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技术
  • 牛不爱吃东西咋办? 问:我家的牛7百斤左右。最近吃草很慢,而且嘴流唾液,鼻子干还。最近瘦了不少。想请教怎么回事啊?急急急…… 答:可能是前胃弛缓,给予增加胃蠕动的 药物比如复合维生素制剂等很多种 同时观察体温适当给予退热消炎药物,退热例如安乃近或者柴胡等消炎如头孢青霉素等抗生素,最好配合中药灌服有助于加快康复。用药期间注意禁食10到15个小时。 日常预防建议在喂料时添加牛羊健胃反刍散,预防牛食少或不食、粪便软或便秘、拉稀、反刍减弱或停止、瘤胃积食、胃肠鼓气、腹胀、腹痛、胃炎、肠炎、消化不良等。 作者: 2019/03/12 08:43
  • 养母牛会遇到的3大问题,解决不好便要白忙活一年! 当前牛价行情可以说还算理想,另外养繁殖母牛的补贴力度也比较大,不过却没有太多养牛户愿意去养繁殖母牛,这便出现了近年繁殖母牛一直稳步不前的尴尬局面。养繁殖母牛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而且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问题严重不能下牛犊便要白忙活好长时间,这也是大家不愿意养繁殖母牛的原因。今天微畜牧小编便给大家介绍一下养繁殖母牛易出现的3个问题及应对方法,希望对广大养牛户朋友能够有所帮助! 1、长时间不发情 小母牛到了初配年龄或成年母牛产后长时间不发情,便会增加繁殖周期和饲养成本,进而则会影响到养牛的效益产出。 正常情况下小母牛到了12月龄便可出现发情,最迟一般不会超过18月龄,一旦超过18月龄还未出现发情便要找兽医或配种员检查一下卵巢发育,若卵巢发育不全则需要进行淘汰,卵巢发育正常则要考虑其他问题,例如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等,无其他问题的情况下可以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来诱导发情和促进排卵。 经产母牛产后3个月便可出现发情,最迟不一般不会超过6个月,一旦超过6个月还未出现发情就要寻找原因了,例如子宫炎症、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及微量元素缺乏等。母牛患子宫炎症后多有恶臭粘液流出,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药物进行子宫冲洗,例如生理盐水500毫升加入头孢噻呋钠0.5克,每天1次,连续冲洗3天即可;母牛产后哺乳小牛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日粮中的营养不能满足其泌乳需求的情况下便会影响发情,对此可以增加产后母牛的营养供给,并对牛犊进行提前补饲和提前断奶;母牛营养过剩则多出现于舍饲圈养的情况下,日粮中营养丰富加之运动量不足,母牛便会出现肥胖进而影响到发情和排卵;母牛无炎症膘情适中可就是不发情,这便要考虑微量元素缺乏了,当母牛缺乏硒及维生素E时便可能延迟发情,注意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补充。经产母牛不发情经过对症治疗后,还需要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来诱导发情和促进排卵。 2、屡配不孕 母牛屡配不孕首先要考虑公牛问题、配种时机及配种方法等,排除了这些问题后就剩母牛自身的问题了,例如母牛年龄过大、子宫炎症、卵泡囊肿、排卵延迟或不排卵、持久黄体等。母牛年龄过大应尽早淘汰,可以注射黄体酮或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进行尝试治疗;子宫炎症则需要进行子宫冲洗消炎,上文已述不再累赘;卵泡囊肿、排卵迟缓或不排卵可以通过直肠检查来发现,可以注射黄体酮或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持久黄体会持续分泌孕酮、抑制卵泡发育,从而使发情周期循环停止和不孕,可以注射前列腺素或氯前列烯醇进行治疗。 3、阴道或子宫脱垂 阴道或子宫脱脱垂也是母牛常发生的问题,其发病原因较多: 一母牛配种过早 二母牛体型小配种公牛体型过大 三母牛营养过剩 四长期饲喂霉变饲料 五母牛年老体弱 六生产困难或助产不当 七以前发生过阴道或子宫脱垂等 症状轻微的情况下,也就是趴卧时有小肉球露出站立时可收进去,可以通过减少饲喂、加强运动、强制站立及调整趴窝姿势(前低后高)来治疗,一般经过5~7天的治疗趴卧时不再有小肉球露出即可;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则需要对脱垂物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温水进行冲洗,然后送入体内进行复位,并采用口袋式缝合进行固定及消炎,同时需要减少饲喂、加强运动、强制站立及调整趴卧姿势等辅助治疗,经过7~10天完全固定后进行拆线 作者: 2019/03/12 08:39
  • 肉牛蹄部健康:肉牛常见肢蹄病及处理 蹄部的损伤和疾病会造成肉牛跛足,从而造成移动困难不便饮水吃料,进而导致增重损失。所以要尽早处理蹄病,在陷入这种不利境遇前采取治疗措施。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ndrew Niehaus博士认为,环境条件和遗传是造成蹄病隐患的最大因素。有些牛蹄部、腿部的结构存在先天缺陷,会在蹄部或者相对更脆弱的蹄角质层上施加过大的压力。这些个体与其他的牛相比,可能永远都不会拥有健康强壮的牛蹄。 “营养条件也会影响蹄部健康状况。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蹄部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Niehaus说,“它们的缺乏会让蹄角质脆弱、生长迟缓。能量代谢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比如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易造成蹄叶炎。” 尽管牛可能不会像马一样呈现十分严重的临床症状,但是蹄叶的炎症也还是会让牛感到疼痛。患病肉牛会有轻微的跛行,蹄角质生长情况变差,于是就导致了白线病、蹄底溃疡和脓肿等症状的出现。 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混凝土、沙石这种粗糙、尖锐的地面会让蹄部受伤或磨损过度。同时泥泞的地面也是有害的,过度潮湿的环境会软化蹄角质,让牛蹄更容易受伤。 腐蹄病 “温暖湿润的环境给细菌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条件,泥土中可能会有坏死梭形杆菌和利氏卟啉单胞菌这类易导致腐蹄病发生的厌氧致病菌。