注,政策的变化对于农业产业整个种植结构的导向作用! 从2016年开始中央正式实施三项补贴改革试点,旧粮补时代过去,新粮补时代降临!在实施新的粮补政策之后,从整个补贴资金的总盘子去看,新粮补政策实施的这3年来可以说是连年上涨,从2016年的2000多个亿,飙升到了2018年的3000多个亿! 如果我们根据2016、2017、2018年这三年的上升规律,到了2019年全国的粮补资金总盘子应该在3500亿左右。 01 3500亿的粮补政策多不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7年公布的数据,目前农村人口总数在5.76亿人,哪怕咱们大拆大解去均算,3500亿的粮补资金平均到每一个人能有607.64元。当然粮补资金不会按照农村人口的人数进行下发,而是根据作物以及耕地面积进行补贴,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农民在2019年会获得更多的粮补资金,而且是直接打卡、补贴到户,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仅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农民欢呼雀跃了! 如何去定义新粮补政策? 02 这个新粮补政策的概念,是我们率先提出来了,这里边不仅包括:2016年开始试点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还有农机购置补贴、农业规模化经营补贴等等,所以这个新粮补政策,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是“大地补”政策。说句白话就是,这个类型的政策就是按照你的土地规模来进行补贴,而且是普惠式的! 03 这笔钱怎么发?规则是什么? 简短来说,新粮补政策的下发依据就是按照农村耕地进行补贴,但在2019年会有一些新的变化!随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收尾,全国农村土地的数据化、数字化进城加快,2019年的新粮补政策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就是按照农村土地的“确权地面积”进行补贴!这一点请大家千万注意! 这笔钱何时发?农民怎么领? 04 重点说说这笔钱什么时候下发吧,严格意义上来讲关于新粮补政策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按照目前的补贴资金的结构由中央财政出一部分、地方财政配套一部分的规律来说,全国不会有一个统一的下发时间表。但根据往年的规律来说,大多数地区会在2019年的7月30日之前完成这笔资金的发放! 农民可以通过“农民一卡通”、“一卡折”或者是“一证通”来领取新粮补资金! 农业是政策性行业,政策的趋势决定了农业的发展趋势。所以,一定要关注政策,弄懂政策! 作者: 2019/03/14 11:03
  • 奶牛业补贴 奶牛业补贴 呼和浩特市奶业补贴 作者: 2019/03/10 16:45
  • 2018 年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未来趋势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羊肉低脂肪、高蛋白、绿色健康等优点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购买意愿不断增强,羊肉已成为我国居民尤其穆斯林民族不可或缺的动物性食品。2018 年,我国羊肉产品价格延续了2017 年下半年的上涨趋势,肉羊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养羊场(户)生产积极性迅速提高,我国肉羊产业供给能力增强,但国内政策和消费环境以及国际贸易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给肉羊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也放大了规模化程度低、畜牧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完善、畜产品品质仍需提高等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羊肉价格及羊肉供需变化情况、国内外肉羊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对2018 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问题,并对我国肉羊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1 2018 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 1.1 2018 年我国羊肉价格变化 2018 年,我国羊肉价格继续保持2017 年下半年的上涨趋势,1—6 月羊肉价格明显高于2013 年、2016 年、2017 年同期,11 月和12 月羊肉价格分别上涨至65.58、67.77 元/kg,是近6年同期最高价格(图1)。 肉羊 图1.png 2018 年1—6 月,羊肉、猪肉、牛肉以及鸡肉4 种肉类价格均呈下降趋势,但羊肉价格下降幅度最小, 仅下降了1.00%,猪肉、牛肉和鸡肉价格分别下降了22.11%、1.45% 和4.63%;7—12 月,羊肉价格增长了11.71%,猪肉、牛肉和鸡肉价格则分别增长了16.14%、6.28% 和9.43%,羊肉价格增速仅次于猪肉。虽然羊肉价格一直低于牛肉,但二者差距不断缩小(表1)。 肉羊 表1.png 1.2 2018 年我国羊肉供给情况 1.2.1 国内生产情况 ①羊存出栏量。1978—2017 年, 我国羊出栏量从2 621.9 万只上升至31 218.4 万只,增长了10.91 倍;羊存栏量(此处包含毛用羊)从16 993.7 万只上升到29 903.7 万只,增长了75.97%。1978—2015 年,我国羊存栏量一直大于出栏量,2016 年我国羊出栏量反超存栏量。2017 年,我国出栏羊31 218.4 万只,存栏羊29 903.7 万只,可出栏羊数量不足、羊肉消费旺季等是2017 年下半年羊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受羊价上涨影响,养羊场(户)生产积极性提高,2018 年羊存栏量和出栏量或将增加(图2)。 肉羊 图2.png ②羊肉产量及其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变化。1980—2017 年,羊肉产量从44.48 万t 增长至467.5 万t, 增长了9.51 倍。其中2007—2015 年,我国羊肉产量增速放缓,仅增长了22.19%。肉羊产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弱势产业,肉羊产量在我国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也较低。1980—2007 年,羊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由3.69% 增至峰值5.57%,增长了1.88%;2007— 2013 年又从5.57% 下降至4.78%,之后又开始上升, 2017 年涨至5.44%,较2013 年增加了0.66%。2018 年, 受羊价上涨拉动,我国羊肉产量继续上涨动力足,在肉类总产量中的占比也将增加(图3)。 肉羊 图 3.png 1.2.2 羊肉贸易情况 ①我国羊肉分地区进出口情况。我国羊肉进口相对集中,入世以来,我国羊肉进口国(或地区)主要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乌拉圭、智利和美国。其中,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我国主要羊肉进口来源国,且二者进口额总和不断上升。