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彦淖尔党建
  • 推优入党小贴士请收好~ 巴彦淖尔党建 来源:浙江组工 作者: 2023/10/07 17:52
  • 【创新创先】乌拉特中旗打造“三四四”教育培训新模式,确保干部教育“落地有声” 巴彦淖尔党建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素质提升为重点,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形成了有特色亮点的干部教育培训新做法,着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深走实,落地有声。“三种平台”实现教学相长在创新和丰富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中,用好“集中轮训、网络教育、活动载体”三种平台,走活教育培训“一盘棋”,实现教学相长、学用结合。围绕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紧扣主要目标、重要指标,每年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方案、计划,明确主体班和分部门培训的班次,确保科级及以下干部每年参加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或90学时。2020年以来,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82次;举办主体班次81期,培训人数超10000人次;举办网络直播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1800余人次;外出考察学习44期1600余人次。“四大体系”提升培训质量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培训内容、建强培训保障、健全培训制度”四大体系,着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创新开展乌拉特中旗中青年干部“大学习”“大提升”“大比武”行动,围绕“筑牢中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根基、破解中青年干部本领能力不足、引导中青年干部当好干事表率”全链条培养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集中轮训“课程表”和外出考察“路线图”,进一步提升中青年干部综合能力素质。目前,已开展集中轮训2期次,培训学员126名;邀请13名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各级党校教师和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赴旗委党校授课;购买10节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四条线路”激发干事活力结合全旗各苏木镇(社区)地理区位、工作亮点、主题特色等要素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4条学习体验线路。通过明确教学主题、规划教学线路、制作教学视频等方式,确保每个现场教学点都达到“有主题、有线路、有讲解、有课程、有保障、有机制、有成效”“七有”标准,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从传统“扁平化”教学向“立体式”教学转变。目前,4条学习体验线路已累计接待学员1000余批3万余人次,干部教育培训更具活力,效果也更加突出。(王丽娟)来源:乌拉特中旗党建 作者: 2023/09/26 11:41
  • 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召开 巴彦淖尔党建 9月25日,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贺伟华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全区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原创性、强大的实践引领力、系统的科学方法论。要深刻感悟体悟,结合主题教育深化学习,结合干部培训提升能力,结合短板弱项改进工作,以高水平组织工作助推高标准党的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当前组织工作最需聚焦的中心、服务的大局就是推深做实“两件大事”。要高质量培育干部队伍,把担当作为的导向立起来、能力提起来、梯队优起来、制度建起来。高标准建设基层堡垒,深化拓展党建载体,突出抓好支部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高能级打造聚才磁场,转变理念、理顺机制、强化措施,吸引更多人才来巴彦淖尔干事创业。高效能健全组织体系,明确职能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会议要求,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组织工作的领导,压实各方责任,加强指导督查,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各级组织部门要发扬优良传统,带头改进作风,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自身建设,努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市领导庞辉、贺连辉、于树杰出席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亚忠主持会议并就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部分旗县区和市直部门作了交流发言。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 2023/09/26 10:51
  • “百问百答” 学习室 | 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什么? 巴彦淖尔党建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系列问答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什么?问: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什么?答: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这四句话体现了我们党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的一贯要求,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内在统一的整体。要把这一总要求贯穿这次主题教育全过程。学思想,就是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强党性,就是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重实践,就是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建新功,就是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来源:共产党员网 作者: 2023/09/19 11:21