在柔软的容易擦伤的皮肤和蹄角质上,细菌很容易增殖。” Niehaus说。 蹄 (2).jpg 腐蹄病 在两片蹄掌间产生肿胀坏死组织 感染和炎症会造成组织发热和膨胀,坏死梭形杆菌会造成炎症周围的组织坏死或濒死,带来疼痛和跛行。坏死的组织是非常适合这些致病菌继续生长的厌氧环境。 关于腐蹄病也有乐观的一面:它对药物治疗反应灵敏。有一些症状虽然猛烈,但是如果能够尽早治疗,可以迅速治愈。青霉素对厌氧菌的效果很显著,土霉素这种广谱抗生素通常也都很有效,它们都可以系统的或局部的杀灭致病菌。 然而如果不进行治疗,感染会扩散至腱鞘和关节,此时治疗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 白线病 白线区域是蹄底与蹄壁的交界处。白线是一个易受伤的部位,比蹄部其他位置都要柔软,容易被刺伤,在潮湿的环境中更甚。 蹄 (3).jpg 出现在蹄冠部位的白线病 白线病频发于采食很多精料的牛中(比如试验公牛或者展览动物),它们的白线会相比常规饮食结构的牛更软。“其实白线本身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它的存在会让蹄底逐渐磨损。这又会继发导致脓肿,若脓疮破裂则会产生蹄部溃疡,也有可能造成关节感染。”Niehaus说道。 蹄 (4).jpg 白线病通常从蹄底部位开始发生 如果在修蹄或者检查时发现了白线病,应该立即用修蹄刀将其去除,否则它将会成为一些严重蹄病的开端。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为治疗白线病,将患病处角质和被感染的组织被移除 并在患病蹄掌下用胶粘连一个垫块分担患病处受到的压力 蹄疣 “我们认为这种疾病是螺旋菌造成的。它具有传染性,可以造成严重的跛行。这种损害一般出现在蹄踵部,它可以影响很大的面积,也可以仅仅有一枚硬币那么小,但对肉牛的伤害都很大,都会导致严重的跛腿。”Niehaus说。 “我曾见过影响到整个蹄面上的案例。有时它们只是一些小小的损伤,有些则增生的面积很大,看起来像一块粗糙的组织像肉瘤一样从蹄背上突出来。” “这种疾病对抗生素治疗的反应很敏感。通常只要局部用土霉素喷涂就可以治疗,也可以用蹄浴的方法。或者将涂有土霉素的绷带绑在蹄部,让药物保持和患处的接触,持续治疗几日即可。” 脓毒性关节炎 “在我们医院,我们治疗过很多例深度脓毒性关节炎,都是由于蹄部腐烂感染继发或者蹄底溃疡扩散至关节出现的。这些病例除了采用外科手术之外,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治疗。治疗成本会很高,但是治疗方式是根据牧场主的需求来选择的” “对于有价值的种畜,建议采用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它并不会像蹄腐病和蹄疣那样经过几天的治疗就能快速好转。关节融合通常需要3-4个月来康复。” “这种方法采用了在关节处钻孔、清理感染区域、固定关节这样一系列手段。我们通常在治疗完成后在患病位置打固定,让蹄部或者腿部保持僵直状态不弯曲。等到痊愈后拆除固定,骨头接合,种畜就不会再受到脓毒性关节炎的困扰了。” “对于一头患病的繁殖母牛,只要截去患病蹄趾即可让它继续能够完成带犊任务。虽然比较粗暴,但这是相比关节融合的治疗方式快且成本低的办法。”Niehaus说。但是截断一部分蹄趾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会让蹄部受力面积变小,以致要承受更大的压强。所以长远来看,关节融合术是更好的方案。 蹄裂病 洛瓦州立大学的Jan Shearer博士发现蹄纵裂在肉牛身上出现频率比奶牛更高,而蹄横裂则没有差异。“更多的蹄纵裂的出现于前蹄的外掌,但是很少造成跛行。可一旦因此导致了跛行,就很难治愈。”Shearer博士说。 蹄 (7).jpg 前蹄出现蹄横裂 “如果蹄纵裂从底部贯穿至蹄冠位置(蹄爪整个裂成两半),分裂开的两部分间会出现松动,蹄壁会变得不牢固,很难固定。在裂开的蹄掌下打上一个薄的垫块让它们固定在一起,同时在健康的蹄下打一个厚一点的垫块以分担体重压力。”Shearer说。 另一个策略就是将裂开的两部分粘在一起。我们可以用蹄胶来固定分裂的蹄爪。当蹄纵裂与白线病相遇,通常都会对蹄部真皮层有极大的伤害,之后我们就再也无法让这头牛的蹄角质恢复如初了,会变成长期的慢性病。 蹄 (8).jpg 蹄纵裂被修除后的蹄 处理蹄裂时,修蹄是比较有用的。“有一些病变蹄需要被修整至正常的形状,特别是受螺旋蹄影响的牛。”Shearer说。 螺旋蹄 “蹄尖的异常生长和蹄掌的扭曲会造成肉牛蹄部承重向侧边偏移,而不再是蹄底整体均匀承重。由此,蹄侧壁会向蹄底方向弯曲生长。”Shearer说。 这种病似乎有遗传倾向,所以使用有严重的相关疾病的牛继续繁育是不明智的行为。造成螺旋蹄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蹄叶炎的反复发作、体重过重、牛舍环境状况和年龄的增长。 当该症状在肉牛生长早期出现时,一般都和遗传因素有关。螺旋蹄频发于后蹄的外侧掌,有时也会在前蹄的内侧掌出现。 (译自Progressive Cattleman) 蹄(9).jpg 技术】肉牛蹄部健康:肉牛常见肢蹄病及处理 原创: 安格斯杂志 荷斯坦HOLSTEINFARMER 昨天 引导关注红色动图 文章来源:安格斯杂志 Heather Smith Thomas / 著 裴迪/译 蹄部的损伤和疾病会造成肉牛跛足,从而造成移动困难不便饮水吃料,进而导致增重损失。所以要尽早处理蹄病,在陷入这种不利境遇前采取治疗措施。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ndrew Niehaus博士认为,环境条件和遗传是造成蹄病隐患的最大因素。有些牛蹄部、腿部的结构存在先天缺陷,会在蹄部或者相对更脆弱的蹄角质层上施加过大的压力。这些个体与其他的牛相比,可能永远都不会拥有健康强壮的牛蹄。 “营养条件也会影响蹄部健康状况。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蹄部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Niehaus说,“它们的缺乏会让蹄角质脆弱、生长迟缓。能量代谢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比如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易造成蹄叶炎。” 尽管牛可能不会像马一样呈现十分严重的临床症状,但是蹄叶的炎症也还是会让牛感到疼痛。患病肉牛会有轻微的跛行,蹄角质生长情况变差,于是就导致了白线病、蹄底溃疡和脓肿等症状的出现。 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混凝土、沙石这种粗糙、尖锐的地面会让蹄部受伤或磨损过度。