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技术
  • 母牛是怎么做产后护理的? 母牛是怎么做产后护理的? 母牛产后护理 1.母牛产后因失水较多,应在胎儿产出后喂给足量温热的麸皮、盐、碳酸钙熬成的稀粥15千克左右(麸皮1千克~2千克、食盐100克~150克、碳酸钙50克),可起到暖腹、充饥、增腹压的作用,这样有利于胎衣的排出。但要注意食盐喂量不可过多,否则会导致乳房浮肿,同时喂给母牛优质、软嫩的干草1千克~2千克。   2.分娩后要尽早驱使母牛站起,以减少出血,同时也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复位。为了防止子宫脱出,可牵引母牛缓行15分钟左右。   3.母牛分娩后8小时内,胎衣一般可自行脱落,若超过24小时仍不脱落,要注意恶露的排出情况。如有恶露闭塞现象,即产后几天内仅见稠密透明分泌物而不见暗红色液态恶露,应及时处理,以防发生败血症或子宫炎等疾病。   4.产犊后的最初几天,母牛乳房内的血液循环及乳腺泡的活动控制与调节均未达到正常状态,乳房肿胀厉害,内压也很高。所以,如果是高产奶牛,此时绝对不能将乳房中的奶全部挤净,否则会因乳房内压的显著下降,引起微细血管渗漏现象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乳房水肿,从而引起高产奶牛的产后瘫痪,重者可造成死亡。   5.对产后乳房水肿严重的母牛,每次挤奶后应充分按摩乳房,并热敷乳房5分钟~10分钟(用温热硫酸镁或硫酸钠饱和溶液最好),以促进乳房水肿的早日消失。   6.母牛产后若同时喂饮温热益母草红糖水(益母草500克,加水10千克,煎成水剂后加红糖500克),每日1次~2次,连服2日~3日,对母牛恶露的排净和产后子宫复原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 2019/07/16 08:18
  • 辣椒病害识别与防治 辣椒的常见病虫害(一) 北农绿亨技术之窗 5天前 辣子鸡、辣椒炒肉、麻辣小龙虾,这些无辣不欢的食谱是不是很有诱惑力呢?辣椒是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蔬菜,其果皮含有辣椒素,能够增进食欲,在我们的饮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此营养丰富、美味的辣椒在栽培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病虫害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猝倒病 1、发病症状 造成烂种、烂牙和死苗。 茎基部发生水渍暗绿色软腐,绕茎扩展,渐缢缩呈细线,倒折坏死。 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绵絮状菌丝。 2、发病规律 病菌借雨水和灌溉水进行传播,施用带菌肥料、移栽等农事活动也能传播病菌。 在播种至幼苗期均可发生。多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前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 3、发病条件 土温较低(低于15~16℃)时发病迅速,土壤湿度高,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下降易发病。在幼苗子叶中养分快耗尽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由于营养供应紧张,造成抗病力减弱,如果此时遇寒流或连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而苗床保温不好,会突发此病。 二、立枯病 1、发病症状 播种期可造成烂籽、芽枯。 初期在茎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后扩大绕茎1周,并缢缩。随病害发展萎蔫死亡。 潮湿条件下病部常有淡褐色蛛丝网状霉。 2、发病规律 多为害根茎部,常在苗期发病。随病土、带菌肥料和浇水传播。 3、发病条件 地温16~20℃适宜发病。 土壤过干过湿,砂土地或幼苗徒长、温度不适等有利于发病。 三、枯萎病 1、发病症状 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大量脱落。 