2001—2017 年, 来自澳大利亚的羊肉进口额从393 万美元增长到3.2 亿美元,在我国羊肉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从19.9% 上升到36.8%;来自新西兰的羊肉进口额也从1 582 万美元增至5.4 亿美元,在我国羊肉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从80.1% 降至61.4%,但仍处于主导地位。2017 年,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羊肉进口总额占我国羊肉进口总额的比例已超过98%。 我国羊肉出口较分散,且出口市场非常小。入世以来,我国羊肉出口国家(或地区)主要包括香港、韩国、阿拉伯、澳门、科威特和约旦。其中,2001—2017 年, 对我国香港地区的羊肉出口额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羊肉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从70% 上升至约90%;对约旦的羊肉出口额则逐渐减少,2006 年在我国羊肉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到峰值的36.4%,2017 年则下降至不足1%。我国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羊肉出口额一直相对较小且较稳定。 ② 我国羊肉分品种进出口情况。在2017 年和2018 年第一季度我国羊肉进口品种主要为冻带骨绵羊肉、冻整头及半头绵羊肉和冻去骨绵羊肉。其中,冻带骨绵羊肉进口额为7.87 亿美元,占我国羊肉进口总额的89.6%;冻整头及半头和冻去骨绵羊肉进口额的占比则仅为5.5% 和4.7%,其他羊肉产品占比均不足1%;并且,我国主要进口绵羊肉,鲜少进口山羊肉和羔羊肉。同时,各主要羊肉品种进口额月度变化趋势明显,2017 年第一季度明显呈上升趋势,第二季度先升后降,第三季度持续下降,第四季度重新恢复迅速增长的趋势。2018 年第一季度各品种进口趋势与2017 年相同,且均在1 月达到峰值,其中冻带骨绵羊肉1 月进口额为1.28 亿,同比增长了1.68 倍,2 月进口降幅较大,3 月又重新回升(图4)。 肉羊 图4.png 我国主要出口羊肉产品包括山羊肉、冻去骨绵羊肉和冻带骨绵羊肉,种类少且出口量小。2017 年出口羊肉总量中,山羊肉占比为67%,剩余33% 为绵羊肉, 羔羊肉出口为零。与进口不同,我国羊肉出口季节规律不明显,仅山羊肉出口波动较大,其他品种羊肉出口月度变化十分平稳。2017 年10 月—2018 年1 月是山羊肉集中出口月份。但2018 年1 月山羊肉出口额仅为393.9 万美元,同比下降了8.9%(图5)。 肉羊 图5.png ③我国羊肉月度进出口额变化情况。我国肉羊贸易以羊肉贸易为主,活羊贸易较少。2017 年我国羊肉进口额为8.78 亿美元,羊肉出口额为4 555.3 万美元, 羊肉贸易逆差约8.32 亿美元,同比增长54.62%。截止2018 年3 月(最新数据),羊肉进口额为3.7 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60.87%;羊肉出口额为761.9 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2.91%;羊肉贸易逆差为3.62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 倍,且2018 年1 月和3 月的进口额都超过了2017 年的峰值水平。市场高价吸引下,2018 年和2019 年我国羊肉进口继续增长势头明显(图6)。 肉羊 图6.png 整体来看,养羊业具有一定的生产周期,近年来牧区资源环境恶化制约了肉羊产业生产能力提高,很多散养户或小型养殖场因环保不达标、检疫和验收等环节不合格而被强制淘汰,养羊业进入门槛提高,短期内产量迅速增加的难度较大。但目前我国肉羊生产管理技术、饲草料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增产难度与以往相比大大减小;并且,中新、中澳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也不断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羊肉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减小、成本降低,我国羊肉产业供需调整周期将缩短。国内羊肉市场高价吸引下,2018 年和2019 年我国和贸易逆差量继续增加动力充足。 1.3 我国居民户内羊肉需求变化 羊肉需求包括户内和户外羊肉消费两部分,但根据现有数据,只能通过我国居民户内羊肉消费情况说明我国羊肉需求变化概况。 1980—2016 年,城镇羊肉消费总量增长了13.70 倍, 农村羊肉消费总量增长了1.52 倍,全国羊肉消费总量增长了4.86 倍,三者均呈现增长趋势。2016 年,我国羊肉消费总量达到峰值约207.61 万t,2017 年则迅速下降至187.82 万t,下降了9.53%(图7)。可见,目前消费者对羊肉价格仍较敏感,当羊肉价格上涨时,消费规模减小或增速下降,再次出现改革开放初期羊肉供不应求、羊价长期持续上涨的可能性很小,羊肉均衡价格也不会持续上涨。2018 年和2019 年我国羊肉消费量保持稳定或小幅下降的可能性较大,供给快速增加、需求保持稳定或仅小幅增长,羊价上涨空间有限。 肉羊 图7.png 2 2018 年国内外肉羊产业技术研究进展 2.1 国际肉羊产业技术研究进展 ➤ 遗传育种方面 ①国际肉羊选育方向仍旧以放牧型肉羊品种选育为主,以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德国、法国为代表。主要用两品种或三品种杂交,杂交羔放牧育肥或谷物育肥,生产羔羊肉。羔羊肉(lamb) 是主动生产的主要产品,主要在发达国家销售;大羊肉(mutton) 是由淘汰繁殖羊被动生产,主要销售到发展中国家。 ②选种目标性状基本保持稳定。各性状在选种模型中权重略有调整,其中:终端父本指数(Terminal Sire Indexes)由生长(TSG)、成活率(TSS)和肉产量(TSM)3 个性状构成,TSG:TSM:TSS=72:21:7,其中TSG 调低1%,TSM 调高1%,更加强调出肉率。母系指数(Maternal Indexes)由生长(DPG)、产羔数(DPA)、成年重(DPR)、毛量(DPW)、成活率(DPS)5 个性状构成,DPG:DPA:DPR:DPW:DPS=50:-2:28:7:13,其中DPG 调低2%,DPA、DPR 和DPS 各调高1%, 意在增加母羊产羔数、生活力。抗寄生虫等纳入选择指数, 抗病育种开始应用,从遗传上提高肉羊对寄生虫病的抵抗力。 ③继续探索现代繁育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方法包括全基因组选择、遗传标记辅助选择、QTL、BLUP 法、MOET、体外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与性别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意在快速扩繁和提高育种效率,处于技术探索阶段,尚未达到产业化利用程度。 ➤ 营养与饲料方面 ①随着测序技术在方法上的突破以及成本的降低,基于微生物组、转录组及代谢组研究饲粮处理(如不同精粗比例、不同饲喂模式以及添加剂等)对肉羊胃肠道微生物影响的报道不断增多, 与以往单纯研究组学变化不同,目前更加注重组学变化的生物学意义的研究,如微生物区系变化如何影响了肉羊对营养物质消化利用以及酸中毒等等,而随着配套生物信息学软件的不断开发,精准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微生物、转录或代谢组标记物被发现,这些标记物都是潜在的调控肉羊生产性能的关键物质, 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利用。 ②母体营养对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进一步深入。学科交叉是目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尤其是将遗传学、免疫学、营养学相结合,研究母羊妊娠期营养素供给,包括蛋白质能量等常规营养素,或补饲其他必须需要素等对初生羔羊乃至羔羊胎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方面对于筛选生产性能良好的肉羊后代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结合当地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补充也具有指导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气候比较极端的国家地区,是提高其肉羊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研究途径。 ③ 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际肉羊产业的永恒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又以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特色,目前提倡研发绿色环保无残留的添加剂,如益生菌或酶制剂等,用以替代抗生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益生菌或酶制剂进行进一步改良, 使其能够耐受动物体内复杂的环境,并充分发挥促生产、减排放的积极效果,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肉羊营养研究的重点方向。 ➤ 疾病防治方面 ①在羊病防控方面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更加注重防控政策、社会效益、动物福利、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和谐等宏观策略,特别是欧洲、南美、澳洲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凸显了其防控理念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譬如,在肉羊烈性疫病防控方面多注重其流行病学和病原生态学研究,在普通病药物防治方面更关注无残留、高效、安全绿色药剂的开发和使用, 在无疫区和防控技术体系建设方面非常注重疫病监测预警平台的搭建。 ②国际社会普遍高度关注常常发生跨境传播的小反刍兽疫、蓝舌病、口蹄疫等烈性疫病或新发疫病,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流行病学、病原变异、免疫机制以及诊断方法和疫苗开发等方面。此外,发达国家在布鲁氏菌病、结核、包虫病等的流行与防控方面研究较多,而养羊欠发达国家则在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控方面研究较多。 ③在羊病防控技术层面,国外不仅一贯注重防控关键技术(如鉴别诊断、高通量检测或新型检测方法、新型疫苗和防治药物等) 的研发,更注重技术集成与推广以及技术标准化的研究。此外,畜牧业发达国家还针对羊病现场快速诊断不断探索新技术和相关设备,目前比较热门的如牛羊体温预警监测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等。在重要羊病防控技术方面,研究热点及进展较好的是小反刍兽疫、蓝舌病、羊痘以及布鲁氏菌病。譬如基于针对羊痘病毒P32 蛋白的VHH 单域抗体所建立的抗原和抗体检测技术,通过与量子点标记技术嫁接产生了高特异性、高灵敏性的新型检测方法。基于IgM 亚类抗体检测的羊布鲁氏菌病早期感染诊断方法以及基于粗糙型疫苗的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技术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在代谢病防治方面,国外多集中在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以及临床诊断标识的挖掘研究。在疫苗和药物研发方面重点关注新型疫苗(如布鲁氏菌病缺失疫苗、羊痘- 小反刍兽疫活载体疫苗等)、替代抗生素药物及微生物制剂的开发。 ④在肉羊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上,国外已开始将现代生物学与“组学”技术进行集成与应用, 大大提升了诊断试剂、疫苗及药物的研发能力。通过解析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并结合X 光衍射、核磁共振、冷冻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解析病原生物大分子结构,发现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机制、免疫机制,进而开发新的诊断标识、药物设计靶标、疫苗设计思路、疾病控制策略。 ➤ 屠宰与加工方面 ①开展了基于消费者感官评价的羊肉品质评价方法研究,筛选出羊肉品质评价关键指标,建立了MSA 羊肉品质评价体系,实现了羊肉品质的精准评价。 ②开展了肉羊智能屠宰分割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基于近红外无损快速检测、CT 扫描检测、高光谱成像检测研发平台,结合光谱分析、图像分析软件和多传感响应机械手、切割刀具,实现了肉羊胴体的快速在线检测和精准分割。 ③开展了羊肉干式成熟技术的开发研究,实现了羊肉良好品质的保持,延长了品质保持时间。 ④开展了羊肉包装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发明了HiO2-MAP 复合包装、活性抗菌包装、金属纳米粒子包装等包装材料,实现了高品质羊肉的品质保持。 ➤ 生产与环境控制方面 ①饲养管理方面,养羊业发达国家正在向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转变,如采用电子监控、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对所有羊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 ②环境应激调控方面,主要着力于通过营养调控缓解热应激,如补饲食用甜菜碱、发酵谷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缓解热应激;另外增加通风、搭建遮阳设施、分次饲喂等亦可以抵抗热应激的效果,为规模化羊场环境应激综合治理提供可行性方案和对策。 ③粪污处理及设施设备方面,对于规模化肉羊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目前主要采取深埋方式处理死亡畜禽, 通过好氧(堆肥)或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等方式处理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在有关好氧堆肥设备开发方面较为领先,已研发出多套相关设备。日本对于加速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过程的功能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如EM 菌剂)。整体上,国际上有关农业废弃物好氧堆肥相关设备及工艺优化的研究有一定基础,但有关堆肥产品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如生物肥料化、生物基质化)等方面进展不如国内。 ④羊舍环境因子监测方面,针对羊舍内部环境分别报道了甲烷、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为圈舍内及周边环境的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目前羊舍设计和环境调控研究多数借鉴其他行业方法,对羊的生长潜力和养殖福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2.2 国内肉羊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 遗传育种方面 ①生产方式由放牧向舍饲方向转型,多羔绵羊品种崛起,主要表现在2 个方面,一是更广泛使用小尾寒羊和湖羊作母本,引进品种作父本, 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二是培养舍饲高繁殖力新品种, 集成适合全舍饲的繁殖力新技术,2018 年开展新品种培育项目有9 个,可降低肉羊繁殖成本约30%。生产模式渐渐明朗,“分散繁殖,集中育肥”生产模式明显; “粮改饲”和“互联网+ 羊场”促进产业链成熟。 ②产地由北向南转移。南方省区规模化绵羊场增加很快。 ③产品由大羊肉向羔羊肉和肥羔肉转向。 ④山羊遗传改良面临选育滞后的困难。引进品种退化,本地品种搞杂, 纯种比例急剧减少,杂交母羊增多,繁殖性能下降。 ➤ 营养与饲料方面 ①肉羊营养需要量及饲养标准的研究已基本完成,并推出了我国第一部肉羊营养需要量专著,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进一步开展了肉羊对脂溶性维生素需要的研究,在之前能量、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需要量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肉羊育肥期维生素A、D、E 的适宜添加量。 ②深入研究肉羊饲料营养成分的相关预测模型,尤其是蛋白质的预测模型。目前国际上使用可代谢蛋白质这一指标来评价反刍动物对于蛋白质的需要量和利用率,但可代谢蛋白质在实测方面研究困难,一方面需要瘘管动物, 不利于动物福利的要求,也不能开展大规模的研究, 另一方面需要使用相应的食糜标记物,操作起来可能会出现较大误差,因此开展了通过尼龙袋法、改进体外三步法以及尿嘌呤衍生物法,利用过瘤胃蛋白质小肠消化率、瘤胃降解蛋白质以及微生物蛋白质共同实现肉羊饲料中可代谢蛋白质含量的预测,对于完善我国肉羊营养需要量、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③ 肉羊专用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包括微生态制剂以及植物提取物的开发应用研究, 发现酵母、芽孢杆菌、壳聚糖等能够有效替代抗生素莫能菌素,提高肉羊日增重、消化率等指标,进一步通过对瘤胃微生物测序发现,使用微生态制剂能够使瘤胃菌群向着更健康的方向调控,从而合理解释了日增重和消化率等变化。 ➤ 疾病防治方面 ①羊病防控技术研究首先从国家食品和公共卫生战略安全的角度入手,譬如家畜布鲁氏菌病的新型疫苗及配套鉴别诊断技术研究(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小反刍兽疫- 羊痘二联新型疫苗的研究于2018 年获得国家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1 项,获得发明专利2 项; 羊痘-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二联疫苗获得国家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应用反向遗传系统构建蓝舌病新型疫苗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针对羊痘病毒P32 蛋白的VHH 单域抗体研究已开始进入应用阶段(兰州兽医研究所), 建立了基于量子点标记的羊痘病毒示踪技术;以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的PPRV 重组N 蛋白为诊断性抗原,采用链球菌G 蛋白(SPG)荧光量子点(QDs)标记与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了新型超敏QDs 免疫层析快速抗体检测技术(QDs-LFIAS)。 ②更加注重羊病流行病学与生态学研究。新发疫病或老病新表现、病原变异、耐药性产生、混合感染现象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新型诊断试剂、动物保健药、植物药、替代抗生素药物及微生物制剂等已成当前研究热点。 ③在肉羊寄生虫防治技术研究方面,国家越发注重牛羊包虫病的防治,由重庆澳龙生物公司自主研发的羊包虫病疫苗已通过国家新兽药注册审批认证, 并已投产,试验证实其对牛包虫病的免疫防控效果也颇为理想。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牛羊包虫病抗体检测ELISA 试剂盒和金标试纸条已逐步用于我国不同地域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多年的示范,肉羊球虫病检测和药物防治技术已日趋成熟,可在南方肉羊山羊场大范围推广应用。 ④营养代谢病的防控技术研究的关键是寻找并确定示病性的生化指标,进而研发针对性的简易快速检测技术。肉羊体系普通病岗位在基于胶体金技术的绵羊妊娠毒血症和瘤胃酸中毒早期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针对肉羊瘤胃酸中毒及应激综合征、尿结石症研制出了相应的防控药物及新剂型;构建了肉羊冷、热、长途运输应激模型, 为肉羊多发性应激综合症的致病机理研究、防控技术产品开发奠立基础。 ⑤开展了种羊场口蹄疫、布病净化、规模场小反刍兽疫、支原体肺炎净化技术示范的工作, 在全国肉羊主产区建立了多个综合防控示范基地,培训了大量基层技术人员,解决了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诊断、疫苗免疫、综合防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问题,摸索并初步建立了适合于我国规模化羊场的疫病综合防治模式。 ➤ 屠宰与加工方面 ①开展了肌联蛋白和肌球蛋白调节轻链(MRLC)磷酸化调控羊肉嫩度理论研究, 揭示了肌联蛋白通过Ser 810、Ser 7478、Ser 24795 和Ser 33897 位点去磷酸化,肌球蛋白调节轻链通过15 位丝氨酸磷酸化影响肌动球蛋白解离进而影响宰后肉嫩度的机制。 ②开展了传统烤羊腿工业化加工技术研究,基于过热蒸汽联合红外光波烤制技术开发了即食烤羊腿新产品,实现了传统烤羊腿特征品质保真。 ③开展了基于COI 序列的羊肉掺伪非定向筛查技术研究,建立了羊肉非定向鉴定方法,实现了羊肉与其他畜禽肉以及绵羊肉与山羊肉的有效鉴别。 ④开展了饲料营养降低羊肉滴水损失机制研究,明确了番茄红素主要通过Ca2+通道控制钙蛋白酶的活性,使肌纤维蛋白(TPM3、TNNC1、MYL4、MYL2)发生降解,维生素E 通过直接调控钙蛋白酶,使肌纤维蛋白(TPM3、TNNC1、MYL2)发生降解,进而降低滴水损失。 ⑤ 开展了羊尾油脂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建立了羊尾油脂的非靶向代谢组和转录组。 ➤ 生产与环境控制方面 ①在羊舍环境测控系统研发方面,提出了羊舍环境监测及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例如通过运用ZigBee 无线通信技术和TCP/ IP 协议, 并对羊舍环境的温度、湿度、NH3 浓度、CO2 浓度实时采样,稳定传输给PC 端软件,当相关参数超过阈值时自行报警,使羊舍的环境参数变化在设定范围内,保证羊舍环境适宜羊生长。 ②在羊舍设施设备方面,研发出便于羊场肉羊性能测定的移动称重装置、便于收割周边草场饲草资源的便携式割草机及一系列羔羊人工哺乳设备,包括羔羊哺乳球、简易型羔羊哺乳器和集约型羔羊哺乳器等羔羊人工哺乳设施。 ③规模化羊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目前养羊场粪污处理利用主要方式是好氧生物发酵处理技术,并通过进一步研究显示采用坑储羊粪处理法、塑料大棚风干处理法、密闭式大棚发酵处理法等几种方法能更好地控制温度和通风,堆熟时间相对传统式明显缩短,更适用于中小型肉羊场的粪污处理。 3 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化程度低、发展缓慢,制约了肉羊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2004—2017)》统计数据, 2003—2016 年,100 只以上羊场数量占全国羊场总数的比例仅从0.6% 增长到3.16%,可见散户和小规模户仍是我国肉羊产业的养殖主体,重大疫病防治以及畜禽良种、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推广难度以及产业发展的市场风险依然较大,不利于我国肉羊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 我国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可能的原因: ①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降低了散户或小规模户的草料成本,农村闲置房屋也可作为羊舍,降低了其羊舍投入;②以往废弃物处理监管不严,通常进行简单防疫即可,饲养管理要求低;③屠宰时检疫验收环节监管不严,散户或小规模户销售不难;④单只羊的成本相对较低,养殖周期较短,在高羊价下回报率较高。因此,肉羊产业进入门槛低,散户或小规模户生存空间较大,并且缺乏扩大养殖规模的资金和技术,高市场风险也降低了其扩大规模的积极性。 3.2 畜牧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完善,制约了肉羊产业现代化发展 畜牧业技术包括良种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羊舍建设技术以及饲草料合理搭配投放技术等。 ①肉羊良种是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有近3 亿只的羊存栏量,但同质化较严重,我国丰富的良种资源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虽然很多省(区)投入了大量成本从国外引种,希望通过杂交改良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但国内缺乏统一的肉羊良种生产性能测定、种质评价和质量认证的权威机构,市场内种羊质量参差不齐。 ②近年来各地“炒种”现象普遍,但养殖场(户)因缺乏配套的饲养管理技术,效益较差; 而且我国肉羊产业规模化程度低,现代化养羊生产技术的推广难度大。 ③羊舍的科学化水平和标准化程度是影响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很多养殖户或合作社缺乏建设标准化羊舍的经验,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羊舍标准化、科学化程度并不高。 ④随着舍饲养殖模式推广,饲草料成本在养殖总成本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很多养羊场(户)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相关技术,仅凭自身经验搭配和投放饲草料,有时甚至会为了节省成本“偷工减料”,羊的营养需求很难得到保障。 3.3 羊肉产品品质还需继续提高,市场供求矛盾亟需解决 羊肉消费中,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承担较高的风险。为确保品质,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品牌产品,但由于品牌羊肉售价较高, 仍有部分消费者只能“退而求其次”。目前,市场上“假羊肉”、“以次充好”等“品质不合格”羊肉依然大量存在,很多集市羊肉商贩的销售环境并不合格, 感染病菌的风险很高,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有保障羊肉产品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 我国肉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4.1 规模化发展将加速,散户和小规模户将面临更大风险 ①相对散养户,规模养羊户获取信息能力较强, 生产效率也较高,因此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强。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2015—2017)》统计数据,2014— 2016 年,100 只以下羊场数量快速减少,环比降速保持在4% 以上;2014—2015 年,100 只以上羊场数量分别增长了9.17% 和27.87%,2016 年仅减少0.70%; 未来我国肉羊产业规模化生产将保持强势发展,并且供求均衡周期缩短后,散户或小规模户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②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羊肉产品市场的品质分级将不断细化,散户或小规模户在市场的品质竞争中获利空间逐渐缩小。 ③国家对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大。规模养殖户除畜牧良种补贴外,还可拿到规模养殖补贴,以及针对羊养殖大县的专门奖励政策。有的地区对带动农民发展的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也会有一定的扶持资金,进一步增强了规模户的竞争优势。 ④环保政策约束下,环保、检疫验收不达标散户或小规模户将被淘汰,一定程度上将推动我国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2 冷链物流技术迅速发展,将推动销售模式创新升级 “冷冻羊肉”与“冷鲜羊肉”的口感和营养差异较大, 国内冷链技术迅速发展,提升了国内生鲜羊肉产品的运输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国内生鲜羊肉产品的竞争优势凸显。超市羊肉产品专柜、社区专卖店等迅速发展,其销售环境日益优化,线下生鲜产品销售渠道逐渐优化。同时,80 后、90 后群体已逐渐成为消费主体, 羊肉电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买服务和愉悦的购物体验,可以满足年轻一代消费者对羊肉的需求, 推进羊肉消费升级。 5 促进肉羊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5.1 完善技术推广机制,以技术为支撑促肉羊产业现代化发展 ①完善家畜繁育改良站、技术推广站等基层网络设置,给予优秀技术人员合理的工资待遇和科研项目支持。②发挥合作社、养殖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大带小”、“以优带差”的畜牧技术传播机制,鼓励其在生产中带动和提高散户或小规模户的技术水平、管理经营水平,还有利于增强其通过高效益带动土地流转的能力,形成“质量型”的规模经营,切实提高我国肉羊产业生产率。 