同时泥泞的地面也是有害的,过度潮湿的环境会软化蹄角质,让牛蹄更容易受伤。 腐蹄病 “温暖湿润的环境给细菌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条件,泥土中可能会有坏死梭形杆菌和利氏卟啉单胞菌这类易导致腐蹄病发生的厌氧致病菌。在柔软的容易擦伤的皮肤和蹄角质上,细菌很容易增殖。” Niehaus说。 蹄 (2).jpg 腐蹄病 在两片蹄掌间产生肿胀坏死组织 感染和炎症会造成组织发热和膨胀,坏死梭形杆菌会造成炎症周围的组织坏死或濒死,带来疼痛和跛行。坏死的组织是非常适合这些致病菌继续生长的厌氧环境。 关于腐蹄病也有乐观的一面:它对药物治疗反应灵敏。有一些症状虽然猛烈,但是如果能够尽早治疗,可以迅速治愈。青霉素对厌氧菌的效果很显著,土霉素这种广谱抗生素通常也都很有效,它们都可以系统的或局部的杀灭致病菌。 然而如果不进行治疗,感染会扩散至腱鞘和关节,此时治疗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 白线病 白线区域是蹄底与蹄壁的交界处。白线是一个易受伤的部位,比蹄部其他位置都要柔软,容易被刺伤,在潮湿的环境中更甚。 蹄 (3).jpg 出现在蹄冠部位的白线病 白线病频发于采食很多精料的牛中(比如试验公牛或者展览动物),它们的白线会相比常规饮食结构的牛更软。“其实白线本身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它的存在会让蹄底逐渐磨损。这又会继发导致脓肿,若脓疮破裂则会产生蹄部溃疡,也有可能造成关节感染。”Niehaus说道。 蹄 (4).jpg 白线病通常从蹄底部位开始发生 如果在修蹄或者检查时发现了白线病,应该立即用修蹄刀将其去除,否则它将会成为一些严重蹄病的开端。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为治疗白线病,将患病处角质和被感染的组织被移除 并在患病蹄掌下用胶粘连一个垫块分担患病处受到的压力 蹄疣 “我们认为这种疾病是螺旋菌造成的。它具有传染性,可以造成严重的跛行。这种损害一般出现在蹄踵部,它可以影响很大的面积,也可以仅仅有一枚硬币那么小,但对肉牛的伤害都很大,都会导致严重的跛腿。”Niehaus说。 “我曾见过影响到整个蹄面上的案例。有时它们只是一些小小的损伤,有些则增生的面积很大,看起来像一块粗糙的组织像肉瘤一样从蹄背上突出来。” “这种疾病对抗生素治疗的反应很敏感。通常只要局部用土霉素喷涂就可以治疗,也可以用蹄浴的方法。或者将涂有土霉素的绷带绑在蹄部,让药物保持和患处的接触,持续治疗几日即可。” 脓毒性关节炎 “在我们医院,我们治疗过很多例深度脓毒性关节炎,都是由于蹄部腐烂感染继发或者蹄底溃疡扩散至关节出现的。这些病例除了采用外科手术之外,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治疗。治疗成本会很高,但是治疗方式是根据牧场主的需求来选择的” “对于有价值的种畜,建议采用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它并不会像蹄腐病和蹄疣那样经过几天的治疗就能快速好转。关节融合通常需要3-4个月来康复。” “这种方法采用了在关节处钻孔、清理感染区域、固定关节这样一系列手段。我们通常在治疗完成后在患病位置打固定,让蹄部或者腿部保持僵直状态不弯曲。等到痊愈后拆除固定,骨头接合,种畜就不会再受到脓毒性关节炎的困扰了。” “对于一头患病的繁殖母牛,只要截去患病蹄趾即可让它继续能够完成带犊任务。虽然比较粗暴,但这是相比关节融合的治疗方式快且成本低的办法。”Niehaus说。但是截断一部分蹄趾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会让蹄部受力面积变小,以致要承受更大的压强。所以长远来看,关节融合术是更好的方案。 蹄裂病 洛瓦州立大学的Jan Shearer博士发现蹄纵裂在肉牛身上出现频率比奶牛更高,而蹄横裂则没有差异。“更多的蹄纵裂的出现于前蹄的外掌,但是很少造成跛行。可一旦因此导致了跛行,就很难治愈。”Shearer博士说。 蹄 (7).jpg 前蹄出现蹄横裂 “如果蹄纵裂从底部贯穿至蹄冠位置(蹄爪整个裂成两半),分裂开的两部分间会出现松动,蹄壁会变得不牢固,很难固定。在裂开的蹄掌下打上一个薄的垫块让它们固定在一起,同时在健康的蹄下打一个厚一点的垫块以分担体重压力。”Shearer说。 另一个策略就是将裂开的两部分粘在一起。我们可以用蹄胶来固定分裂的蹄爪。当蹄纵裂与白线病相遇,通常都会对蹄部真皮层有极大的伤害,之后我们就再也无法让这头牛的蹄角质恢复如初了,会变成长期的慢性病。 蹄 (8).jpg 蹄纵裂被修除后的蹄 处理蹄裂时,修蹄是比较有用的。“有一些病变蹄需要被修整至正常的形状,特别是受螺旋蹄影响的牛。”Shearer说。 螺旋蹄 “蹄尖的异常生长和蹄掌的扭曲会造成肉牛蹄部承重向侧边偏移,而不再是蹄底整体均匀承重。由此,蹄侧壁会向蹄底方向弯曲生长。”Shearer说。 这种病似乎有遗传倾向,所以使用有严重的相关疾病的牛继续繁育是不明智的行为。造成螺旋蹄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蹄叶炎的反复发作、体重过重、牛舍环境状况和年龄的增长。 当该症状在肉牛生长早期出现时,一般都和遗传因素有关。螺旋蹄频发于后蹄的外侧掌,有时也会在前蹄的内侧掌出现。 (译自Progressive Cattleman) 蹄(9).jpg 技术】肉牛蹄部健康:肉牛常见肢蹄病及处理 原创: 安格斯杂志 荷斯坦HOLSTEINFARMER 昨天 引导关注红色动图 文章来源:安格斯杂志 Heather Smith Thomas / 著 裴迪/译 蹄部的损伤和疾病会造成肉牛跛足,从而造成移动困难不便饮水吃料,进而导致增重损失。所以要尽早处理蹄病,在陷入这种不利境遇前采取治疗措施。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ndrew Niehaus博士认为,环境条件和遗传是造成蹄病隐患的最大因素。有些牛蹄部、腿部的结构存在先天缺陷,会在蹄部或者相对更脆弱的蹄角质层上施加过大的压力。这些个体与其他的牛相比,可能永远都不会拥有健康强壮的牛蹄。 “营养条件也会影响蹄部健康状况。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蹄部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Niehaus说,“它们的缺乏会让蹄角质脆弱、生长迟缓。能量代谢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比如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易造成蹄叶炎。” 尽管牛可能不会像马一样呈现十分严重的临床症状,但是蹄叶的炎症也还是会让牛感到疼痛。