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 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 地下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从茎基部纵剖,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 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2、发病规律 通过灌溉水传播,致使叶片枯萎。 3、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适温为24~28℃,最高37℃,最低17℃。在适宜条件下,发病后15天即有死株出现。 田间积水,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潮湿、雨后积水条件下发病重。 四、细菌性青枯病 1、发病症状 一是植株叶色尚青绿(仅欠光泽)就萎垂,中午尤为明显。 二是病程进展较急促,通常始病后三几天就全株枯死。 三是拔起初期病株不易断头。剖检根茎维管束变褐,潮湿时挤捏茎部切口渗出粘质物,四把病茎小段悬吊浸于清水中,稍顷可见雾状物涌出(皆为菌脓)。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 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经过较长时间的潜伏和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温高湿条件,向上扩展,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以致堵塞导管,致使叶片萎蔫。 3、发病条件 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当土壤温度达到20℃时,出现发病中心,25℃时出现发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病情加重。 五、疫病 1、发病症状 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致上部倒伏,多呈暗绿色,最后猝倒或立枯状死亡。 叶部染病多从叶缘开始染病,产生暗绿色病斑,边缘黄绿至暗绿色,中央暗褐色,后期叶片腐烂或枯死。 茎染病亦产生暗绿色病斑,引起软腐或茎枝倒折,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 果实发病,多从蒂部或果缝处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很快扩展至整个果实,呈灰绿色,果肉软腐,病果失水干缩挂在枝上呈暗褐色僵果。 2、发病规律 主要随灌溉的水和雨扩散传播,通过风雨吹溅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染。 3、发病条件 田间温度25~30℃,相对湿度高于85%时病害发展迅速且严重。 一般叫黏重积水的菜田,或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 作者: 2019/07/16 06:38
  • 养母牛需注意的问题 养母牛需注意的问题 近年国内牛肉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基础母牛存栏量却一直稳步不前,进而导致牛源紧缺及牛犊价格的大幅上涨,现在400~500斤的良种公犊市场售价已经达到近万元一头,这便使得单纯育肥的成本与风险大大增加,未来养牛业的发展方向必然会以自繁自育为主,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养母牛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母牛一胎产一犊最好 正常情况下母牛一胎多会产一头牛犊,极个别情况下才会产双胞胎,然而不少养牛户却想着让母牛一胎产多犊以创造更高的效益。在技术上让母牛一胎产多犊完全可行,只需要给母牛注射促排药物使其超数排卵,然后再在适宜的时间进行人工授精即可,不过并非产的牛犊越多创造的效益越高,关键在于牛犊质量及母牛利用年限,一来双胞胎的牛犊体质多比较弱,相对于单胎牛犊而言不仅生长速度慢,而且容易生病成活率不理想;二来产双胞胎对母牛的伤害比较大,例如妊娠时容易出现流产、阴脱及子宫脱,产前产后容易出现截瘫,产后恢复慢容易感染子宫炎症等,本来可以利用10~12年的母牛,连续产2~3次双胞胎便可能废了。