5.2 以标准促品质,以品质育品牌,促肉羊产业“质量型”发展 ①应参考国际标准,完善我国肉羊产业屠宰前检疫、屠宰环节、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的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以标准促品质、以品质育品牌, “高标准、严监管”提升我国羊肉产品竞争力; ②品牌化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规范企业提升产品品质的有效方法;应鼓励各省(区)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良种特色和文化特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养殖, 做精做优,发展区域特色公用品牌。 5.3 创新保险制度,完善畜牧业风险补偿机制 养羊业面临较高的气候灾害和疫病等养殖风险,尤其在牧区, 要降低牧民生产经营风险,保障牧民生产经营的可持续性。①政府财政部门应建立相关的风险预备金或灾害补偿基金,完善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根据对草原生产能力的定期检测结果建立补偿基准点,精准实施保险补助,变“被动抗灾”为“主动赔偿”,最大限度地减少牧民的灾害损失。②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对商业保险公司给予优惠政策,引导保险公司创新牧区旱灾保险产品,建立科学的保险条款,合理确定保金,明确保险责任等,多渠道帮助牧民走出“以贷款抵御生产风险”的恶性循环。③大力扶持并科学布局牧区抗灾救援基础设施、蓄水公共设施等,发挥其抗灾救灾的规模效应。 5.4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提高我国肉羊产业的技术独立性 优化我国肉羊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提升体系发展水平,应鼓励发展多样化的良种生产“产学研”合作模式;改进政府主导型联合育种,鼓励大企业联合育种;鼓励建立紧密的育繁环节纵向协作关系,优先发展纵向战略联盟;继续鼓励“公司+ 农户” 模式等。 5.5 加强疫病防治 提高养羊场(户)防疫意识既要靠加大宣传和完善公共设施,也要靠监督检查,同时政府也应提供一定的扶持和补贴。①政府要加强对养羊业中常见季节性疫病预防方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养羊场(户)的疫病防范意识,制定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以及完善的区域性疫病响应机制;②政府对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提供一定的补贴,提高养羊场(户)废弃物处理积极性,降低疫病发生率和环境压力;③养殖户应从自身做起,改善畜舍的卫生环境,提高粪便清理频率,建立病畜隔离舍等;④养殖小区或合作社应完善公共消毒防疫设备,尤其做好小区或合作社来往车辆、人员的消毒工作。 5.6 建立权威产业信息平台 完善我国活羊及羊肉产品市场,建立肉羊产业权威综合性信息平台等,实时发布生产技术、市场价格以及贸易相关信息,提高肉羊产业信息开放程度,为养羊场(户)合理规划生产提供参考。 5.7 创新“种养结合”模式,缓解牧区资源约束压力 牧民开垦饲料地虽然能降低草料购买成本,但对草原生态具有破坏作用。而农区有大量优质的农作物资源, 可以为牲畜提供饲料补充,既能缓解牧区饲草生产季节性不平衡问题,又能解决农区秸秆转化利用问题; 农作物通过牲畜过腹转化后,既能实现补饲提膘,又能补充草原肥力,维持了草原生态平衡。因此,应对这类农由作物加工而成的“低本高效”饲料进行运费补贴、开辟绿色通道等,促进其市场拓展,为“种养结合”模式赋予“农牧区”结合的新实践意义。 作者: 2019/03/08 11:44
  • 2019政府工作报告:推荐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2019政府工作报告:推荐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19年的任务中,明确提出“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这对农机行业来说,是极大的政策利好,农机企业要抓住机遇,贴近市场,研发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任务如下: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明显降低辍学率,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加强后续扶持。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的扶持政策要保持一段时间,巩固脱贫成果。完善考核监督,用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果。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 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近14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稳定粮食产量,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稳定生猪等畜禽生产,做好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 加快农业科技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大头。要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抓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确保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农民工按时拿到应有的报酬。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今明两年要解决好饮水困难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600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深化集体产权、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健全粮食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广袤乡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作者: 2019/03/08 09:41