患病肉牛会有轻微的跛行,蹄角质生长情况变差,于是就导致了白线病、蹄底溃疡和脓肿等症状的出现。 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混凝土、沙石这种粗糙、尖锐的地面会让蹄部受伤或磨损过度。同时泥泞的地面也是有害的,过度潮湿的环境会软化蹄角质,让牛蹄更容易受伤。 腐蹄病 “温暖湿润的环境给细菌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条件,泥土中可能会有坏死梭形杆菌和利氏卟啉单胞菌这类易导致腐蹄病发生的厌氧致病菌。在柔软的容易擦伤的皮肤和蹄角质上,细菌很容易增殖。” Niehaus说。 蹄 (2).jpg 腐蹄病 在两片蹄掌间产生肿胀坏死组织 感染和炎症会造成组织发热和膨胀,坏死梭形杆菌会造成炎症周围的组织坏死或濒死,带来疼痛和跛行。坏死的组织是非常适合这些致病菌继续生长的厌氧环境。 关于腐蹄病也有乐观的一面:它对药物治疗反应灵敏。有一些症状虽然猛烈,但是如果能够尽早治疗,可以迅速治愈。青霉素对厌氧菌的效果很显著,土霉素这种广谱抗生素通常也都很有效,它们都可以系统的或局部的杀灭致病菌。 然而如果不进行治疗,感染会扩散至腱鞘和关节,此时治疗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 白线病 白线区域是蹄底与蹄壁的交界处。白线是一个易受伤的部位,比蹄部其他位置都要柔软,容易被刺伤,在潮湿的环境中更甚。 蹄 (3).jpg 出现在蹄冠部位的白线病 白线病频发于采食很多精料的牛中(比如试验公牛或者展览动物),它们的白线会相比常规饮食结构的牛更软。“其实白线本身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它的存在会让蹄底逐渐磨损。这又会继发导致脓肿,若脓疮破裂则会产生蹄部溃疡,也有可能造成关节感染。”Niehaus说道。 蹄 (4).jpg 白线病通常从蹄底部位开始发生 如果在修蹄或者检查时发现了白线病,应该立即用修蹄刀将其去除,否则它将会成为一些严重蹄病的开端。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为治疗白线病,将患病处角质和被感染的组织被移除 并在患病蹄掌下用胶粘连一个垫块分担患病处受到的压力 蹄疣 “我们认为这种疾病是螺旋菌造成的。它具有传染性,可以造成严重的跛行。这种损害一般出现在蹄踵部,它可以影响很大的面积,也可以仅仅有一枚硬币那么小,但对肉牛的伤害都很大,都会导致严重的跛腿。”Niehaus说。 “我曾见过影响到整个蹄面上的案例。有时它们只是一些小小的损伤,有些则增生的面积很大,看起来像一块粗糙的组织像肉瘤一样从蹄背上突出来。” “这种疾病对抗生素治疗的反应很敏感。通常只要局部用土霉素喷涂就可以治疗,也可以用蹄浴的方法。或者将涂有土霉素的绷带绑在蹄部,让药物保持和患处的接触,持续治疗几日即可。” 脓毒性关节炎 “在我们医院,我们治疗过很多例深度脓毒性关节炎,都是由于蹄部腐烂感染继发或者蹄底溃疡扩散至关节出现的。这些病例除了采用外科手术之外,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治疗。治疗成本会很高,但是治疗方式是根据牧场主的需求来选择的” “对于有价值的种畜,建议采用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它并不会像蹄腐病和蹄疣那样经过几天的治疗就能快速好转。关节融合通常需要3-4个月来康复。” “这种方法采用了在关节处钻孔、清理感染区域、固定关节这样一系列手段。我们通常在治疗完成后在患病位置打固定,让蹄部或者腿部保持僵直状态不弯曲。等到痊愈后拆除固定,骨头接合,种畜就不会再受到脓毒性关节炎的困扰了。” “对于一头患病的繁殖母牛,只要截去患病蹄趾即可让它继续能够完成带犊任务。虽然比较粗暴,但这是相比关节融合的治疗方式快且成本低的办法。”Niehaus说。但是截断一部分蹄趾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会让蹄部受力面积变小,以致要承受更大的压强。所以长远来看,关节融合术是更好的方案。 蹄裂病 洛瓦州立大学的Jan Shearer博士发现蹄纵裂在肉牛身上出现频率比奶牛更高,而蹄横裂则没有差异。“更多的蹄纵裂的出现于前蹄的外掌,但是很少造成跛行。可一旦因此导致了跛行,就很难治愈。”Shearer博士说。 蹄 (7).jpg 前蹄出现蹄横裂 “如果蹄纵裂从底部贯穿至蹄冠位置(蹄爪整个裂成两半),分裂开的两部分间会出现松动,蹄壁会变得不牢固,很难固定。在裂开的蹄掌下打上一个薄的垫块让它们固定在一起,同时在健康的蹄下打一个厚一点的垫块以分担体重压力。”Shearer说。 另一个策略就是将裂开的两部分粘在一起。我们可以用蹄胶来固定分裂的蹄爪。当蹄纵裂与白线病相遇,通常都会对蹄部真皮层有极大的伤害,之后我们就再也无法让这头牛的蹄角质恢复如初了,会变成长期的慢性病。 蹄 (8).jpg 蹄纵裂被修除后的蹄 处理蹄裂时,修蹄是比较有用的。“有一些病变蹄需要被修整至正常的形状,特别是受螺旋蹄影响的牛。”Shearer说。 螺旋蹄 “蹄尖的异常生长和蹄掌的扭曲会造成肉牛蹄部承重向侧边偏移,而不再是蹄底整体均匀承重。由此,蹄侧壁会向蹄底方向弯曲生长。”Shearer说。 这种病似乎有遗传倾向,所以使用有严重的相关疾病的牛继续繁育是不明智的行为。造成螺旋蹄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蹄叶炎的反复发作、体重过重、牛舍环境状况和年龄的增长。 当该症状在肉牛生长早期出现时,一般都和遗传因素有关。螺旋蹄频发于后蹄的外侧掌,有时也会在前蹄的内侧掌出现。 (译自Progressive Cattleman) 蹄(9).jpg 作者: 2019/03/06 11:59
  • 到底什么是好的挤奶流程,挤奶曲线说了算 什么是好的挤奶流程?这可谓是奶厅管理者的终极之问,然而他们的苦恼还不仅于此: ▌随便一个“专家”在奶厅看一会儿,就可以对挤奶流程指手画脚提建议? ▌从刺激到上杯到底是60-90秒,还是60-120秒,常争论的面红耳赤? ▌三把奶到底应该是三把还是四把?怎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才是合格的? ▌等到乳头开花,乳房炎爆发才发现为时已晚,却不知道如何对挤奶流程进行日常监控?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阿菲金独有的奶厅数据化管理工具——挤奶曲线。从这一条曲线就能反映出人、牛、设备之间的配合程度,分析出挤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提升之处。 