养母牛只要能保证一年产一胎,一胎产一头牛犊就非常理想了,千万不要刻意去追求双胞胎、多胞胎,不然牛犊长势慢、死亡率高或母牛用废了便得不偿失了。 2、母牛一年产一胎的关键 母牛一年产一胎几乎是所有养牛户所追求的目标,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个小目标,可以说当前绝大多数母牛都不能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母牛的妊娠期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只有在产后2~3个月内发情配种并成功受孕才可以做到一年产一胎,然而不少母牛产后三四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没有出现发情迹象,这种情况下母牛的繁殖周期便会大大延长,进而则会影响到养牛效益的产出。若想使母牛一年产一胎需要做好五点才可以,第一母牛产后及时注射缩宫素促进胎衣的排出,第二母牛产后前3天注射青霉素、恩诺沙星或头孢噻呋钠等药物进行消炎,第三母牛产后前7天可以每天饮益母草水(益母草鲜品500克或干品250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冷至适温给其饮用)一次促进恶露排出及子宫恢复,第四需要给母牛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营养需求,第五适当增加运动及光照时间促进发情及排卵。 3、母牛初配年龄不宜过早 个别母牛可能8~10月龄便会出现发情,但是此时机体发育尚未完全,贸然进行配种一来容易使其出现阴脱或子宫脱,二来容易出现难产,三来产出牛犊个头小体质差成活率低,母牛初配最佳年龄为1.5岁龄以上,而且体重可达到成年母牛的70%以上。说到母牛初配年龄不宜过早便不得不说初配母牛迟迟不发情的问题,有些母牛2岁甚至3岁还没有发情,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兽医或配种员检查其卵巢发育是否正常,发育不正常且难以治疗时应予以淘汰,若发育正常且母牛体质较好的情况下可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氯前列醇、促黄体素及促排三号等药物促进发情与排卵,用药后第一次发情多不会正常排卵,可等到再次发情时进行配种。此外母牛初配时不宜采用体型过大的种公牛或优质冻精,不然胎牛过大便容易出现难产及其他问题。 4、母牛发情鉴定及配种时机 及时发现发情母牛,并掌握最佳配种时间,防止漏配或误配,有助于提高母牛受胎率。母牛发情初期兴奋不安,大声哞叫,食欲减退,不断游走,水门肿胀发红,流出蛋清样粘液,此时配种尚早;发情中期母牛后肢张开,开始接受爬跨,水门肿胀明显,变得有光泽,黏液变得浓稠,10~12小时后配种最佳;发情末期母牛逐渐变得安静,水门红肿基本消失出现皱褶,黏液减少且变得浑浊,此时配种正好;母牛水门红肿和黏液完全消失,拒绝公牛爬跨,此时则证明母牛发情期已过,已经错过最佳配种时机。有经验的配种员可通过直肠检查确定最佳配种时机,母牛发情初期卵泡开始增大,发情中期卵泡明显增大,发情末期卵泡明显增大触之有熟葡萄感,此时进行配种受孕率最高。如果不能准确确定母牛发情时间的情况下,可采用复配的配种方式,即在母牛接受爬跨时便予以配种,配种后8~12小时再进行复配一次,以提高配种受孕率。 5、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牛犊质量与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关系密切,母牛配种受孕后应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母牛怀孕后会变得安静,而且食欲会有所增加,一定要适当增加饲料供给以满足其营养需求。母牛配种后2个月便要对牛犊进行断奶,此时牛犊已经达到4~5月龄完全可以断奶了,断奶后便可以减少母牛的营养消耗为胎牛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在母牛停止泌乳后则需要适当降低饲料供给,以免母牛过肥而影响自身体质及胎牛的生长发育。母牛妊娠5~6月龄开始胎牛生长速度会明显加快,此时所需要的营养也会大幅增加,需要适当增加饲料供给,还需要注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补充,以满足胎牛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母牛进入妊娠中后期,需要适当增加运动量及光照时间,这对提高母牛体质降低难产率十分有帮助。另外母牛妊娠期间需要保持牛舍安静,卫生干净,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等,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牛犊品质。 作者: 2019/07/15 08:10