  • 【人民日报】闫文芝:做一名麦田守望者 巴彦淖尔党建 金色的麦浪滚滚,广袤的河套大地上处处回荡着丰收的喜悦......河套灌区小麦喜获丰收,经测算,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各旗县区小麦示范园区中,集中连片种植的“巴麦13号”小麦新品种最高测产点产量达到亩产1366.92斤,创造了内蒙古小麦产量历史最高纪录。河套小麦丰产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支撑,而创造记录的“巴麦13号”则是由以巴彦淖尔市农科所闫文芝为带头人的河套小麦品质改良及绿色有机高端生产创新团队自主选育而成的。闫文芝现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凭着对农业科研工作的热爱,她在科研第一线坚持工作36年,是巴彦淖尔市首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九批“草原英才”团队带头人,先后获得“巴彦淖尔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十几年间,闫文芝和她的科研团队春来暑往,北育南繁,一茬又一茬地试验育种。功夫不负有心人,“巴麦13号”在2016年和2020年分别通过自治区和国家审定,从近几年试种到今年大面积推广,这一粒好种子终于播撒大地,造福天下。“我愿意做大地上的一片泥土”成熟的麦穗总是低头向着大地,闫文芝就像她所研发的河套小麦一样,总是谦逊地弯着腰深情地望着大地母亲,汲取养分的同时也在回馈着大地母亲的养育。闫文芝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成绩优异,却选择回乡搞科研,一干就是30余年。刚参加工作时,由于科研经费少、科研条件差,育种科研人员需要在作物生长季节待在试验地观察、记载、选择研究,极其辛苦,社会认可度低,单位里其他分配进来的大学生流失特别严重,但闫文芝凭着对农业科研工作的热爱,始终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做科研,就要沉得下心、吃得了苦、坚持不懈,我愿意做大地上的一片泥土。”这是闫文芝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以来一直秉持的信念。凭借着在工作中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劲头,闫文芝很快成长为小麦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课题带头人。闫文芝个头不高,朴素干练,话不多,但说起科研工作却是侃侃而谈。“人们公认河套小麦好,但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好,长期以来缺乏科学依据。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河套小麦以麦芽酚、丁醛为代表的一类风味物质明显高于冬麦。”闫文芝带领课题组历时3年,检测上千份样本,分析几万个数据,形成河套小麦完整的品质评价报告,总结出河套小麦具有麦香味浓、品质高、品种稳定安全等六大优点,为衡量河套小麦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朴实的闫文芝就像我们见过的每一个农民一样,不善言辞,却总是面带微笑,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书记段如文说。多项国家农业部、自治区“丰收计划”等荣誉加身的闫文芝,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依旧奔忙在河套大地上。“千辛万苦只为一粒好种子”俗话说“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河套小麦品种改良进程一直较为缓慢,农户使用的籽种多为自留小麦籽种,质量不高、产量较低,亩产仅为150斤。面对落后的农业生产状况和“饿不着、穷不死也富不了”家乡父老,闫文芝主动请缨,从1987年开始,3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扑在小麦优选改良科研工作中,辛勤耕耘、大胆创新,和团队坚持自主研发适合河套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并最终培育出“内麦19号”、“巴丰5号”和“巴麦13号”等小麦优良新品种。刚开始从事小麦育种工作时,她负责小麦品种资源研究课题,这项课题因为是基础性工作,难出成果,许多科技人员不愿意干。“我们千辛万苦就为一粒种子”这是闫文芝经常勉励科研工作者的一句话。她带着同事们土里刨泥里踩,坚持一线搞研究,不仅从全国各地征集回大量的优异资源材料,还建立小麦种质资源评价系统,如今存放在研究所的种质资源多达4000份,为小麦育种课题奠定了基础。在闫文芝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育成了“内麦19号”、“巴麦10号”、“巴麦11号”、“巴丰5号”、“巴麦13号”、“巴麦22号”等小麦品种,均通过了自治区或国家审定。其中“内麦19号”,“巴丰5号”两个品种在全区推广面积分别达到200多万亩和50多万亩,亩增产5%-10%左右,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带动种植户增产增收,加快河套地区小麦品种更新换代速度,促进河套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前我们种植永良四号平均产量在850斤左右,今年种植巴麦13号共700亩,最高亩产1354斤,平均亩产1253斤,相比以前每亩地的收益,现在收入翻番都不止。”临河区新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刘刚高兴地说。今天,河套小麦已成为世界优质小麦的代名词,这一切都离不开闫文芝等科技工作者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为民情怀。“让种质基石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更是粮食安全的命脉所系。为把粮食安全的“钥匙”牢牢握在手中,从2003年闫文芝主持巴彦淖尔市农科所科研业务以来,通过建立健全单位科研管理制度,加快科研项目立项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种质科研水平,进一步加快成果转化目前,先后组织实施7项重大项目,项目资金累计达1000多万元,建成内蒙古优质春小麦原种扩繁基地、农业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巴彦淖尔分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试验站等科研基地。此外,积极申报和组织实施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3项,成功转化“巴优1号”等3个自育品种,推广“巴单25”等玉米品种,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获得自治区丰收奖。她及时总结科研成果,撰写发表科技论文28篇,主持起草完成农业标准《甘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定指南》以及内蒙古地方标准《河套小麦品种选用及种子标准》。今年,闫文芝还作为首席专家组织实施“内蒙古优势特色小麦育种联合攻关”,继续在解决制约内蒙古小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的诸多瓶颈问题上集智攻关。“将来还要进一步挖掘小麦单产潜力,在推动专家产量向农户产量转化、典型产量向大田产量转化等方面继续加力奋进,为内蒙古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闫文芝说。我们简单算一笔账,每亩小麦增产近100斤,按照每斤1.8元计算,每亩地就能平均增收180元。假若今年全市79.9万亩小麦都种植‘巴麦13号’,单纯品种创新就能贡献新增8000万斤的粮食。这些粮食则够一个16万人口的城市吃一年。