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
  • 农业农村部:将适时停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未来全面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农业农村部:将适时停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未来全面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近日,农业农村部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无公害农产品转型升级”的建议,公开了有关答复意见。《答复》指出农业农村部将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适时停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将全面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构建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截至目前,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4.4万个,产品数量8.6万个。随着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无公害农产品面临着目标定位滞后、市场导向不突出、推动手段不足等问题。 对此,农业农村部已启动无公害认证制度改革,下放审批职责。2017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调整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审查工作的通知》,就已启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工作,将无公害农产品审核、专家评审、颁发证书和证后监管等职责全部下放,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工作机构负责,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合二为一。2018年4月,印发了《关于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过渡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了将原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合二为一,实行产品认定的工作模式,下放由省级农业农村行政部门承担。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适时停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同时,《答复》明确,为加快推进无公害认证制度改革,避免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停止后出现监管“真空”,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7年起在浙江、山东等6个省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工作。 农业农村部表示,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实施方案,将全面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构建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 2019/12/14 18:17
  • 【行业咨询】贴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身价倍增 【行业咨询】贴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身价倍增 内蒙古自治区瓜果蔬菜协会 今天 随着中国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品种的丰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最初“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陌生名词变成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王牌”。地理标志是一种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在地理标志商标品牌的带动下,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品牌化和产业化的步伐开始加快。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地名+品名是地理标志的核心内容,属于当地生产经营者全体。地理标志的注册者获得的不是地名+品名文字的商标专用权、而是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的专用权。 据介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标杆,带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20%—90%。山东省章丘市的大葱在注册并使用“章丘大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其经济价值明显提高,由注册保护前的每公斤0.2—0.6元上升到1.2—5元,注册保护后的价格是注册前的2—5倍,每亩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主产区乡镇户均收入达到万元。胶州大白菜历史悠久,早在1000多年前就在胶州出现。注册成功后的胶州大白菜,身价由原来的几角钱一公斤,迅速上涨到平均每棵48元。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 地理标志是一种知识产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第22条对地理标志的定义是: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的标志。这一概念涵盖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10条第2款所规定的不得虚假标示的原产地名称或原产地标识。根据TRIPS协议第22条第2、3、4款的规定,成员国应当禁止在商品称谓或表达上明示或暗示其来源于非真实的来源地、足以使公众误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驳回或撤销未能表明商品真实原产地的地理标志的商标的注册;禁止字面真实但仍产生误导效果的地理标志使用或注册,等等。显然,这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方式,仅仅是地理标志保护的最低标准;TRIPS协议并不禁止各成员国根据自己的需要具体制定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比如说允许适合的主体将地理标志按某种具体程序进行注册以寻求类似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主动性保护方式。(此文章转载自地标品鉴) 作者: 2019/12/12 15:29
  • 一种“全地形”收割机 来源:好看视频  一点有料剪辑配音声明:转载作品均会标注出处,内容仅供农牧民学习参考,若有原创感到侵权,烦请后台留言,收到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 作者: 2019/11/27 16:36