  • 母牛产后长时间不发情的原因、治疗方案 (1)加强饲养管理,尤其要供应全价日粮。 (2)每天或隔天通过直肠按摩卵巢一次,每次3~5分钟,以4~5天为一疗程。 (3)用促卵泡生成素(FSH)100~200单位,静注,或用2500~5000单位肌注;孕马血清20~40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待发情后注射同剂量PMSG抗血清。 (4)黄体酮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配合应用:先用黄体酮100毫克肌注,隔日1次,连用3次,在第二天肌注HCG 2500~5000单位1次。 作者: 2019/07/14 22:15
  • 夏季来临,预防羊鼻蝇蛆病 夏季来临,预防羊鼻蝇蛆病 夏季来临,预防羊鼻蝇蛆病 一、病原形态 成虫比家蝇大,长 10-12毫米。头大呈半圆形,黄棕色,基部膨大、光滑。胸部黄棕色并有黑色纵纹。 本虫在北方较冷地区每年仅繁殖一代,而在温暖地区,每年可繁殖两代。此外,绵羊的感染率比山羊高。 二、症状 成虫在侵袭羊群产幼虫时,羊只不安,互相拥挤,频频摇头、喷鼻,或以鼻孔抵于地,或以头部埋于另一只羊的腹下或腿间。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鼻液在鼻孔周围干涸,形成鼻痂,致鼻孔堵塞、呼吸困难。患羊表现为打喷嚏、摇头。 三、治疗 1、伊维菌素针剂皮下注射 2、3%的来苏尔溶液喷洗鼻腔,两侧鼻孔各喷药液30ml 3、3%敌百虫溶液两侧鼻腔喷药液,每侧10ml左右。 4、用敌敌畏按1毫升0.5立方米,放在烧热的铁皮上,熏蒸。 四、预防 1、定期打扫卫生,圈舍消毒,清理圈舍围栏及周围墙角存在的蛆蛹。 2、加强粪便管理,每天清扫圈舍,粪便集中发酵。 3、春夏季节及时驱杀蚊蝇 作者: 2019/07/10 18:53
  • 猪病治疗 最近有很多养殖朋友咨询我,非瘟,经过准确的解剖检测,发现并没有非瘟存在实则是混感,今天就简单给大家讲几种混感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常见的几种混合感染猪病及对策  一、猪瘟、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合并感染 病猪初期体温为41.5℃~42.5℃,呈高度稽留热,呼吸急促,流浆性或黏性鼻液,上下眼睑色暗,外观呈黑眼圈状,全身皮肤发红,耳、颈、腹下、两大腿后侧及四肢下端等处皮肤常呈弥漫性出血,有紫红色斑块,指压不退色。后期呼吸困难,皮肤贫血,黄疸,多数病猪大便干燥,有便秘和腹泻同时发生的现象,病猪有关节肿胀、疼痛现象,子猪有脑炎症状出现,怀孕母猪大量流产。 本病与单纯猪瘟的区别在于:患猪瘟的病猪精神极度委靡,眼睛昏暗无神,而患本病的猪眼睛明亮;对猪瘟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本病使用抗生素、抗附红细胞体药物治疗有效。 防治: (一)用砷制剂、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治疗附红细胞体病。 (二)用先锋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治疗链球菌病。 (三)对贫血的病猪补铁,并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进行辅助治疗。 常见的几种混合感染猪病及对策 二、猪瘟和猪副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 本病多发于60~90日龄的猪,免疫效果差的多发,且无年龄、季节限制。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状或为灰白色,急性型的会突然死亡。病程长的病猪贫血、消瘦,体温为41.2℃~42.2℃,站立不稳,颤抖,呼吸困难、喘息严重的病猪会从鼻腔流出血沫,全身皮肤出血症状,以腹下、耳尖严重,呈犬坐样呼吸,严重时脸部和嘴巴憋成紫色,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样分泌物,眼睑肿胀。 本病突出的特点:病猪外表及内脏器官出血严重;高烧不退,呼吸困难,憋气,口鼻有血沫流出;单独按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治疗无效。 