  • 为做好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农业农村部指定了5家非洲猪瘟实验室!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于生猪等畜禽生产透露了以下信息。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近14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稳定粮食产量,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稳定生猪等畜禽生产,做好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加快农业科技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大头。要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抓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确保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农民工按时拿到应有的报酬。 农业农村部指定5家非洲猪瘟实验室 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一、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 所在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地 址:青岛市红岛经济区岙东南路21号 邮 编:266032 二、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哈尔滨) 所在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地 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678号 邮 编:150069 三、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 (一)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兰州) 所在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盐场堡徐家坪1号 邮 编:730046 (二)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武汉) 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地 址: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中区44号 邮 编:430071 (三)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 所在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地 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邮 编:510642 作者: 2019/03/07 17:21
  •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600字 人民日报客户端2019-03-05 图片来源:新华社。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一、去年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 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 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 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还要保持清醒: 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 二、今年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5.5%左右,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三、今年重点工作 减税降费: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就业: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 投资: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 金融: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精准脱贫: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 污染防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2%。 教育: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 医疗: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提速降费: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 开放: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继续推动中美经贸磋商。 协调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者: 2019/03/05 14:42
  • 《种养结合一体化将成为刚需》 未来家庭农场的存在价值一定和特色种养相关联,规模种养的优势在于集约化,在于效率,但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发展乡村经济是必经之路,而乡村经济离不开农业。传统农业已经捉襟见肘,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农业的低经济回报,更重要的还在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化利用,所以,种养结合一体化的家庭农场是未来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是相辅相成的。特色种植的特色,并非体现在种植品种上,而是取决于种植方式,其中关键点在于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产品使用上,有机肥、生态肥替代化肥是大势所趋,这些肥料的原料恰恰需要农家肥(粪肥)和秸秆进行发酵再利用。特色养殖的特色,不仅仅体现在养殖品种的选择,还在于养殖饲料原料的选择上,既不同于过去的完全放养,也不同于集约化的、完全以生长速度为核心的全价配合饲料,适度利用地方性原料以及饲草发酵或者饲料发酵,可以改善风味和部分营养指标,更容易满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人群需求。 粪肥是现阶段家庭养殖的难点问题,秸秆是现阶段传统种植的难点问题,有机肥的品质、成本、运输是现阶段特色种植的难点问题,而这三大难点问题却可以内生互动解决。所以,种养结合完全可以促进生态循环资源利用,无论对种养成本的影响,还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都是互利共生。 可以预见的是,特色种养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快速增长时代来临,特色种植与特色养殖都面临资源整合的契机,当特色农产品和畜禽产品的需求日趋旺盛,在可以特色种植的土地有限的情形下,自给自足的种养结合一体化极易成为刚需。 作者: 2019/03/03 17:36
