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
  • 非洲猪瘟在甘肃庆城县发生 农业农村部消息,甘肃省庆城县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当地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作者: 2019/01/14 06:13
  • 2019年“三农工作"重点任务解读 解读】2019年“三农”工作有哪些硬任务? 中国新型职业农民 前天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并且特别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切实稳住“三农”基本盘。“三农”工作都有哪些硬骨头要啃?还有哪些目标要完成呢?来看四位“大咖”权威解读。 △央视《焦点访谈》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部署工作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认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硬任务来部署“三农”工作。 粮食安全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刚刚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粮食再获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连续第7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说,粮食是农业的重中之重,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无论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是重大问题,中国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中国人饭碗要装中国人自己产的粮食。粮食是立国立民之根本,有了粮食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在发展、改革、开放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游刃有余。 粮食的高产量,背后是发展趋向高质量。2018年,我国新建高标准农田82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200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实现负增长,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超过300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 目前,我国的粮食虽然趋向高质量发展,但仍面临大而不强的现状。2019年,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硬任务。 脱贫攻坚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是对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寻找“三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把这些薄弱环节作为今明两年“三农”工作的硬任务。 韩俊表示:“‘三农’工作的硬任务,着重是强调要打好脱贫攻坚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这些方面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会议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18年,贫困地区的面貌有所改变,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取得重要进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有力推进,“五个一批”等重大脱贫举措扎实落地。 2019年,脱贫攻坚仍是“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硬任务,要切实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 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也是要解决的硬任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这些年来,我国有7000万人解决了贫困问题,但是这7000万人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有些并不是很扎实,在未来遇到天灾人祸、遇到市场波动有可能返贫。怎么防止返贫?一方面就是要把产业扶贫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要让现在已经脱贫的这些人,发展的产业更加符合市场需要、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让他们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还要把社会保障制度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牢,通过提高保障水平来杜绝一些脱贫的人重新陷入贫困。” 环境整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今明两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头一场硬仗,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是会议明确的另一项硬任务。 叶兴庆说:“全面小康,至少要让农村的老百姓有获得感,这个获得感要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未来两年要把污水、厕所、垃圾这三件事情办好,有明显的改善。这样的话,到2020年农民就会说,全面小康我是切身感受到的,是我身边有明显的变化。” 2018年,着眼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治理,推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 农民增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这种差距,除了人居环境之外,还有收入。2018年,我国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预计超过14600元,有望保持“两个高于”。 对此,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我们才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深化改革 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动力。2018年,中央投入高达5400多亿元,重点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项目工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央试点县达到约1000个;三权分置改革不断深化,30多个省份已报告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未来两年,农村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 叶兴庆举例说:“比如,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还要巩固;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集体经济治理机制,把集体资产效益发挥出来,让农民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能够获得改革红利、制度红利。” 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 2018年,“三农”工作交上了沉甸甸的成绩单,“三农”形势向好,直接保证了整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局的稳定。 目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外部风险大;农业农村基础依然薄弱,农产品供给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产业链条短、产销衔接弱、质量效益低等问题还很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大;乡村建设投入不足,“人地钱”仍是“卡脖子”约束;乡村陈规陋习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发展与治理挑战多。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做好当前“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 张红宇认为:“北京、上海和世界发达国家的一线城市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从农村来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农业不强,中国强不了;农村不美,中国美不了;农民不富,中国富不了。这都表明,要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和农村摆在优先位置,才能够把资源要素向农村集中投放、把工作重心向农村摆、把人力物力朝农村投放。” 只有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突出抓好“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的落实,才能确保2020年顺利完成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2018年,粮食再获好收成,乡村振兴开局良好,脱贫攻坚有力推进,农村改革持续发力,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目前,做好“三农”工作,就是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只有把硬任务完成好,才能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色和含金量。这不仅需要各地各界因地制宜、稳扎稳打,还需要广大农民朋友积极主动,把自己的家建得更美更好。 来源:央视网《焦点访谈》 作者: 2019/01/13 12:43
  • 农业农村部2019年工作重点 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强调,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围绕全局抓落实,集中力量抓重点。今年的重点有:   1.确保脱贫攻坚不能延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2.粮食生产不能下滑,务必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由点到面全面推开,取得实质性进展;   4.“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做到完全彻底,按时保质完成专项行动;   5.非洲猪瘟不能蔓延成势,毫不松懈做好防控工作;   6.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7.按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扎实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   8.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   9.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作者: 2019/01/13 11:28