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程相文曾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目前,全市示范推广“巴麦13号”总计17.5万亩,平均亩增产49.61公斤,总计增产868.17万公斤,平均亩增收产值178.6元,总增收产值3125.5万元。计划2024年推广总面积达20万亩以上,3年之内达到全市推广总面积的50%,实现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整体提高河套地区小麦生产水平,为保障河套地区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巴麦13号’的科技成果转化,对助力巴彦淖尔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河套小麦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实实在在贡献。闫文芝就是我们巴彦淖尔的‘袁隆平’。”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局长孙立新说。2022年,巴彦淖尔农高区作为全国唯一以硬质小麦和肉羊为主导产业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新组建的硬质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将“巴麦13号”作为硬质小麦的主推品种,列入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河套小麦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2023/09/14 16:15
  • 【旗县区动态】乌拉特后旗 :“党建+人社服务” 笃行实干为民生 巴彦淖尔党建 “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们308人要回了319万元的工资,这是我们三个月的辛苦钱啊。工资拿到手就踏实了,中秋大家都能回家团圆了。”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人社局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收到齐华公司施工工人代表送来的八面锦旗,引得过往行人也拍手称赞。“能帮劳动者维权,把事情圆满解决,吃再多苦受再多委屈,我们也从没退缩过。维护更多劳动者权益,才能对得起胸前的党徽,再苦再累都值了。”乌拉特后旗人社局劳动关系与调解仲裁股股长云斌说道。今年以来,乌拉特后旗深入分析新形势下人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温暖人社 惠民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找准着力点、突破口,通过“四项举措”,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工业是乌拉特后旗的支柱产业,为持续做好助企纾困,该旗人社局持续开展党员干部“手拉手”“走基层送政策访需求”“走流程优服务”结对活动,选派20名优秀党员干部作为“人社服务专员”下沉到全旗51家规模以上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和劳动者职业培训需求,帮助企业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岗位对接,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荒”问题。组建“红色人社政策宣讲团”,编印人社利企便民政策“一本清”,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人社政策。同时,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利用“政府搭桥、能人带动”等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户、监测户和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致富。“我旗工矿企业分布于山前山后,范围比较广,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号、‘四位一体’云平台、‘一网通办’、‘蒙企通’等平台发布就业创业政策和岗位信息。为给各类务工人员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我们还采取网络直播招、现场专场招、机构推荐招、就地就近招、以老带新招等多种招聘方式精准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乌拉特后旗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闫海平说道。据了解,1--8月,乌拉特后旗城镇新增就业4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2期,为57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1639条,打造“就业超市”1个,建设规范化“零工市场”1处……全旗稳就业惠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党建助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乌拉特后旗人社局机关党委切实扛起“便民惠企”先锋队职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服务企业、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深耕“党建+社保”模式,以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积极开展企业养老保险“精准扩面”行动,把新就业大学生、新业态从业人员和断保人员确定为扩面重点,将更多人纳入保障范围,织密社会保障网,实现各类人群参保全覆盖。不断探索“互联网+”等路径,实现“政策找人(企)”,加快推进“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困难群体保费代缴政策,完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同时,巩固“两优”长效机制,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推进“智能办事”“不见面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见效。“政务服务2.0”清单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95%以上,做到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内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主动“晒权”,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达到97%以上。“政府从2018年到现在为我这样的残疾人每年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1100元,让我的养老生活多了一份保障,心里挺踏实的。”乌拉特后旗蓝天社区居民靳慧每次说起政府对她这样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扶都激动不已。截止8月底,乌拉特后旗为1445名困难居民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7.94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629人,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0%。