  • 农业农村部回复:支持加快推进内蒙古奶业振兴 一、关于支持内蒙古现代种源基地建设 “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了进口种子种源税收优惠政策,对从国外引进包括种牛在内的种子种源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每年种牛免税额度30万头、牛精液72万剂、胚胎1.35万枚;同时,内蒙古、黑龙江等奶业主产省(区)地方财政对良种奶牛的引进和繁育给予补贴。 近年来,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和实施了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重点提升农作物以及畜禽水产的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和制繁种四个方面能力。内蒙古作为我国奶业主产区,相关奶牛种源基地建设项目已被纳入规划的支持范围。通过以上政策措施,降低了奶牛良种引进成本,提高了国内奶牛良种化水平,提升了奶牛养殖效率和竞争力。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继续支持良种奶牛引进和繁育工作。内蒙古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方向,结合自身实际,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推动当地奶牛现代化种源基地建设。 二、关于支持内蒙古奶牛饲草料保障能力建设 2012年以来,我部会同财政部不断加大优质饲草料生产支持力度,先后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粮改饲试点、草牧业发展示范等项目,对奶牛养殖使用青贮玉米给予补贴,推动优质苜蓿、青贮玉米和燕麦草生产,带动形成了一批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有效降低了奶牛饲养成本。内蒙古作为优质饲草料主产区,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粮改饲面积650万亩,支持建设71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带动180万亩规模苜蓿种植。同时,支持内蒙古等地开展粮改饲品种适应性筛选推广,推动种植结构向粮经饲统筹方向转变。下一步,我部将会同财政部,进一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包括内蒙古在内的优势区域饲草料基地建设。 三、关于支持内蒙古以奶农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发展 2018年,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快确立奶农规模化养殖的基础性地位”的目标和政策措施。今年,我部会同财政部印发《支持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通知》,督促指导各地加大对奶牛家庭牧场和奶农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并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支持家庭牧场改造升级。在内蒙古等奶业主产区支持1500个奶牛家庭牧场升级改造,重点支持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率的圈舍改造、养殖加工设施设备和挤奶机械更新,把家庭牧场养殖粪污处理利用纳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支持范围。对家庭牧场购置符合条件的全混合日粮(TMR)配制以及其他养殖、饲草料加工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二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量,优先支持家庭牧场的奶牛参加测定,提高精准饲养管理水平。推进奶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启动奶农培训计划,培训家庭牧场主和业务骨干,分步分类对家庭牧场实现技术、管理、营销等全覆盖培训,补齐养殖和管理技术短板。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总结经验,研究完善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适度规模养殖的支持力度。 四、关于支持内蒙古奶牛养殖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奶牛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按照整县治理的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奶牛养殖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奶牛大县全覆盖。目前,我部按照牛奶产量标准,已支持全国98个奶牛大县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其中内蒙古安排支持24个。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内蒙古奶牛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的支持力度,保障奶牛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开展。 五、关于支持内蒙古奶牛健康管理 我部高度重视奶牛疫病防治工作,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等要求,会同财政部安排了动物防疫等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包括奶牛在内的畜禽强制免疫补助和强制扑杀补助。根据《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各省级财政部门可会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畜禽大小、品种等因素,细化奶牛等畜种的重大疫病扑杀等补助标准。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不断总结奶牛布病、结核病防控经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联合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社会力量,继续加大对奶牛“两病”的防控力度,助力奶业全面振兴。 六、关于支持内蒙古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化服务对奶牛养殖特别是中小牧场养殖意义重大。近年来,我部积极推进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依托各级农技推广体系、科研单位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力量,持续加大对奶牛养殖的技术培训力度。例如,依托国家奶牛、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深入中小牧场一线,加强奶牛饲养管理、优质饲草生产、乳品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推广,形成“金钥匙”和“草堂行”两大行业技术示范培训品牌,帮助2万余名奶农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同时,我部启动“全国数字奶业信息服务云平台”项目建设,在内蒙古、河北、河南等主产省开展试点,逐步实现养殖场、奶站和乳品企业等信息自动化采集和互联互通,指导提升奶牛精细化饲养管理水平。今年,我部还启动了5000名牧场主和技术骨干专项培训计划,旨在提升牧场精细化饲养管理水平,加快实现养殖降本提质增效。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加大对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构建奶业第三方服务平台,加强选种选配、精准饲喂、饲草料开发、疫病防控、质量管控、粪污处理等技术研发推广,形成易学易懂易操作的通用养殖技术模式,帮助奶农补齐种养技术和管理短板,提高奶业产业链生产和管理效率。 