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技术
  • 养猪四大忌 养猪还是需要一定技术的,经常有养殖户反映,母猪食用了霉变的玉米导致流产,仔猪早发情,公猪精液质量下降,这些损失看似惨重,其实都是在饲料选择环节是可以避免的,也说明了猪场管理水平不高,今天给养殖户讲解下养猪四大忌,供大家参考: 1,盲目扩建猪场,管理水平低,养猪要看个人能力,技术和资金,有的养殖户觉得养猪养得越多越好,没有考虑自己的资金情况,甚至贷款扩建,成本太高,养猪多了之后,猪得病的风险也增大了,一旦有问题,资金更加短缺,养殖户经常更换饲料和疫苗,经常给猪消毒,让猪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下降。 2,引种不做好免疫,有的疫苗是必须要做的,比如猪瘟,蓝耳,圆环等,有的疾病可以通过精液传播,要重视引种猪场做疫苗的记录,引进种猪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检疫,避免把疫情引到自己的猪场。 3,不舍得淘汰病猪弱猪,贪图低价药品饲料,健康的猪都是正常生长的,病猪弱猪大多数都会携带病菌病毒等,是很危险的传染源,养殖户很重视猪场的消毒,对于病猪却熟视无睹,这些病猪很可能把疾病传染给健康猪,养殖户需要下决心将久治不愈的病猪弱猪淘汰,可以减少药物开销,减少猪病的压力,从而增加养猪收益。买兽药一定不要选择价格最低的,价格贵的不一定是好的,价格低的一定是不好的。 4,不重视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针对某一种疾病的,称为特异性免疫力,通常由某种疫苗免疫成功带来效果,对所有疾病都能起到效果的免疫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力,萎缩性鼻炎,支原体会侵入肺部细胞,引发疾病,霉菌毒素会直接危害猪的肝脏功能,抑制猪的免疫系统,要想办法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猪免疫力提高了,也就不容易得病。 作者: 2020/12/10 18:47
  • 仔猪养殖技术要点 一、由于初生的仔猪身体内缺乏抗体,所以在仔猪出生的前十天要保证能够得到充足的母乳免疫球蛋白。具体做法,可以将母猪的奶头加以固定,以便保证弱小的仔猪可以吮吸到足够的乳汁。如果母猪的母乳不足的话,可以使用一些代乳品。总之,一定要保证仔猪获得充足的营养,这样其抗病能力才会更强 二、如果一头母猪患了缺乳症,无法给所有的小猪提供充足的乳汁的话,需要将部分仔猪寄养给别的母猪。需要注意的是,在寄养仔猪之前需要先在仔猪的身上涂上寄养母猪的乳汁、尿液等物。这样一来母猪就无法区分哪只小猪是亲身,哪只小猪是外来的了。如此,可以有效避免母猪伤害寄养过来的仔猪。 三、清洁消毒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母猪在生产完之后必须使用抗菌素对子宫和乳房进行冲洗,以免因子宫炎或是乳房炎导致仔猪发生黄白痢而死亡。 四、20日龄以内的仔猪,其体温调节机能往往是发育不完善的。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仔猪要做好保温措施。具体可以使用暖床、保育箱、保温灯等设备,以保证仔猪可以维持在一个安全的温度。注意,最低最低不可低于35摄氏度。 五、由于母猪踩踏或者是翻身是导致仔猪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一定要合理设计母猪的猪舍,最好安装上护仔栏和仔猪保育补饲间,让母猪和仔猪分开睡觉。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母猪粗心大意踩死仔猪,或是睡觉闷死仔猪的现象。 作者: 2020/12/10 18:37
  • 冬季温室大棚怎样升温                                炉火加温,历史悠久,经济实用,是农民朋友容易接受的一种加温方法,也可应用到早春大棚的生产中。                             作者: 2020/12/10 10:29
  • 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总结交流会 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总结交流会 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要点简介 2.系数合理性分析 3.土壤墒情自动化监测设备使用介绍 作者: 2020/12/10 10:03