党建带动人才引育增效提质。乌拉特后旗人社局积极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党建和人才“双融双促”目标要求,以“三个通过”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区域经济良好发展注入活力。通过积极培育“乌拉特工匠”,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现“招工即招生、入校即入企”“转岗即能顶岗”。截至8月底,全旗新增各类高技能人才193人,共有32人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发放补贴36.6万元。通过挖掘开发青年见习实习基地和岗位,打通青年就业“绿色通道”,增强青年就业能力,共开发见习基地29个,开发见习岗位290个,让青年人才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四唯”,立“新标”,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旗共240人申报高、中、初级职称,激励人才干事热情。党建保障“平安人社”提质见效。该旗围绕源头治理、平台预警、调解前置、依法处置、信用监管“五位一体”欠薪治理体系,通过“三个健全”抓好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工作,实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健全案件督办联处、例会通报、约谈考核等长效运行机制,实现农牧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健全欠薪联合惩戒体系,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目标。健全“智慧仲裁”建设,增强司法衔接,提升仲裁能力水平,实现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1--8月,共接待反映欠薪问题来电来访230余批次,共受理平台欠薪案件202起,1000余人次,涉案金额逾800万元,已全部分类办结。“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我们将立足旗情实际,盯准工作实效、谋划发展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创造适应新需要、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业绩。”乌拉特后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段文华说。来源:乌拉特后旗党建 作者: 2023/09/14 16:14
  • 党建+服务保障 | 乌拉特后旗:擦亮党建品牌 提高人社服务质量 巴彦淖尔党建“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们308人要回了319万元的工资,这是我们3个月的辛苦钱啊。工资拿到手就踏实了,中秋节大家都能回家团圆了。”近日,乌拉特后旗人社局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收到了齐华公司施工工人代表送来的8面锦旗。今年以来,乌拉特后旗深入分析新形势下人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温暖人社 惠民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找准着力点、突破口,通过四项举措,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工业是乌拉特后旗的支柱产业,为持续做好助企纾困,该旗人社局持续开展党员干部“手拉手”“走基层送政策访需求”“走流程优服务”结对活动,选派20名优秀党员干部作为“人社服务专员”下沉到全旗51家规模以上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和劳动者职业培训需求,帮助企业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岗位对接,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荒”问题。组建“红色人社政策宣讲团”,编印人社利企便民政策“一本清”,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人社政策。同时,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利用“政府搭桥、能人带动”等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户、监测户和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致富。1—8月,乌拉特后旗城镇新增就业4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2期,为57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1639条,打造“就业超市”1个,建设规范化“零工市场”1处,全旗稳就业惠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党建助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乌拉特后旗人社局机关党委切实扛起“便民惠企”先锋队职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服务企业、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深耕“党建+社保”模式,以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积极开展企业养老保险“精准扩面”行动,把新就业大学生、新业态从业人员和断保人员确定为扩面重点,将更多人纳入保障范围,织密社会保障网,实现各类人群参保全覆盖。不断探索“互联网+”等路径,实现“政策找人(企)”,加快推进“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困难群体保费代缴政策,完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同时,巩固“两优”长效机制,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推进“智能办事”“不见面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见效。“政务服务2.0”清单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95%以上,做到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内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主动“晒权”,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达到97%以上。党建带动人才引育增效提质。乌拉特后旗人社局积极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党建和人才“双融双促”目标要求,以“三个通过”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区域经济良好发展注入活力。通过积极培育“乌拉特工匠”,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现“招工即招生、入校即入企”“转岗即能顶岗”。