这可不是吹牛,不信您看: 如若您的奶厅挤奶流程刺激充足,但是上杯比较晚,那么班次的挤奶曲线将是这个样子: 如若您的奶厅环境应激较大,挤奶工赶牛有打骂喊叫的行为,班次的挤奶曲线应该是这个样子: 若您的奶厅挤奶机设置脱杯程序不当,存在脱杯过晚的情况,那么班次的挤奶曲线会是这个样子: 如若您的奶厅挤奶工动作不熟练,上杯动作慢,上杯时间也偏晚的时候,那么班次的挤奶曲线一般会呈现成这个形态: 什么?看完这些牧场实例感觉脑袋“蒙蒙哒”?看不出这些挤奶曲线之间有啥区别?更别提如何分析出挤奶流程中的问题了? 别着急,接下来我们将会用三篇文章,从4个方面为您详细阐述挤奶曲线的原理,特征值KPI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在牧场中的实际应用,直到让您轻松使用挤奶曲线进行日常的挤奶监控和挤奶流程问题查找。 ▌1.什么是挤奶曲线? ▌2.挤奶流程与挤奶曲线的联系 ▌3.如何看懂挤奶曲线? ▌4.牧场挤奶曲线案例分析。 在解读阿菲牧中挤奶曲线之前,您需要了解一些挤奶曲线的原理,挤奶曲线与挤奶流程的关系,以及典型的挤奶曲线模型,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您奶厅的挤奶曲线。 作者: 2019/03/03 17:38
  • 伊维菌素+阿苯达唑【驱虫更彻底】 伊维菌素注射液 国标产品,厂家直销! 质量可靠,效果良好! 内外兼驱,孕畜可用。 啥都别说,赶快订购! 主要成份: 伊维菌素、增效剂、缓释剂等 药理作用: 伊维菌素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节肢动物和体内线虫具有良好驱杀作用,对无脊椎动物神经核肌肉细胞具有选择性和高亲和力,从而干扰神经肌肉间的信号传递,使虫体松弛麻痹,导致虫体死亡或排出体外。 适应症: 用于防治家畜线虫病、螨病及其他寄生虫性昆虫病。广泛用于牛、羊的胃肠道线虫、腰脊髓丝虫病、肺线虫和寄生节肢昆虫、犬的肠道线虫、耳螨、疥螨、心丝虫、微丝蚴以及家禽胃肠道线虫和体外寄生虫。 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牛、羊0.02ml,即:50kg1-2ml。 第一天和第六天各一次更彻底。 注意事项: 孕畜可用:怀孕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慎用 规格:100ml×60瓶/箱 生产厂家:夏邑信邦慧发荣誉出品 主要成分: 阿苯哒唑、伊维菌素、增效剂、缓释剂。 “ 【产品特点】 ” 1、安全,高效: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为广谱、高效、低毒驱虫药。    2、省时,省力:一次用药可驱除多种寄生虫(线虫、吸虫、绦虫、虱、螨、球虫、弓形虫)。     3、本品在驱虫的同时对寄生虫引起的组织损伤和炎症进行治疗,消除疼痛,拉稀,恢复食欲。    4、使用方便:拌料给药,减少应激的发生,适口性好,不影响畜禽的采食量。 【功能主治】 1、对体内、外寄生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如体内的各种线虫、绦虫、蛔虫、肺丝虫、钩虫、结节虫及体内外寄生虫的跳蚤、疥螨、蚊蝇、虱、虫幼等都具有较强的驱虫作用。 2、对于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焦虫病、血孢子虫等血液原虫病的传播有很好的抑制和预防作用,有效解除慢性消耗性疾病,减少高热性疾病的发生。 3、对于各种体内外寄生虫引起的体形消瘦、被毛粗乱、长期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皮毛苍白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促进增重,改善皮毛的功效。 作者: 2019/03/02 09:17
  • 养牛,有人能做到一牛多胎吗? 牛属于单胎动物,在自然条件产双胞胎的几率非常低,不少养牛户一辈子都没见过几次牛产双胞胎,不过在现代技术的面前牛产双胞胎并不是什么难题,可以说很轻松便可以实现,然而绝大多数养牛户都不愿意让牛产双胞胎。 牛产双胞胎的技术其实非常透明,一点儿都不神秘,主要有两种技术一是超数排卵,二是胚胎移植。先说一下超数排卵,正常情况下牛每次发情只能排一枚卵子,人为使用药物使其一次排多枚卵子,同时掌握好配种时机便可以使牛产双胞胎甚至多胞胎,常见的药物有促卵泡素FSH和孕马血清等,对于一般养牛户而言完全可以进行。至于胚胎移植说起来也比较简单,就是将多枚卵子移植到一头母牛的子宫内,一般移植几枚胚胎便可以产几头牛犊,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对技术要求价高,且成本也比较高,因此这项技术一般多用于科研和高价牛的繁殖。 至于绝大多数养牛户都不愿意让牛产双胞胎的原因也非常简单,一来产双胞胎对母牛的伤害比较大,例如妊娠过程中容易出现阴脱和流产、生产时容易出现难产、产后恢复慢等等,本来可以利用8~10年的母牛,连产两三次双胞胎后可能就会失去生产价值;二来双胞胎的牛犊多比较弱,相对于单胎牛犊来说不仅长得慢,而且容易生病成活率比较低。 养母牛只要能保证一年多点的时间产一头牛犊就可以赚钱,并没有必要去追求双胞胎、多胞胎,万一母牛用废了或牛犊长势不理想便得不偿失了 作者: 2019/03/02 09:12
  • 养牛技术 在喂牛的过程当中,应该要用到哪些技巧呢?首先在进入到冬日以后,我们发现白昼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了,所以就更应该要重视喂养,到了晚上的时候,建议大家可以加点食。而且当我们在给其饲料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只选择一种就好,要做到不同种类进行搭配,比如说长短组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之后,能够让牛变得更加有食欲。 尤其是如果我们只选择单一的喂养方式,那么久而久之就会让其体重减轻。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这样就会拥有更加清香的气味,而且吃下去以后对于消化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给牛补充蛋白质是非常有必要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补充尿素,所以到冬天的时候是可以采用的。 而对于不同种类的牛来说,使用的剂量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半年以上的牛犊每天可以少给一点,但是对于正在长膘的牛来说,每天可以适量的喂双倍,对于已经成年的母牛来说,就应该要再多喂一些,而且在饲育的过程当中,最好跟其他的饲料搅拌在一起。 