  • 内蒙古关于推进绿色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关于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北方新报1小时前1评论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盟市委,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和各人民团体: 《关于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12月30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快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结合自治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农牧业强、农牧民富、农村牧区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到2020年,严守1.15亿亩耕地红线,基本草原保有量不低于8.84亿亩,耕地质量平均比2015年提高0.5个等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到2030年,全区耕地质量水平、草原生态质量和农牧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 产地环境更加清洁。到2020年,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秸秆利用率达到8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到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牧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 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9000万亩,基本农田基本实现林网控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5%。到2030年,田园、草原、森林、湿地、水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 绿色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到2020年,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750万吨左右,肉类总产量达到280万吨以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休闲农牧业和乡村、牧区旅游加快发展。到2030年,农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农牧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优化农牧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 (三)落实农牧业功能区制度。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农牧业功能区制度。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重点推进东部玉米优势产业带和西部沿黄灌区玉米优势产业带,沿黄灌区优质小麦优势区、阴山北麓马铃薯优势区、东北高油高蛋白大豆优势区、东四盟市优质粳稻优势区“两带四区”建设;加强嫩江、西辽河、黄河三大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两大草原等“五大奶牛养殖区域”建设,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三大肉羊养殖区”建设,中东部传统肉牛养殖区和西部高端肉牛养殖区建设,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内蒙古白绒山羊优势区建设。 (四)优化农牧业生产力布局。围绕解决空间布局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努力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与资源稀缺程度的农牧业生产力布局。推进水土资源和产业基础较好地区规模经营、优先发展,农牧交错、干旱半干旱地区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生态脆弱地区保护优先、限制开发。优化农村牧区种植、养殖、居住等功能布局,拓展农牧业多种功能,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巩固和发展与其他省区市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机制,支持粮食企业与其他省区市开展粮油购销业务,促进区内外粮油生产、加工、贸易精准对接,化解供需矛盾。鼓励农垦率先示范,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因地制宜选择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品,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五)加强农牧业资源环境管控。强化耕地、草原、渔业水域、湿地等用途管控。严禁围湖造田、滥垦草原等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牧业转移防控机制,依法禁止未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和城镇废水污染物进入农田、草原、养殖水域等农牧业区域。加强畜禽、水生生物遗传资源和农牧业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加快种质资源库、畜禽基因库和资源保护场(区、圃)规划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针对农牧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旗县为单位建立农牧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加强农牧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控能力建设,建立耕地、草原、渔业水域、产地环境以及农畜产品生产、市场、消费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三、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六)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节水增效、百亿斤粮食增产、盐碱地改造等重点工程,到2020年,在不增加地下水灌溉面积和灌溉用水量的前提下,对现有农田进行改造升级,每年建成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落实黑土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建立耕地轮作制度,扩大耕地轮作试点范围,逐步实现耕地轮作常态化,力争到2020年累计达到1000万亩。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级评价制度,强化各级政府耕地质量监管责任和经营者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七)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和草原生态保护监测评估四项制度,全面整治违法征占用草原行为。大力推进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退耕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已垦撂荒草原治理、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等草原保护建设工程,落实10.2亿亩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任务。到2020年,年种草面积保持在3000万亩以上,牧草青贮常年产量保持在2200万吨左右。完善草原监管制度,健全草原监管体系,强化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落实草原用途管制制度。深化草原牧区改革,健全草原产权制度,规范草原经营权流转。 (八)强化林业和湿地保护养护。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农田防护林。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村镇绿化力度。加强湿地保护,不断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九)加强河湖水域生态保护。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推进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实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严厉打击“绝户网”等非法捕捞行为。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十)推进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建立节约高效的农业用水制度,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强化农业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利用,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推广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现有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有序发展雨养农业。 四、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 (十一)强化农牧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9000万亩以上、施用农家肥4000万亩以上。推进农药减量控害,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工作。建立农牧业投入品电子追溯制度。支持低消耗、低残留、低污染农牧业投入品生产。 (十二)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严格落实规模养殖环境评价准入制度,明确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以30个生猪、奶牛、肉牛主产旗县为重点,推动全区养殖规模较大旗县(市、区)全面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实施生态健康养殖,净化养殖环境,加强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到2020年对兽用生物制品、兽用抗菌类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污水和污物处理的监管覆盖面达到100%,全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十三)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严格依法落实秸秆禁烧制度,整县推进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坚持农作物秸秆农用优先原则,重点推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进一步扩大玉米全株青贮规模,通过青贮、微贮、黄贮和配方饲料生产,到2020年消纳全区秸秆45%左右。积极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和相关配套技术,扩大补贴范围,到2020年消纳全区秸秆25%左右。推广农作物秸秆气化、固化、原料化生产,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十四)推进地膜减量和回收处置。落实地膜污染政府监管责任,探索“谁生产、谁处理,谁使用、谁回收”的政策措施。按照“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利用”思路,在水热条件较丰富地区控制和减少覆膜,积极探索地膜替代技术,扩大无膜浅埋滴灌、育苗移栽等技术示范推广。在冷凉干旱和盐碱化严重地区依法强制使用新国标加厚地膜,提高地膜回收率,支持企业进行废旧地膜再利用。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力争到2020年,全区建设地膜残留监测点100个,地膜回收行动示范旗县(市、区)当季回收率达到85%。 五、培育绿色产业 (十五)推进农牧业生产标准化。清理、废止与农牧业绿色发展不适应的标准和行业规范,实施农牧业生产标准化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玉米、马铃薯、大豆、小麦、水稻、向日葵、肉牛、肉羊、奶牛、生猪、马等11个优势产业,制定、修订并推广一批绿色种养高质量标准,到2020年新增农作物标准化生产面积3000万亩,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达到60%以上;畜牧大县为主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存栏规模达到5000万头(只)以上,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覆盖率达到60%以上。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合作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带动农牧民按标生产,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特色的名牌产品。 (十六)培育绿色农牧业品牌。