截至8月底,全旗新增各类高技能人才193人,共有32人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发放补贴36.6万元。通过挖掘开发青年见习实习基地和岗位,打通青年就业“绿色通道”,增强青年就业能力,共开发见习基地29个,开发见习岗位290个,让青年人才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四唯”,立“新标”,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旗共240人申报高、中、初级职称,激励人才干事热情。党建保障“平安人社”提质见效。该旗围绕源头治理、平台预警、调解前置、依法处置、信用监管“五位一体”欠薪治理体系,通过“三个健全”抓好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工作,实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健全案件督办联处、例会通报、约谈考核等长效运行机制,实现农牧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健全欠薪联合惩戒体系,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目标。健全“智慧仲裁”建设,增强司法衔接,提升仲裁能力水平,实现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王富娥 李晓英)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9/14 16:07
  • 【党建引领】乌拉特中旗:“党员中心户”构筑党群服务“红色堡垒” 巴彦淖尔党建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立足边境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注重发挥“党员中心户”作用,有效延伸基层党组织服务触角,让边疆基层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党员中心户“领头雁”铺起乡村振兴“致富路”“今年的储草够吗?牲畜出栏怎么样?”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草原深处,作为“党员中心户”的长命隔三差五就要与网格内牧户们进行一番详细的“电话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据了解,2016年成为“党员中心户”的长命就带领周边5户牧家成立了那仁宝力格农牧专业合作社,拥有草场1.5万亩、饲草料地200亩、冷库一座,存栏羊1200只。在短短的2年内合作社累计出售育肥羊2000只,销售额达200万元,实现纯利润13万元,合作社员均增收2.6万元。同年,当他得知菅金柱、齐云庭两人被评为国家级贫困户,也因疾病无法干重活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联系到他们,征求是否愿意到合作社打工,喂喂羊、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两人听后十分激动的当即同意。两年来他累计为2户国贫户、1户低收入户累计发放工资6万元。建强中心户,就会带富一方人。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坚持引导苏木镇党委将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中心户”,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采取“党员中心户+合作社+牧户”的方式,以培育产业为依托,把地缘相近、从业相同的分散经营牧户组织起来,整合生产要素,搞联合生产经营,有力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将致富工作做到牧民群众心坎上。截至目前,已选树培养出依靠发酵羊粪制作有机肥料致富的阿拉腾其其格、开办牧家游的葛吉雅、成立肉羊养殖合作社的薛金贵等一批优秀致富能手“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周边牧民50余户,受益群众户均增收2.5万元。党员中心户“宣讲员”担起政策法规“传声筒”在巴音乌兰苏木106.32公里的边境线上,有一类特殊人——他既是党员中心户,也是护边员,更是人民群众心中的战士。他就是东达乌素嘎查杨东。每个月他都会组织周边牧民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党员群众宣讲边防政策法规,让政策精神迅速在边境一线生根发芽,确保边境管理安全稳定和生态环境优美。杨东是一个“点”,正是依靠多个这样的 “点”,乌拉特中旗拉起了如铜墙铁壁般的边境“线”,筑起了红色屏障。这是立足边疆地区实际,不断深化拓展“五个一”特色党建模式,建立完善“1+20+N”“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真正把“党员中心户”打造成边境牧区党员群众“充电”、“补课”的主阵地,筑牢边疆牧区党员群众思想根基,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截止目前,全旗95个嘎查村分场全覆盖设立党员中心户119户,开展各类集中学习、教育宣讲2367场次,受众群众达4万余人次。党员中心户“网格员”托起基层治理“大担当”“葛吉雅,你来评评理,是不是他们家的草场多了,你看这图......”“你怎么说话呢,这明明是你家草场多了。”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直冲党员中心户葛吉雅家里。原来是两户牧民因草场界限不明,互不相让发生争吵来到了葛吉雅这里,让他帮忙分析分析。葛吉雅在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建议两家人各出一半费用,购买网围栏,重新确定草场界限。这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的一个生动事例,也是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乌拉特中旗按照“居住相邻、关系融洽、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构建起“旗委+党委+支部+党小组”四级网格治理模式,以乌素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网格,人口户数较多的按照30—50户标准划分网格,依托党员中心户连心桥作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暖心服务小分队,并结合队员特长分设政策宣传、文艺汇演、环境治理、矛盾调解等若干个小分队,每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你有困难你找我,我是党员我帮你”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发挥“党员中心户”与群众走得近、贴的紧的优势,实现邻里一般矛盾调解不出户,重大矛盾纠纷无积压,治安联防联控无死角,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不稳定因素,有力维护边境牧区社会和谐稳定。截止目前,累计开展文艺汇演专场表演150多场次,警民协作处理突发事件21起,化解社会矛盾370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80件。来源:乌拉特中旗党建 作者: 2023/09/14 16:04