  •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的5种技术模式!大大提高水肥的利用率 农人农技 2019-02-27 水肥一体化的几种技术模式 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通过灌溉系统给作物施肥浇水,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是迄今为止农业生产最为节水节肥的技术之一。 图片 水肥一体化怎样实现节水节肥? 作物吸收营养可以用两张“嘴巴”来完成,一是根系,二是叶片。根是“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 叶面喷肥只能起到补充作用。施到土壤中的肥料怎样才能被送到作物的“嘴巴”里呢?那就是肥料必须溶解后才能被送到作物的“嘴巴”里,不溶解的肥料作物是“吃不到”的,等于白施。 从地下讲,肥料溶解后进入到土壤溶液中,靠近作物根系附近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系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就会向着作物根系附近扩散,养分也随之移动,最后被作物吸收。从地上讲,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导致水分损失,根系则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补充叶片蒸腾所失去的水分,因此,溶解在水分中的养分就会随着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输送到作物体各部分中去。根是作物的“嘴”,水是肥料的“腿”,如果没有“腿”,肥料是不会“走入”作物的嘴巴里的。 水肥一体化技术,则是根据作物需肥需水规律和数量将肥料溶入到水中,定时定量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最集中的土壤区域,随时将水分连同养分直接送到作物的“嘴”里,使作物渴了就喝、饿了就吃;还可以减少因挥发、淋洗而造成的水肥浪费,从而大大提高水肥的利用率。 图片 水肥一体化有多种技术模式 循环式技术模式 该模式是目前节水节肥效果最好的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由控制系统、浇灌系统、栽植系统三部分组成。栽植系统由PVC管道和固定架等构成,PVC管道卧式固定在固定架上。PVC管道的上方钻出等距离的圆孔,用于栽植蔬菜和草莓等作物。浇灌系统由营养液存储装置、循环装置等部分组成。存储罐内存放的营养液体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营养元素及比例专门配制而成的,可以完全满足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期对各种养分的需要。作物栽植后,控制系统会按设定的时间段,启动、关闭浇灌系统。 浇灌系统启动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营养液体在循环装置的控制下,不间断地从PVC管的前端流向末端,再流回到存储装置内。作物也在营养液体循环过程中,吸收到了水分和养分。试验表明,用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栽培草莓,每亩用水仅为40.9方,用肥45.5公斤;与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相比,每亩节水近90方,节省化肥14.5公斤。该技术模式因其技术含量较高,再加上投资也较高,适合在观光园区应用。 滴灌式技术模式 滴灌技术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但将其整合为水肥一体化技术,绝非是将肥料混入到水中那么简单,因为滴水头对水的净度要求较高,一旦达不到要求就会造成堵塞,致使出水不畅,甚至不能出水。因此,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的肥料必须是专用型全溶性肥料,否则,即使对肥料溶解液进行多次过滤,也很难达到要求,溶解在水中的营养成分还会在出水控制元件附近凝结,对出水流畅性产生影响,对元件造成损坏。 基质式技术模式 该模式的灌溉和施肥方式与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基本相同,草莓和蔬菜等作物本身所消耗的水分和养分也基本相当,不同的是,草莓和蔬菜等作物吸收后剩余的水和养分不是循环利用,而是通过回收装置回收后,再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位于温室边角部位,供种植在那里的作物继续利用。该模式适合于在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如草莓等生产上应用。 重力式技术模式 亦称为微型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是以安装在距地面1.5-2米高处水罐内的肥料溶液自身重力为动力的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只在温室一端安装一个水罐支架,在支架上安装一个容积约两立方米的水罐,以后再根据农户对灌溉方式的需求情况(如滴灌、微喷、膜下沟灌、膜上沟灌等节水技术)安装相应的设备。该模式对水源、水压要求较为宽泛,也不需要通过变频调速满足管路系统对水压和水量的要求,因此,更适合不便于安装常规地灌设施的规模较小、特别是一家一户生产的需要。 喷施式技术模式 又称叶面施肥技术、根外追肥技术,即将作物所需养分喷施到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气孔予以吸收,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起到调节植物生长、补充所缺元素、防早衰和增加产量的作用。 