防治: (一)对无症状猪全群用猪瘟疫苗免疫,每头注射10头份。 (二)使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黄芪多糖等抗病毒、增进免疫的药物进行治疗。 (三)选用敏感药物对症做抗菌治疗。如氟苯尼考、青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并使用止咳平喘、退热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几种混合感染猪病及对策 三、猪附红细胞体病与蓝耳病混合感染 不同猪的临床症状不一样。母猪症状分急、慢性两种。急性型病猪持续高热,昏睡,体温为40℃~41.5℃,心跳加快(每分钟130~160次),呼吸困难(每分钟30~60次),咳、气喘,粪干且带黏液和血丝,传染迅速。对怀孕母猪用抗生素治疗,效果甚微,经3~5天其体温下降后出现流产,呼吸困难症状稍有减轻,产死胎、木乃伊胎率达25%,所产子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常常整窝子猪断奶时仅余1~2头。慢性型猪体质差,黏膜苍白、黄疸,消瘦,咳嗽,部分呈腹式呼吸,发情推迟或屡配不孕。随着病程延长,猪四肢、耳部发绀,从耳肩部开始,逐渐漫延全身变色。哺乳母猪泌乳量减少,甚至无乳,加快子猪死亡。如不加强护理,可导致母猪病情加重而死亡。 架子猪表现轻度流感症状,厌食,精神沉郁,贫血。发病后4~5天,出现轻度黄疸,体温在41℃以上,后期咳喘,四肢发绀,双耳背面边缘及尾部出现青紫色斑块,发病率为10%左右,死亡率在50%左右。 公猪的发病率为2%~10%。病猪厌食,呼吸加快,消瘦,部分病程稍长的猪出现瘫痪,四肢及腹下皮肤发绀,全身呈蓝紫色,局部水肿,以关节、肩部尤为明显,精液稀薄,镜检死精多,精子密度低,活力下降,成年公猪病死率较低,瘫痪猪往往继发链球菌混合感染,病情加重。 子猪病情常常较重,初生子猪贫血,轻度黄疸,发烧,扎堆,拉稀,个别子猪很快死亡,以2~28日龄子猪症状最明显,死亡率最高可达85%。随着病情的发展,子猪皮肤由苍白到轻度黄染,后期青紫发绀,胸腹壁内侧尤为明显,眼睑苍白、水肿,呼吸困难,咳喘尤为明显,个别猪口鼻奇痒,摩擦圈舍栏壁,42日龄断奶子猪出现僵猪的比例大。 防治:不论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圈舍消毒、加强饲养、减少应激是防治的重要环节。目前,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采用三氮脒,按每公斤体重10毫克的量配成2%的溶液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用2天。对病重或病程长的猪加注维生素B12、牲血素。每吨饲料中拌土霉素600克,连喂7天。 在后备母猪、哺乳母猪配种前2~3周,每头肌肉注射蓝耳病疫苗1头份,其所产子猪14~18日龄,每头接种此疫苗1头份,对预防蓝耳病非常有效。 常见的几种混合感染猪病及对策 四、猪瘟与弓形体病混合感染 病猪全身皮肤发红,有的有出血点,耳、腹下、四肢、胸膜处有充血、出血,及紫色的淤血斑。病猪呈高温稽留热,站立不稳,并出现瘫痪,前期大便干结,后期腹泻,有水痢、脓痢出现,并具有恶臭味。病猪呈犬坐式呼吸,口吐白沫,呼吸困难,母猪流产。如果见大部分母猪出现流产,可怀疑为本病。本病与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症状相似,但使用血虫净、抗生素及蓝耳病疫苗免疫均无效。 防治: (一)用猪瘟疫苗紧急免疫,每头用10头份。 (二)使用卡那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肌肉注射。 也可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6-甲氧嘧啶或者磺胺-2-甲氧嘧啶治疗弓形体病。 作者: 2019/07/07 12:35