  • 人民论坛网评 | 青年科技人才的“三扇门” 巴彦淖尔党建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强调,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实际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青年科技人才作为基层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要敢于闯“基层门”、勇于跨“科研门”、善于进“服务门”,努力在事业发展舞台最前沿发光发热,释放创新创造创先的不竭动力。敢于闯“基层门”,做到“眼睛向下”接地气。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青年科技人才主动向下扎根,培养对基层的“归属感”至关重要。要用好基层干事创业的“练兵场”,拿出“真功夫”和“硬本领”,全身心投入到提升基层科技水平的科研任务中,要用好基层能量汲取的“营养土”,修炼“铁脚板”功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拿出“玉不琢不成器”的刻苦钻研,做符合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智力引领。要用好基层百炼成钢的“大熔炉”,做到能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守得住“寂寞”,永葆对本领进步的渴望,在科技攻关前沿躬耕热土、挥洒青春、奉献奋进。勇于跨“科研门”,做到“脚踏实地”练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科技人才扎根基层的“智力引擎”在基层、实践舞台在基层。要主动为基层发展出谋划策、献智献力,投身基层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文化科技领域“攻城拔寨”,将开阔的思路、先进的理念、前瞻的技术运用到实践,成为推动基层“破壳蝶变”的“加速器”。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寻求科研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积攒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锐气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智慧,勇做“涉得深水的蛟龙”,勇闯基层基础科学的“无人区”。要善于运用人才“朋友圈”,发挥人才“边际效用”,主动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和科研团队到基层,吸引多领域高层次人才到基层科研实践、研讨交流、投资兴业,推动传统方式与现代化创新思维接轨。善于进“服务门”,做到“为民办事”守初心。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青年科技人才致力于基层实践,不能只有“书香气”、只会“技术题”,要会讲“乡土话”、能踩“泥土地”。要主动融入基层“群众圈”,积极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走入群众“拉家常”听真话,同时拥有“居庙堂之高”的眼界和“处江湖之远”的体恤,以强有力的担当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要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圈”,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治理推进等方面集中精力,做行家里手、实用人才,成为发展引路人、政策明白人和产业带头人。要善于融入基层“干事圈”,最大限度挖掘自身价值、发挥自身作用,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态度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千里马”作用,以实干实绩助力基层高质量发展。(作者:俎伟华)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 2023/09/08 10:28
  • 【晨习】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 巴彦淖尔党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在中国的农耕实践中,常常能见到“墩苗”这一种植方式:农民在幼苗生长的特定阶段,特意把周边的土壤踩实,有时还延缓给幼苗浇水、施肥。经过这通操作,幼苗与土壤能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系稳定性得以增强,更加抗风;水肥的暂时短缺,逼迫幼苗把根须扎向更深的土地以汲取营养,使庄稼的根系更加发达,后期也就更能茁壮成长。年轻干部像幼苗,是因为年轻干部和幼苗一样都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具有无限的潜力,也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培养。实践锻炼、基层历练就是党的干部源源不断获取养分的肥沃土壤。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干部只有多“墩墩苗”,才能把根深深扎入基层、扎入实际、扎入群众,才能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求:“要强化实践磨炼,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摔打。”在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上,我们党历来重视给干部“墩墩苗”。《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领导干部的逐级提拔作出了具体规定,领导干部每提任一级职务,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任职经历、符合严格的选任程序。即便要破格提拔特别优秀的干部,也须满足“在关键时刻或者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或“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基础差的地区或者单位工作实绩突出”等条件。《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要求要推动年轻干部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和基层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些决策部署和党内法规建设,构成了我们党有意识“墩墩苗”的有效举措。“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成长规律决定了干部培养要有充足的时间。对于幼苗,既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搞拔苗助长,也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而要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辩证把握年轻干部培养和使用的快慢关系,坚持一层一层考验、递进式培养干部,我们党得以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可靠接班人,推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让干部多“墩墩苗”,正是我们党能够对干部队伍建设进行长远规划的优势所在。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 2023/09/08 10:26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