当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精饲料,这个时候最好可以添加一些质地比较硬的,比如说黄豆和麦麸等等。 在喂养的过程当中,最好可以先吃草,吃到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向里面添加其余的物料。有些人可能忽视了饮水的问题,除了要干净以外还有温度。尤其是在到了冬季的时候,不能够直接给它们喝凉水,可以适当的加温。很多人发现在养牛的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失败的难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会总结原因。 总的来说跟以下这几点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第一点原因就是每天我们给的饲料不足,要知道如果我们养的是肉牛,每天需要有充分的养分,如果平时我们舍不得投入更多的草料,选择让其自己去采食的方式,这样是没有办法判断牛是否吃饱的。 第二点原因在于我们不注重环境,有很多人可能都是小个体,平时随意搭了一个棚子,但是要确保圈舍的卫生情况,以及不能潮湿,不能阴冷等等,尤其是每天都应该要及时处理粪便之类的排泄物。最后千万不要忽略了防疫的重要性,在从小牛的时期开始就要做好疫苗注射才能够防病。 作者: 2019/03/02 09:10
  • 地膜污染危害防治 地膜污染危害防治 地膜污染危害,世人已经认识;但防治方面,一直滞后,近年从国家层面已纳入重点污染防治的高度开展这项工作;基层农民认识还不是太理性,清除地膜的积极性不高、认识还有差距、基层政府苦于资金短缺造成防地膜污染力不从心… 作者: 2019/02/27 10:18
  • 实用技术 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农民日报2019-02-14 已订阅 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立春”已过,“雨水”将至,全国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拔节,正是加强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实现稳穗增粒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和气候特点,各地要遵循“因地因苗、分类管理,控旺促壮、促弱转壮,节肥增效、绿色防控,稳穗增粒、抗逆保丰”的技术路径,强化技术措施落实,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一、黄淮和华北地区 大部地区小麦秋播期间天气条件和土壤墒情较为适宜,适期播种比例大,整地播种出苗质量较高。旺苗面积有所增加,春季冻害风险较大。部分地区旱象显现,土壤墒情偏差。同时,部分秸秆还田麦田,土壤暄松,苗情较弱。春季麦田管理应以“控旺促弱转壮、保苗稳健生长”为主攻方向,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一是镇压划锄,保墒增温。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使冬季冻融疏松的土壤沉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养分,减少水分散失。对于吊根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导致土壤暄松的地块,一定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的作用;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作用。划锄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灭草等效果,早春划锄最好和镇压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作用。 二是分类管理,控旺促弱。对旺长苗,应以控为主。旺苗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这类麦田由于群体较大,叶片细长,拔节期以后,容易田间郁蔽、光照不良,导致倒伏。对这类麦田在返青至起身阶段及早镇压,可有效抑制春季分蘖和基部节间过度伸长。旺长严重地块可镇压2—3次,春季追肥浇水推迟到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对三类苗,应以促为主,促苗情转化升级。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增温促早发。同时,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追施氮素化肥和磷肥,促根增蘖保穗数。只要墒情尚可,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延缓麦苗生长。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时,三类苗可以施肥浇水,亩施5—8公斤尿素,促三类苗转化升级;到拔节期每亩再追施5—8公斤尿素,促进穗花发育,增加每穗粒数。对二类苗,重点是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应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一类苗,突出氮肥后移。对地力水平较高、亩群体茎蘖数70—80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亩群体茎蘖数60—70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公斤。对旱地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抓紧进行镇压划锄、顶凌耙耱等,以提墒、保墒。弱苗麦田,要在土壤返浆后,借墒施肥,促苗早发;一般壮苗麦田,应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间降雨后,抓紧借雨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施氮肥时配施磷酸二铵,促根下扎,提高抗旱能力。对冻害麦田,冬前和越冬期冻害较重的麦田,要早管促早发,及早采取管理措施。早春适时搂麦或划锄,去除枯叶,促新生叶早生快发。在土壤解冻后及时追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缺磷地块亩施氮磷复合肥20公斤左右,促进分蘖成穗。