叶面施肥可以实现直接迅速地为作物供给养分,避免养分被土壤吸附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补充和调节作物营养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逆境条件下,如作物生长后期不便进行根部施肥,以及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降低;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不利的条件下,如水分过多、干旱、土壤过酸、过碱,作物根系吸收养分受阻,而作物又需要迅速恢复生长,如果以根施方法是很难或不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的,采用叶面施肥则能为其迅速补充营养,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施用量很少,如钼肥,每亩施用量仅几十克,如果根施很难或不可能施得均匀,叶面喷施则能达到均匀的效果。 研究测算表明,一般作物叶面喷施硼肥的利用率是基施的8倍多。叶面施肥还有减轻土壤污染等好处。从理论上讲,叶面施肥技术可以在各种作物上应用,但受喷施工具、机械和地形、地貌等限制以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目前多应用于草莓、蔬菜、果树及便于机械作业且效益较高的作物上。另外,叶面施肥只能提供少量养分,无法完全满足作物的需求,是无法代替根部施肥的,只是一种辅助施肥技术措施。水肥一体化的运用必须与“符合作物生长需求规律”相结合,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节肥。 作者: 2020/12/10 09:35
  • 布病羊无害化处理 布病羊无害化处理 凉城县对监测出的布病阳性畜进行无害化处理。 作者: 2020/12/05 22:33
  • 消毒灭源 消毒灭源 消毒灭源 作者: 2020/12/05 10:42
  • 畜间布病净化 畜间布病净化 布病净化 作者: 2020/12/04 18:18
  • 马铃薯黄萎病 马铃薯黄萎病 马铃薯黄萎病 【概述】:又称早死病、轮枝菌萎蔫病。感病植株比正常株提前成熟4-6周,造成严重减产。 【症状】:成株期发病,单叶的一半或是复叶同一边的叶片呈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症状:变黄、失绿、枯萎或坏死,逐渐发展到全株黄萎枯死。   茎基部维管束组织由黄白色变为黄褐色,随着侵染扩展导致皮层组织死亡,茎杆呈条纹状坏死。在一些较老植株中,匍匐茎及块茎脐部维管束组织也变为黄褐色。 【病原】:黄萎轮枝菌和大丽花轮枝菌。 马铃薯黄萎病 【侵染循环】:病原菌以休眠菌丝和拟菌核在种薯内外、病株残体、粪肥以及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通过根毛、伤口(包括不定根伸出点处的伤口)枝条和叶面进行侵染。 【发病条件】:病菌喜温暖和高湿,20℃-26 ℃的温度,辅以土壤高湿度,利于病害发展。连作,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施用未腐熟粪肥,管理粗放均会加重病情。 【防治】 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不宜与向日葵轮作! 拌种:播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                     拌种。 化防: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g/亩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g/亩叶面喷雾。也可用50%琥胶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12.5%增效多菌灵可溶剂200-300倍液灌根。 作者: 2020/12/04 15:07
  • 马铃薯镰刀菌枯萎病 马铃薯镰刀菌枯萎病 【病原】:称尖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茎、根、块茎可见维管束变褐。后期全株枯死。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病薯内越冬。 【发病条件】:田间湿度大、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 【防治】: 播种:选用无病健薯 轮作:与玉米、小麦、大麦、莜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五年以上轮作。避免与胡麻轮作。 化防:发病初期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g/亩、30%恶霉灵水剂50-75ml/亩喷雾或灌根。 作者: 2020/12/04 15:06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