七、关于支持内蒙古发展奶农办乳制品加工 奶牛养殖场生产乳制品是乳品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我部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支持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的相关政策措施。一是降低乳制品加工布局半径和日处理能力等准入门槛,支持奶牛养殖企业开办乳制品加工厂,生产适销对路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奶酪等乳制品,分享下游加工和销售环节红利。二是探索利用现有农产品检测、质量监督机构的设施和能力,为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提供检测技术服务,降低检测成本投入,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三是出台融资贷款等政策措施,开展试点示范,加大典型模式宣传推介,营造支持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的良好氛围。 作者: 2019/10/09 22:42
  • 胡春华开会,要求各地立即做这件事 政知君注意到,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了一场重磅会议——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 胡春华开会,要求各地立即做这件事 在这次会议上,胡春华强调,“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猪肉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立即清理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 据胡春华的公开活动显示,他负责分管三农与扶贫等工作。 在30日的会议上,胡春华提到,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肉类食品,保障供应事关民生,事关大局。 他要求: 各地要严格按照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坚决完成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 要立即清理超出法律法规规定范围的各类生猪禁养限养规定,从财政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对养殖场户政策支持力度,有效调动养殖积极性。 要大力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养殖、流通、防疫体系,积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支持绿色养殖发展,着力转变传统生猪调运方式,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要千方百计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强化市场监测预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和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积极发展禽肉等替代品生产,加大冻猪肉储备规模。 这不是高层首次提到“稳定生猪生产”。 “三农”发展 据央视报道,近一段时间来,猪肉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原因是去年8月份以来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导致中国生猪生产供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8月20日,李克强在黑龙江考察时,曾在哈尔滨道里菜市场猪肉摊位前询问价格变动和销售情况。 胡春华开会,要求各地立即做这件事 在第二天(8月21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也是议题之一,会议提到,此事事关“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 那次会议提到: 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 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 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保障猪肉供应。 政知君注意到,近期,不少省份就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进行了部署。 比如7月,广东省出台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的通知,将最低生猪出栏量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力争实现今年广东生猪出栏3400万头的目标。 胡春华开会,要求各地立即做这件事 8月19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发展有关扶持政策的通知》,对恢复生猪生产提出扶持政策意见。 8月23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发出通知,要求对生猪养殖企业实施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支持,以帮助养猪企业渡过难关,切实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应。 8月26日,四川省农业厅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省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九条措施,以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稳定生猪生产。 8月30日,在收视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后,福建省政府对进一步做好我省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9月1日,广西方面称,日前,广西下发意见,提出建立广西非洲猪瘟防控长效机制,稳定生猪生产,保障肉类市场供应,维护全区经济社会稳定。 “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 需要说明的是,高层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 就在9月1日,新华社报道称,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专门制定关于农村工作的党内法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胡春华开会,要求各地立即做这件事 条例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集中精力做好脱贫攻坚、防贫减贫工作,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个细节。 在30日的会议上,胡春华强调,立即清理超出法律法规规定范围的各类生猪禁养限养规定。 政知君注意到,2017年6月,原农业部曾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提到,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工作方式简单、片面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产业发展和养殖户的收益。 例如,盲目扩大禁养区范围,或者采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简单化方式,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了“建设无猪县”的口号。 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提到,党的农村工作必须遵循六个原则,其中一个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 作者: 2019/09/02 12:54