  • 如何防治牛佝偻病? 该病又称为维生素D缺乏症,是犊牛由于缺乏维生素D所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性疾病。常因母牛维生素D、钙、磷缺乏致发先天性佝偻病;或因饲料中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缺少光照等因素引起后天性佝偻病。发病犊牛于出生后不能起立,严重者两前肢趴开。身体衰弱,拱背,站立时四肢弯曲。 两侧的下颌骨、腕关节或飞节大小不一致且不对称。后天性佝偻病,病犊食欲逐渐减退,消化不良,精神沉郁,喜卧,行动迟缓,逐渐消瘦,被毛逆立,局部脱毛,生长停滞。常发生异嗜,导致胃肠机能紊乱。肢体软弱无力,站立时,四肢频频交换负重,运步时步样强拘,甚至跛行。骨骼变形,关节肿大,骨端粗厚。肋骨扁平,胸廓狭窄,脊柱弯曲,肋骨与肋软骨结合部呈串珠状肿胀。头骨肿大。四肢弯曲,呈内弧(O状)或外弧(X状)肢势。病犊体温、脉搏及呼吸一般无变化。 点击查看源网页 预防,加强对妊娠牛和哺乳牛的饲养管理,经常补充维生素D和钙;犊牛要经常运动,多晒太阳,给予良好的青干草和青草;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及体内寄生虫病。 治疗,发病后,要改善饲养管理,给予骨粉及富含维生素D的饲料,适当运动,多晒太阳。药物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用鱼肝油10-15毫升内服,每天一次,发生腹泻时停止服用;骨化醇40-8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周一次;或用维生素D2胶性钙液1-4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一次;或用乳酸钙5-10克内服,每天一次;10%氯化钙5-1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10-2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一次。 作者: 2019/07/05 21:19
  • 又到雨季,谨防炭疽病 又到雨季,谨防炭疽病 何为炭疽病 炭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炭疽杆菌而导致,任何家畜以及野生动物都能够感染。病牛临床主要特征是突然出现高热,可视黏膳明显发绀,天然孔发生出血,死后尸僵不全,血液不容易凝固,皮下以及浆膜存在出血性浸润,目脾脏出现肿大。 1、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在夏季放牧阶段容易发生,主要呈散发。如果暴发洪水,就容易使存在于地下,土壤深层的炭疽芽孢杆菌浮起,经由洪水导致周围环境被污染,促使易感动物经由消化道等途径接触病菌而发生感染。 暴露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露容易形成芽孢,其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土壤如果污染有炭疽芽胞就会变成持久性的疫源地,这也是导致该病常在一定的地区内流行的主要原因。自然情况下,食草动物比较容易感染,特别是牛、马、山羊、绵羊以及鹿具有非常强的易感性,而水牛、骆驼及野生草食动物相对较弱,猪、猫和犬具有很低的感染性,家禽基本不会发生感染。另外,人具有中等程度的敏感性,主要由于较多的接触动物以及畜产品加工或者误食病畜肉而发生。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一般在该病流行初期容易发生。病牛往往突然出现发病,或者如醉酒状走动,或者突然倒地,全身出现颤栗。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42℃,可视黏膜发紫,呼吸困难,持续呜叫,且有血样泡沫或者煤焦油样的血液从天然孔流出,大部分突然倒地死亡或者在数小时内发生死亡。 急性型:该病最为常见的类型,病牛体温明显升高,一般达到40~42℃,精神萎靡,心跳和呼吸加速,脉搏每分钟超过80~100次。可视黏膜发紫,食欲不振或者废绝,反刍完全停止,并出现瘤胃朦气。母牛发病后减少或停止泌乳,妊娠母牛患病则容易发生流产。症状严重时,病牛会表现出兴奋不安,甚至冲撞其他畜禽或者工作人员,之后又变得极度萎靡,部分病牛还会伴有腹痛或者发生血样腹泻。此时,病牛会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行走不稳,可视黏膜上存在小点出血,鼻腔等发生出血,病程持续1~2天左右。 亚急性型:临床症状与急性型类似,只是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病情略微缓和。颈部、胸部、腰部、直肠等处发生局限性水肿,且用手对水肿部位触摸感觉发热、坚硬,并具有痛感。之后呈捏粉状,肿胀处变冷,没有痛感,患中央部位出现,坏死龟裂,有淡红黄色液体流出。颈部发生水肿一般会蔓延至咽喉,导致呼吸更加困难,通常在3~5天内发生死亡。 慢性型:该类型很少发生,病牛只表现出体质逐渐消瘦,病程能够持续2~3个月。 