在拔节期再根据苗情酌情追施氮肥或氮磷复合肥,提高穗粒数。 三是防控病虫,化学除草。做好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地下害虫、麦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及时防治、联防联治。要精准用药,绿色防控。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及时化学除草,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四是预防冻害,及时补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化幅度,防御早春冻害。冻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适量氮肥,然后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 小麦已陆续返青,苗情总体好于上年同期,但旺长苗比例有所增加,部分田块土壤过湿,晚播小麦苗情偏弱,杂草和病虫害威胁较大。同时,小麦生育进程快于常年,春季冻害风险高。为此,春季麦田管理应采取“促弱控旺、稳穗增粒、抗逆保丰”的技术路径,针对苗情的不平衡性,分类精准管理,重点是施好拔节孕穗肥和防治赤霉病,争取足穗、大穗、优质丰产。 一是因苗制宜,施好拔节肥。春季管理的重点是施好拔节肥,开春时要及时查苗。对返青时群体过小(亩群体茎蘖数小于40万)、穗数可能不足的三类苗和脱肥落黄严重麦田,要提早施用拔节肥,以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厘米、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拔节肥,有利于培育壮秆大穗,拔节肥一般可亩施尿素5—8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15%)10—15公斤。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要做到叶色不褪淡不施肥。高产田提倡施用保花肥,也叫孕穗肥,掌握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施用,有显著的增粒增重效果,一般可亩追施尿素5—8公斤。但对弱筋小麦,施氮要前移,应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不宜追施保花肥。 二是清沟理墒,防渍防旱。春后要及时清沟理墒、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淮北麦区尤其旱茬小麦春后要注意防旱,要清理“三沟”,以利于中后期灌好拔节孕穗水。 三是适时化除,及时绿色防控病虫害。春季要根据草相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注意安全用药、防止出现药害。加强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对病虫防治要及时用药、用对药剂、适量用药,白粉病、纹枯病主要是避免防治过迟,赤霉病关键是打药时间要科学。要突出强化“一喷三防”工作,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一喷多防、保绿防早衰、保粒增重。 四是防御冻害,及早补救。今年早春发生冻害的风险较高,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3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尽早追肥,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公斤,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公斤,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以挽回产量损失。 五是控制旺长,防止倒伏。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强化控旺防倒。严格控制早春施肥。搞好拔节前镇压,旺长苗要重镇压,一般镇压1次,控制效应在1周左右,因此旺长苗每隔10天左右压1次,连续镇压2—3次,土壤过湿、有露水、封冻、盐碱土等情况下不宜镇压。拔节后的小麦不能镇压。在倒5叶至倒4叶初,叶面喷施生长抑制剂,可控旺防倒伏。 三、西南地区 小麦处于拔节后期,苗情总体较好,生育进程与常年相当。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丘陵稻茬麦渍害明显,蚜虫发生略重于去年同期。田间管理应采取“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技术路径。 一是严格用肥,促弱控旺。亩产目标400—500公斤稻茬麦田,纯氮总量控制在9—11公斤,农户应根据底肥施用情况确定拔节追肥用量。底肥已施6公斤的,拔节期再追施3—5公斤。对播种迟、群体小,或长势弱的丘陵旱地麦,亩施2—3公斤速效氮肥。因播期偏早、播量偏大,或施肥过重造成的旺长田,应喷施生长延缓剂控制生育进程,预防倒伏。 二是看墒补水,清沟降渍。去年秋播以来,降雨正常,大部分麦田墒情适宜,能保证小穗、小花分化发育之需。但要注意丘陵地区两类极端地块,一是槽沟地带稻茬麦田依然较湿,应注意清沟降渍;二是旱坡地带则偏干,需要补充浇灌。 三是病虫防治,监测锈病。2月至3月中下旬是防治条锈病中心病团的关键时期,要对中心病团(病株)的点片田块喷药防治,防止病害流行。赤霉病以防为主,制定以赤霉病预防为重点的“一喷多防”措施,有效防控多种病虫害。 四是预防低温,防范冻害。“倒春寒”活动频繁、对安全孕穗扬花构成威胁的地区,应通过水肥管理措施,增强小麦对低温的抵御能力,减少小花败育,稳定穗粒数。 四、西北地区 去年小麦播种期底墒充足,苗情整体较好,部分水浇地小麦冬前出现旺长趋势。入冬以来降雨较少,旱地小麦略显旱情。该区域是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越冬区,虽然今年发病时期有所推迟,基数不高,但也应加强源头防控。水浇地小麦春季管理可参照黄淮麦区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旱地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在于“立足抗旱”,做好早春镇压耙耱工作,促进小麦早返青、多分蘖、旺转壮,确保穗数,适时追施拔节肥,增加粒数,奠定夏粮丰收基础。 一是立足抗旱,耙耱保墒,镇压提墒。