  • 哈兽研非瘟疫苗专利申请公布!对中国非瘟流行强毒株提供100%免疫保护 哈兽研非瘟疫苗专利申请公布!对中国非瘟流行强毒株提供100%免疫保护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近日公布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申请的发明专利,其发明名称为:基因缺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及其作为疫苗的应用;发明人:步志高;陈伟业; 赵东明; 何希君; 刘任强; 柳金雄。该发明申请显示,经实验表明所述两种毒株均能提供对非洲猪瘟中国流行强毒株的100%免疫保护,可作为安全和有效的防控中国非洲猪瘟疫情的疫苗,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作者: 2019/08/16 20:55
  • 福建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 南安市溪美街道发生1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个案 一时间不少人谈“猪”色变 不过大家不必担心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可防可治,不必恐慌! 福建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 8月8日,南安市溪美街道发生1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个案,经医院治疗后病人目前病情稳定,已对传染源进行处理,相关防控工作有序展开。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什么病?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 在人或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弱或外部环境变化时 可能引起人和动物发病 该病往往好发于6-10月间 文献报道显示 人类感染猪链球菌多数症状轻微 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的非常少见 全球仅有数百例报告 该病以病猪屠宰、加工、销售人员为高发人群 是不从事猪肉加工业者的1500倍 不少人误以为 猪链球菌病就是猪瘟和非洲猪瘟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真相是什么呢?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是因为 人接触感染了猪链球菌的病猪有人 福建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 猪链球菌病不同于猪瘟、非洲猪瘟。猪瘟、非洲猪瘟只在猪中传播,不是人畜共患病。猪链球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它在猪中有较高的流行性,只在少数条件下才会传染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人接触感染了猪链球菌的病猪而传染的,目前未发现有人传人的报道。 据介绍,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感染人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从事猪的屠宰及加工等人员属于高危人群。感染猪链球菌的病(死)猪是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主要源头。主要经过破损皮肤传播,在屠宰、加工、饲养、贩运病死猪过程中,通过破损皮肤接触感染。也可通过食入没有煮烂熟透的病死猪肉感染。 非洲猪瘟是动物病,目前没有人类感染的报道,不能把非洲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为一谈。 得了猪链球菌病有哪些症状? 1、普通型(轻型):起病较急,发热、畏寒、头痛、头晕、全身不适、乏力,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无休克、昏迷表现。 2、败血症型(链球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常发生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1)起病急 (2)多为突发高热 (3)肢体远端皮肤出现淤点、淤斑 (4)早期多伴有胃肠道症状、休克 (5)病情进展快,很快转入多器官衰竭,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和急性肾衰等 (6)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 3、脑膜炎型 (1)头痛、高热 (2)恶心、呕吐(可能喷射性呕吐) (3)重症可出现昏迷 (4)可发生耳聋及运动功能失调,并发吸入性肺炎、继发性大脑缺氧等并发症 (5)与败血症型相比,预后较好,病死率较低 4、混合型:兼有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表现。 如何预防猪链球菌病? 福建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 1、死猪要消毒后深埋或焚烧,不要私自宰杀、加工、销售、食用病猪、死猪。 2、病猪、死猪接触过的所有场所要严格消毒。 3、参与处理病猪和死猪的人员,要戴口罩及橡皮手套,穿高筒靴。皮肤上有伤口的人不能接触病死猪。 4、病死猪肉不能食用。病死猪肉跟健康鲜肉有明显区别,表皮有出血点、紫黑色淤斑,肉质呈暗红色。不要吃来路不正或未经检疫的猪肉。 5、接触过病猪、死猪或生猪肉的人,一旦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休克等症状,要立刻就医院治疗并告知医生接触病死猪情况。 6、病死猪的粪便、污水等禁止直接排入河、沟、塘,应按要求无害处理后排放。不喝生水,不在河、沟、塘里洗澡、游泳。 7、在猪链球病流行高峰前,养猪户要主动配合当地兽医部门对猪进行免疫。在有猪链球菌病疫情的地区,养猪户可以在当地兽医部门的指导下,对猪进行预防性用药。 作者: 2019/08/11 20:31
  • 2020年中国扶贫方式将发生大转变 2020年后中国扶贫将开启战略性变革 2019-08-08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之年。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扶贫即将开启战略性变革的新篇章。 汤敏表示:“到2020年,中国的精准扶贫将会告一段落。这是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里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彻底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后中国还要扶贫吗?还有贫可扶吗?当然有。” 他认为,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将开启战略性改革: 一是从解决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过渡。他表示,2020年中国即将消灭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依然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贫困问题比绝对贫困还难解决。