3、鉴别诊断 牛气肿疽病:二者区别是,牛气肿疽病通常会形成气性肿胀,发出捻发音,病变肌肉呈黑红色,切面类似海绵,但血液和脾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患有炭疽病的牛只会导致脾脏显著增大,且血液凝固不良。炭痕病与气肿疽病可根据这以上两点进行区别。 巴氏杆菌病:二者都会导致机体颈部发生肿胀,但患有炭疽病牛的脾脏发生明显肿大,而牛巴氏杆菌病不会出现该病变,且血液凝固正常。二者可根据以上两点进行区分。 4、防控措施 及时隔离:该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为此当该地动物防疫机构收到疑似炭疽的疫情报告,必须及时派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临床检查,并对疑似感染该病的肉牛以及其他动物进行隔离,严格控制活动范围,患病死亡病牛的尸体进行检查时,要严格禁止采取开放式的解剖方式。进行采样检查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周围环境污染病原而使其成为永久性的疫源地。 适时免疫接种:如果该地已经成为该病的疫源地,在短时间内较难根除。因此,对于炭疽疫病区中存在的易感染动物则要求每年定期进行接种。通常选择使用无毒炭疽芽孢菌苗、1号炭疽芽孢苗。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肉牛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无毒炭疽芽孢菌苗接的种剂量,一般情况下,成年牛每次常规皮下注射1mL疫苗;小于1岁的牛每次常规皮下注射0.5mL疫苗,经过2星期就能够形成免疫效力,最长能够持续1年的保护,使用1号炭疽芽孢苗时,任何阶段牛只都采取皮下注射1mL疫苗,经过2星期即可形成免疫力,也能够持续1年进行保护。 药物治疗:血清疗法,也就是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炭疽血,清进行治疗,通常注射经过12h,病牛体温就能够恢复正常。为进一步巩固疗效,可再进行1次重复注射。抗生素疗法,也就是使用常见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每头病牛每次可肌肉注射100万~300万IU青霉素,每天3次,1个疗程为3~5天;或者每头每次肌肉注射100万~200万IU链霉素。每天2次,1个疗程是3-5天,在临床实践中,最好配合使用血清疗法和抗生素疗法,治疗效果更好。磺胺类药物治疗,该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病牛可选择使用磺胺嘧啶钠。或者磺胺噻唑钠溶液,每头每次肌肉注射80~100mL,每天2次,1个疗程为3~5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护理,促使其尽快康复 作者: 2019/07/04 21:18
  • 开眼界!国外养羊新方法,雌性改雄性!长得快! 美国农业专家发现,将雌性羊羔改变为雄性后,能使其生长速度大大加快。 根据这一发现,他们研究出促使羊羔改性的方法:在母羊怀孕4周后,给母羊注射雄性激素—睾丸激素,这就可以使原来是雌性的胚胎变成雄性。这种羊羔生下以后,要比普通羊羔生长快得多,育肥羊催肥不过料,快用生命源发酵活菌,而投入的饲料要比普通羊羔少16%。采用改变性别的方法,只需162天而不是通常的180天就能把羊喂肥提供给市场。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注射4次激素。目前还不清楚经过变性的羊羔为什么生长得更快。 澳大利亚畜牧专家研究成功一种大大提高绵羊繁殖率的新方法,可使绵羊繁殖羔羊由原来的每年12头增加到100头以上。 他们采用的方法是:从母羊体内取出成熟的卵细胞,在实验室里使卵细胞受精,经过培养,其受精卵分离成32个细胞时再分离成32个游离体,然后分别接种到新的卵黄内,最后把这种有受精卵的细胞移植于发情母羊子宫内,使之完成正常妊娠,分娩出羊羔。 澳大利亚畜牧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给绵羊喂富含硫氨基酸的饲料,羊能够生长出更多的毛。为此他们采用遗传工程培育出一种新型的苜蓿草,这种牧草含有丰富的硫氨基酸,绵羊常吃这种草,产毛量可以增加。新型牧草是用一般苜蓿与向日葵杂交而培育成的。 作者: 2019/07/02 18:26