做好小麦越冬期的水分监测工作,早春水浇地麦田和旱地麦田应根据土壤墒情落实耙耱或中耕锄划等保墒措施,疏松表土,减少土壤蒸发保墒增温,重点做好旺苗田和土壤悬虚麦田冬季和早春镇压耙耱;有水源灌溉地区可根据麦田土壤墒情制定灌溉计划,预防春旱。 二是促控结合,稳壮促弱控旺,分类管理。对一类苗,突出氮肥后移。未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应在起身前期浇水;已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肥水条件好,返青期亩总茎蘖数可达70—80万,可将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控制早春分蘖,促进个体稳健生长。对二类苗,重点是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未浇冬水的二类麦田应在返青期浇水,并亩追施尿素2.5—5公斤;已浇冬水的二类苗麦田,返青期亩总茎蘖数50—60万或表墒较差麦田,应在起身前中期浇水追肥;亩总茎蘖数60—70万,应在起身后期,浇水追肥;保大蘖、争中蘖为重点,提高成穗率、确保亩穗数,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对三类苗,应以促为主。未浇冬水三类苗麦田应返青前期浇水,并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7.5公斤;对于已浇冬水的三类苗麦田,加强返青期肥水管理,以促为主。早春管理以保冬前蘖、促中小蘖,争亩穗数为重点。墒情好的麦田,做好返青前期中耕锄划提温保墒,促早发,增加早春分蘖,起身期配合浇水,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配施磷酸二铵2.5公斤,提高成穗数。表墒差的麦田,春季应进行两次肥水管理,第一次浇水追肥应在返青时,亩追施尿素5—7.5公斤,配施磷酸二铵2.5公斤;拔节期进行第二次浇水追肥,亩追施尿素5公斤,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晚播弱苗田应趁雨雪,雪后追肥和早春返浆期追施速效氮肥,一般亩施尿素5—7.5公斤,磷肥施用不足田块可配施磷酸二铵5公斤。 三是科学化除,做好病虫防治。提早开展病虫草调查,对发生趋势和程度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重点做好病害(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和虫害(金针虫、蛴螬、吸浆虫、麦蜘蛛、麦蚜等)的监测防治,及时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在春季日均温稳定通过5℃至小麦拔节前,选择晴好天气,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时进行化除。 四是预防冻害,及时补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化幅度,防御早春冻害。冻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适量氮肥,然后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减轻冻害损失。 责任编辑:王鑫 作者: 2019/02/15 10:45
  • 暖气 暖气是怎样供暖的 科学原理一点通2019-01-21 作者:郑玉婷 当南方人用自己的“一身正气”度过湿冷的冬天时,北方人正在暖气中看窗外漫天大雪。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北方的暖气是神秘的存在。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划出了北方集中供暖区。进入深冬以后,北方室外温度平均在0度以下,东北、内蒙古等部分地区甚至能达到零下30度以下,需要集中供暖才能够安然过冬。而秦岭——淮河线以南,冬天的温度相对较高。提出集中供暖时,受当时条件所限,只给有“刚需”的北方供了暖。 如今北方冬天的小区供暖由以前的锅炉房变为现在的集中供暖。集中供暖是利用集中热源,如:热电厂或小型锅炉生产出的蒸汽或热水,经过热力管网给区域供热,以保障此地居民生活。 集中供暖系统由热源、热网、换热站、热用户组成,运行原理和这些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其中,集中供热一次网,作为供热热源与换热站的枢纽,换热站则与热用户通过二次网相连。换热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以热水作为媒介的闭式集中供热系统为例,运行过程基本如下:由热电厂等热源提供的高温水经过一次网到达换热站,在换热站中换热器的作用下,一次网的高温热水和低温热水进行热交换,释放出热能给二次网循环水,进行完热交换的一次高温水返回热源,二次网循环水则经二次网管道被输送到热用户,供其取暖使用。 暖气又分为水暖和气暖。以热水为媒介产生的暖气称为水暖,在集中供热中,水暖基本遵从上述的输送过程,再通过散热器使产生的“暖气”传入家庭用户。 气暖则是在制热设备(锅炉)中加热经过水处理设备处理过的水,使其蒸发,采用蒸发的水蒸气通过暖气片来给房间供热。水蒸气在暖气片中以对流的形式将热量传给暖气片,暖气片则通过自身的导热将热量从内壁传到外壁,外壁则以对流的形式加热房间中的空气,同时以辐射形式加热房间中的物体,如墙壁、家具等。从而达到供暖的效果。 在现今我国的建筑水暖系统的设计中,主要还是采用暖气片的形式。暖气片作为热用户的家庭单位多使用的散热器,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转换器,将热水中的能量传递到热用户的房间。散热器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但是相比于散热器中的热水,散热器自身所带的热容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可千万不要理解为暖气片本身就可以散发足够的热量,最关键的还是供热系统中的热水。暖气片大多安装在窗台下面,使暖气片接近地面,产生的暖气能与室内的空气发生对流,而对流辐射的温度适宜,不干燥,不憋闷,也能减少细菌的传播,且窗台处如果有冷空气进入,也可以快速将其加热,避免了因冷空气进入而产生热量流失。(来源: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责任编辑:白羽 陈相利 作者: 2019/02/07 10:27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