缓解相对贫困就是要减少收入差距,减少社会的不公平,这是个巨大的任务, 全世界都没有解决好。中国要闯出一条新路来。” 二是从过去的农村扶贫向城乡统筹扶贫转变。汤敏指出,过去中国的贫困工作集中在农村,但现在城市也出现一些贫困问题。未来,大量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化在加速推进,城市贫困问题也将会凸显。事实上,从相对贫困的角度看,城市的收入差距恐怕比农村更严重,所以要把农村贫困和城市贫困统筹在一起解决。 三是要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他表示,乡村振兴将是中国未来30年的国家大战略。乡村振兴要分三步走。从现在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要基本完成;从2020年到2035年,农村农业现代化要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 2050年,乡村要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全面实现。经过这三个阶段,我国乡村将成为非常宜居、生活美满的地方。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 消除贫困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是革命的初心。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推动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中国的扶贫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深信,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人民能够打赢消除绝对贫困的攻坚战,也一定能够在缓解相对贫困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上,闯出一条我们自己的道路来。 作者: 2019/08/11 07:56
  • 华颂7号新品种栽培技术一点心得 关于华颂7号种植技术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交流: 1、华颂7号生育期较长需要早种晚收。 2、华颂7号播种后到苗高15-20厘米左右植株长势不是很强,这一时期追肥提苗容易导致植株后期长势太旺,不容易结薯和控秧。 3、华颂7号结薯相对较晚,尤其是气候条件不理想,遇到高温或者高温干旱时。现蕾后要保持土壤湿度,少追氮肥控制植株长势(尤其是底肥比较足的情况下) 4、华颂7号在苗高20厘米以后植株长势会加快,尤其是追施氮肥后。苗高50厘米后需要药物控秧,长势很旺的需要增加用量,封垄后植株还会继续生长,需要持续控旺。 5、华颂7号根系相对发达,不容易脱肥,尤其是前期,所以在稳定结薯前尽量少追肥或者不追肥。 6、种植华颂7号要保持足够耐心和控秧的警惕性,不用着急提苗,不能在控秧上大意。 7、封垄前后注意杀细菌性药物的喷施,尤其是雨水多或者是喷灌浇水。 8、在快速膨大期注意水肥的供应,切记太猛,容易导致空心。 9、华颂7号对早晚疫病的抗病较好,喷药间隔期可以相对拉长,(植株长势过旺、控秧不成功的除外,容易导致茎基腐) 转自华颂种业种植服务管理部窦老师 作者: 2019/06/29 22:14
  • 畜牧产业扶贫中动物防疫监管分析 畜牧产业扶贫中动物防疫监管分析 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产业,因周期短、见效快而成为产业精准扶贫的主要选择内容之一。地方帮扶部门或单位有的通过筹集资金,组织 畜禽种苗调运,分发给所帮扶对象,这对贫困地区畜牧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但是,贫困地区当前多存在以粗放养殖方式为主,畜禽养殖条件差,农户饲管水平及疫病防控 知识欠缺,专业技术推广力量不足,畜禽种苗及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供应体系尚未建立,多数帮扶部门或单位对动物防疫相关规定了解不够全面。从运行情况看,存在着畜禽种苗引调盲目无序、调入畜禽病死率偏高、养殖废弃物及病死畜禽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如何在贫困地区有序推行畜禽标准化养殖, 强化动物防疫管理,规避动物疫病风险,保证畜牧 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数量增长和防疫安全双赢,这是各级畜牧兽医部门需要认真调研、统筹规划并积极应对的课题。 1存在的问题 1.1 畜禽养殖基础条件弱 贫困地区绝大多数位于偏远山区,自然条件 较差,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运输不便。因此,贫困地区畜禽养殖多处于“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 的自给自足状态。畜禽养殖设施简陋、动物防疫条 件差、冷链储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旧突出,其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和产业精准扶贫 的主要瓶颈。 1.2农户疫病防控意识与学习能力不强 近年来,基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贫困户的 技术培训,从主观上重视不够,客观上量大面广、宣教不到位。贫困农户多数文化水平偏低,学习新知识能力较差,对免疫接种、环境消毒、废弃物资 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技术难以完全掌 握,动物防疫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不高。这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3 基层兽医技术力量薄弱 从县级层面看,兽医队伍受编制限制,要做到对边远贫困地区技术指导全覆盖,较为困难;从乡镇层面看,随着基层兽医体制改革的推进,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相继并入新组建的农业综合服务站,隶属乡镇政府管理;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数量有限的兽医技术人员难以做到专人专职专用;从村级动物防疫员和社会化兽医队伍状况看,普遍存在队伍不稳、人员老龄化、专业素质偏低、管理相对松散、兽医队伍后继乏力等问题。 1.4 缺医少药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边远贫困地区农户居住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一定养殖规模,从而导致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兽医诊疗、兽药器械供应等配套服务体系缺乏,因此畜禽疫病防治和兽药器械供应主要依 靠乡村兽医。而乡村兽医诊疗力量不足,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农户乱投医、兽医滥用药、养殖畜禽治病难、诊治费用高等问题日益突出。这种状况 与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产业扶贫的要求不相适应。 1.5 引调畜禽防疫把关不严 随着产业精准扶贫政策的全面实施,各地帮扶部门或单位把畜牧业列为产业扶贫的重要项目,相继制定了贫困村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和奖补扶持办法,调动了广大农户的养殖积极性,畜禽种苗需求量也随之增大。