  • 断奶腹泻是影响养殖效益的一大帮凶 断奶后腹泻是猪场常见问题,造成断奶猪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有时由于营养不良,可造成免疫力低下,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从而导致更大经济损失。 01/断奶后腹泻的发生原因 生理性腹泻 ▼ 断奶应激 断奶本身对仔猪来讲是最大的应激反应,由于脱离母猪,引起内分泌紊乱,导致仔猪植物性神经紊乱,体液丢失比较严重。断奶后母源抗体的保护力显著降低,因而只要有感染,就有可能发生腹泻。 消化不良 ▼ 仔猪由采食液体(母乳)向完全陌生的固体饲料过渡,断奶初期拒食或不足,随后大量采食,小肠后段和大肠内积存不能完全消化的食糜,渗透压过高。由于血液的渗透压与肠内相比过低,水分向肠内流,导致腹泻。 胃酸分泌不足、消化酶少 ▼ 新生仔猪胃肠道胃酸分泌量低,不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和细菌的灭活。仔猪刚出生时,除乳糖酶、凝乳酶含量较高外,其它各种酶含量都较低。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乳糖酶逐渐减少,胃蛋白酶、胰淀粉酶则逐渐增加。到4~5周龄时,乳糖酶降到最低限度,而其消化系统仍不成熟,不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因二人不能完全消化固体饲料成分。 环境的变化 ▼ 产房和保育舍的环境差别很大,主要是温度的不稳定。仔猪受凉,腹泻的可能性加大。 细菌感染 ▼ 由于小肠后段和大肠内积存不能消化的食糜,为细菌的繁殖创造了环境,大量的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产生毒素刺激肠壁细胞分泌体液。 病毒感染 ▼ 冠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轮状病毒都可侵害肠道,使肠道的分泌加强,吸收减少,造成腹泻。 02/断奶后腹泻的表现 断奶后腹泻常发生于断奶后5~10日,也有断奶当天或第二天开始腹泻的。健壮猪多发(因为健壮的仔猪吃奶多,而教槽料采食的少,胃肠道的发育更慢),受应激大(如寒冷、排序靠后等)的仔猪严重。不同原因引起的断奶后腹泻症状表现不一。 腹泻 ▼ 腹泻物以黑色和黄色为主,掺杂大量未完全消化的饲料。随着病情的加剧,腹泻物呈水样、黄色,含有大量未消化饲料。 消瘦 ▼ 由于腹泻导致脱水,仔猪越来越瘦,被毛粗乱,肛门潮红。 断奶后仔猪腹泻,最常发生于断奶后的5~10天,影响生长和饲料转化率,并能提高其他疾病的发病率。 03/断奶后腹泻的处理 改善饲养管理 ▼ 适时断奶 断奶不宜过早,21日龄前断奶对仔猪的影响比较大,只有到消化道发育完善以后,腹泻的比例才会降低。 降低应激反应的影响 ▼ 断奶应激是最大的应激,断奶时注射一针氟尼辛葡甲胺,可显著降低应激反应对仔猪的负面影响。最好夜间断奶,将母猪赶走,保留仔猪,可将应激反应的水平降到最低。 提高舍温 ▼ 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是,5.5~7.7 kg为27℃,7.7~12.3kg为25℃,12.3~18.2kg为21℃。断奶时按日龄、体重比断奶或规定温度提高2~3℃,尤其在秋后,冬季和早春更有必要。试验证明:温度连续波动对仔猪断奶后第一周比随后几周的影响大,发生泻痢明显增加。 严格断奶仔猪的保温,必要时需要额外增加保温灯 合理教槽 ▼ 从7日龄开始早期补料,尽可能早开食,有利于刺激消化器官的发育,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增强消化机能,减轻断奶后某些饲料成分对消化道的敏感刺激。有资料证明,断奶后1周的腹泻发生率与断奶前消耗的饲料量成反比。因此,抓好断奶前补料可以预防腹泻发生。 早期补料要抓好两个关键:一是饲料的诱食性,二是营养要平衡且容易消化。 调整饲料配方 ▼ 减少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添加酸化剂如柠檬酸0.7%~1%,可降低胃中的pH值。饲料添加益生菌等,也有利于降低细菌大量繁殖的可能性。添加牛至油 每吨饲料添加120g,连续使用。添加氧化锌3000ppm有利于降低断奶后腹泻的发病率,但不利于环保,而有机锌的效果尚不如氧化锌。 药物预防 ▼ 针对细菌性腹泻,可以通过饮水或饲料添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粘菌素。 作者: 2019/06/28 12:53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