实施内蒙古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将品牌打造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以及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相结合,聚焦品牌宣传推介、“三品一标”建设、产地追溯、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和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绿色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肉牛、肉羊、马铃薯、杂粮、向日葵等优势产业为依托,组织开展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实施绿色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程,到2020年培育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个,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品牌为核心的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格局。 (十七)实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加强农畜产品和农牧业投入品监测,建立农畜产品生产过程可追溯体系,推动盟市、旗县(市、区)持续提升监测能力,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到2020年全区“三品一标”产品占同类农畜产品的比重力争达到50%,主要农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三品一标”产品和地区重点农畜产品全部纳入监管追溯范围。 六、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与约束激励机制 (十八)集成推广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和农牧业绿色发展模式。实施质量兴农兴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围绕良种繁育、绿色种养、农牧循环利用、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互联网+农牧业”,培育引进一批优良品种,研发和推广一批提质量、保安全的农牧业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打造一批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构建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将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与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推动农牧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 (十九)完善农牧业生态补偿机制。落实与耕地地力提升和责任相挂钩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加大农牧业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实行农牧业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耕地、草原、森林、湿地、水生生物等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森林碳汇等市场化补偿制度。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二十)建立完善绿色农牧业法规体系。制定、修订促进农牧业绿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落实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及损害赔偿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农牧业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破坏农牧业资源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一)完善农牧业绿色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农牧业高等教育、农牧民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等培训渠道,把节约利用农牧业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内容纳入教育培训范畴,培养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术技能的农牧业专业人才队伍和新型职业农牧民。积极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鼓励其率先开展绿色生产。 七、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二十二)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农牧业绿色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内容。要建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绿色农牧业发展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农牧业部门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定期调度进展情况,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报告。 (二十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健全农牧业绿色发展投入保障体系,推动投入方向由生产领域向生产与生态并重转变,投入重点向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畜产品供给、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倾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重点投向农牧业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领域,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项目专列信贷计划、专项审批授信、专设营销机构、专项业务统计,提供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建立绿色信贷尽职免责制度。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针对生态农牧业等领域的绿色保险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二十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解读农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农牧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采取集中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农牧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发展绿色农牧业中先行先试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模式,营造农牧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 2019/01/12 11:00
  •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内蒙古目前有6个! 目前,内蒙古已有6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分别是: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河套向日葵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草原肉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马铃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小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绒山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作者: 2019/01/12 06:52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召开“三农三牧”工作会议,研究2019年工作重点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就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划重点 内蒙古日报 7小时前 · 内蒙古日报官方账号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 李纪恒主持 1月10日上午,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主持会议。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坚持把解决“三农三牧”问题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三牧”工作的总抓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扎实有力推进,不断开创我区“三农三牧”工作新局面。要继续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指出问题整改工作,努力实现2019年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的目标任务。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开展以农村牧区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牧区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 作者: 2019/01/11 07:39
  • 国家统计局严查统计造假,剑指“数字腐败” 国家统计局严查统计违法剑指“数字上的腐败” 新华网 1小时前 · 新华网官方账号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陈炜伟)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数据发挥作用的前提。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0日介绍,2018年,统计系统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曝光27起统计违法案件,公示和联合惩戒118家统计严重失信企业,统计执法利剑作用更加彰显。 全国统计工作会议10日在北京召开。宁吉喆在会上说,2018年,统计系统坚决贯彻中央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部署,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效果显著。实践表明,经济社会越发展,经济形态越多样,经济形势越复杂,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高。要进一步健全统计管理体制,全面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强化统计督察和执法检查的震慑作用,加大问责和曝光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数字上的腐败”,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 宁吉喆表示,2019年,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紧紧围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等重点工作,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及时通报曝光典型违法案件,对统计严重失信企业进行公示和联合惩戒,充分发挥震慑警示作用。国家统计局将在2019年首次组织开展统计督察工作,推动统计法定职责履行、统计违纪违法现象治理、统计数据质量提升。 作者: 2019/01/10 18:52
  •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查看原文01/08 10:52 新华全媒 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活动。习近平等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记者陈芳、吴晶) 作者: 2019/01/08 18:06