  •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透露的四个信号 1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份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权威专家,就文件精神进行全面解读。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硬任务 意见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今明两年的硬任务有哪些?这份全文11000多字的文件提出的有: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等,涉及脱贫攻坚、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农村改革等诸多方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说,之所以说是“硬”任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可或缺性,脱贫攻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粮食安全等都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二是紧迫性,从现在起到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只剩下两年时间。三是艰巨性,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需要付出真金白银,需要真刀真枪地干。 中央农办秘书局副局长江文胜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的任务,深度贫困是最难啃的骨头,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尽锐出战,集中优势兵力,推动脱贫攻坚资金、重大工程项目、扶贫政策举措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坚决把这个坚中之坚攻下来。 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文件提出,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专家表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三农”这个战略后院能否守住,农村工作硬任务能否按期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目标能否实现。 如何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 中央农办秘书局副局长罗丹说,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管农村工作是优良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必须贯彻到“三农”工作方方面面,进一步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真正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变成全党全社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在资金投入、产业布局、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向农业农村倾斜,逐渐矫正城乡之间的失衡状态,最终实现均衡发展。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会是中国农业农村政策的基本点。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如果农业出现大的滑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出了问题,不仅会带来物价上涨,使经济发展陷入增长下行和物价上行“双碰头”的被动局面,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必须始终绷紧端牢“饭碗”的弦,把加强农业特别是抓好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对此,文件提出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部署了稳定粮食产量、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说,应对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压力,必须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牢牢把握农产品进口的主动权,拓展进口渠道,更好地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提高国内安全保障能力。 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本要靠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立足未来,要加快攻克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干细胞技术、智能化技术等颠覆性技术,推动农业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活力 文件对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作出要求,专门用了一个章节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 专家表示,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农村改革始终是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有底线思维,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是深化农村改革的迫切任务和重要内容。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当前需要对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进行探索和完善。同时,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不仅要解决投资主体的问题也要重视维护工作,只有建立建设、运营、维护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让其真正运转并发挥出应有效益。 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程国强表示,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各地不能有“等靠要”思想,应大胆探索,通过创新制度供给,引导优质要素向乡村合理流动和有序汇聚,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人、地、钱的问题。要注重改革“三农”工作管理体制,探索新型城乡管理、公共服务新体系,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他还强调,建立地方党政“一把手”挂帅的、统筹城乡的综合配套改革领导机制,能够切实增强工作执行力。 作者: 2019/02/20 10:54
  • 农业农村部又发一防控非洲猪瘟要求 为防控非洲猪瘟,农业农村部要求杜绝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同时绝不允许隐瞒疫情。 作者: 2019/01/10 06:40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