但同时也存在畜禽调运防疫监管缺位、引进调运畜禽盲目无序、调入畜禽产地来源不明、隔离观察制度未有效落实、免疫补针不能及时跟进等问题,导致购买畜禽种苗发病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动物防疫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6 动物防疫管理难度加大 镇村机构改革后,多数地方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相继被撤销,合并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使得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制和官方兽医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运行情况来看,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动物防疫监管力量弱化的趋势逐步显现,已对动物防疫特别是产地检疫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畜牧产业扶贫政策的带动,贫困地区从事畜禽养殖的户数逐步增加,养殖畜禽的数量迅速增长,畜禽及其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动物防疫监管的对象范围随之扩大,监管工作的内容也将随之增多,这无疑加大了动物疫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了动物防疫管理工作的难度。 2对策建议 2.1 深入开展宣传培训 针对当前动物防疫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特别是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机构,首先要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做好汇报宣传。结合贫困镇村畜牧产业扶贫规划,紧紧围绕基层干部和帮扶对象需求,以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动物防疫基本知识、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以及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意义等为主要内容,制定宣传培训计划,组建宣传培训团队,突出重点,建立宣传培训机制,促进动物防疫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2强化兽医队伍管理 在现阶段乃至今后,以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村级动物防疫员为主兽医从业队伍,仍是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各级特别是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 监督机构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动物诊疗机构、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管理办法规定;紧紧围绕保障动物防疫安全和畜牧产业健康发展这个总体目标,健全兽医从业队伍管理制度,完善兽医从业人员管理档案,严格实行动物诊疗许可、执业兽医注册、乡村兽医登记管理,加大兽医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兽医从业队伍业务技术和 职业道德水平,为畜牧产业精准扶贫提供兽医技术力量保障。 2.3加强防疫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贫困地区存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薄弱、动物疫病监测手段相对落后、防疫工作处于盲目被动状况的实情,有关部门在实施畜牧产业精准 扶贫工作中,要把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列入重要 内容,统筹推进。各地要严格落实《中长期动物疫 病防治规划》及有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政策规定, 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兽医实验室、疫情监测点、乡村兽医室、防疫冷链、动物检疫、病死动 物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及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逐步改善动物防 疫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为畜牧产业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撑。 2.4 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 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动物防疫管理,是预防动物疫病发生、保护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边远贫困地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 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推进畜牧产业扶贫工作中, 要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坚持发展生产与防疫保护并重,严格执行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有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规定,切实加强日常动物防疫管理。同时,精心指导畜禽养殖场(户)自觉做好以免疫接种、防疫消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病死 动物无害化处理为重点的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2.5探索创新管理机制 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要尽力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人事编制部门重视支持,逐步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基层动物防疫管理力量。同时,灵活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行业管理职能资源,积极推动兽医行业协会建设,把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等兽医力量组织起来。充分运用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等有关政策,引导支持兽医从业人员围绕畜牧产业建设,拓宽技术服务项目,增加经济收入,鼓励吸引更多社会兽医 力量投入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去。 2.6落实防疫监管责任 县级人民政府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包括县区派驻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在内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建设,依法依规理顺管理体制,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履行监管职责提供政策支持和必要条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逐级分解动物防疫监管任务,落实动物防疫监管责任,强化日常督促检查,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各项防疫监管措施落到实处,保障畜牧产业精准扶贫中的动物防疫安全。 作者: 2019/06/27 16:2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