  • 农村人居环境村庄清洁整治方案 中央农办等18部委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 中国食安守望者 1小时前 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能源局 国家林草局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国务院扶贫办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的通知 农社发〔201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安排,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充分激发农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从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抓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增强亿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将于201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带动和推进村容村貌提升。为此,研究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能源局 国家林草局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国务院扶贫办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2018年12月29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通知》精神落实,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安排,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充分激发农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从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抓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增强亿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有力有序科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决定联合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加强领导、强化协作、积极创新、狠抓落实,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内生动力激发不够、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工作责任有待进一步压实等困难和问题。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优化整合各种资源,集中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典型示范转到全面推开上来,加快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好美丽宜居乡村。 二、行动目标 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庄内垃圾不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长效清洁机制逐步建立,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三、行动原则 ——县级主抓、多方参与。坚持在省委、市委领导下,县(市、区)抓落实,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明确县(市、区)、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一线总指挥”,做好村庄清洁行动部署动员、督促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鼓励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参与村庄清洁行动。 ——村为单位、农民主体。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村为单位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组织动员农民群众自觉行动,培养形成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主动投身村庄清洁行动,保持村庄内部清洁。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立足本地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合理设定行动目标,科学确定重点任务,不搞“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特殊贫困村和少数民族村可以缓搞或不搞。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从农民自己动手能干、易实施、易见效的村庄环境卫生问题入手实施先行整治,坚持少花钱或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标准。在此基础上,稳扎稳打、渐次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教育引导、移风易俗。坚持环境整改与转变观念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农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四、行动内容 针对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广泛宣传、群策群力,集中力量从面上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掀起全民关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热潮,重点做好村庄内“三清一改”。 (一)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染问题。 (二)清理村内塘沟。推动农户节约用水,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三)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 (四)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卫生习惯带来的好处和不卫生习惯带来的危害,提高村民清洁卫生意识。建立文明村规民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农机具乱停乱放、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畜禽乱撒乱跑、粪污随地排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 各地在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工作中,要按照有关规定就近妥善处置清理收集的垃圾、淤泥等污染物,相关部门做好农业生产废弃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置工作,禁止随意焚烧、堆放垃圾和随意处理淤泥等,不得随意填埋河沟池塘等水域,防止出现次生问题和二次污染。各地可在完成“三清一改”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自选动作”,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实施清除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开展村庄绿化美化等其他相关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五、组织实施 (一)工作部署。2019年1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启动实施。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行动方案。各县(市、区)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工作责任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标准。各省(区、市)根据本辖区农村人居环境实际,明确村庄清洁行动整治目标任务和整治标准。主要通过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等形式解决村庄脏乱差问题,达到干净、整洁、有序的标准。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内容更为丰富的整治活动,达到环境改善、美丽宜居等标准。 (三)集中整治。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是当前工作,也是长期性任务。要结合各地实际,有重点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整治活动,推动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2019年要抓住新年春节、建国70年大庆等关键节点,对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四)持续推进。坚持抓紧抓实、善作善成,阶段部署、滚动实施。针对突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和民俗特点,由易到难,有序安排,扎实推动,促进村庄清洁工作常态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推进工作较好、完成质量较高的村庄,给予适当奖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对工作开展有力、整治效果突出的县(市、区)给予通报表扬,并在媒体上予以公布。将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评估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村庄清洁行动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牵头指导推动,各有关部门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职责分工参与组织实施。各地要将此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各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统筹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各项任务。 (二)强化执行责任。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动员、亲自推动,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乡镇、村屯的党组织书记担任村庄“清洁指挥长”,负责辖区的村庄清洁行动。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确保各项整治任务落地见效。 (三)建立公开监督机制。建立群众事群众抓、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机制,地方可设立公开电话或投诉信箱等,接受群众咨询、举报。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核查和回应。 (四)多方力量参与。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宣传一批示范县、示范村、示范户,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 (五)构建长效机制。鼓励各地建立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鼓励各地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自觉性主动性,持续开展各项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鼓励各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森林乡村创建等,激励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 (六)及时调度情况。各地建立工作情况调度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推动解决。各省(区、市)每半年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农业农村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办公室。 作者: 2019/01/08 16:49
  • 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 中国农科院王克剑团队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令杂交稻性状可以稳定遗传到下一代。 作者: 2019/01/08 06:30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